编辑: cyhzg | 2019-07-09 |
面对 孩子学习成绩下降, 家长想通过补习班 来提高成绩,何尝不是一种良苦用心.但 对年幼的孩子而言,他们并不懂这些.他 们会认为, 是在父母的压力下去做一些 自己并不愿意做的事情, 难免会产生情 绪问题. 不得不承认,"00 后"拥有父辈们无 法比拟的生活条件与成长环境, 却面临 着前所未有的激烈竞争.在"知识改变命 运"被普遍认同的今天,教育竞争愈发激 烈―― ―尽管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 教育转变,但"好大学"依然难以进入.孩 子们只有变得更加强大, 才能在教育竞 争中脱颖而出. 而对多数家长来说, 他们并非不知 道快乐成长对于孩子们的意义. 但在现 实的压迫之下, 父辈们 "快乐的童年", "00 后"的确已经难以复刻. 为了避免孩 子们出路单一,家长们只能狠心决绝―― ―在价值排序中, 孩子们的快乐成 长不得不让位于教育竞争,不管孩子们 是否愿意,上培训班都是"不得不做的 事情". "孩子, 我宁可欠你一个快乐的童 年,也不愿意看到你卑微的成年. "我们 理解这种心声,但必须指出的是,如果忽 视了孩子的爱与痛, 也会形成适得其反 的效果. 有的孩子可能非但做不到成绩 进步,反而厌学、叛逆,产生近视眼等问 题. 因此,我们也要多了解孩子,想办法 做合格的父母. 培训班并非越多越好, 也并非上了 培训班就一定有效果. 如果懂得激发孩 子们的学习兴趣,激活他们的学习动力, 即使不上培训班, 也依然可以考出好成 绩. 透过"没时间玩要分户"这面镜子,我 们要读懂父母与孩子两代人不同的情绪. 编辑:彭静 版式:胡舸 校对:杨嶷飞
2019 年7月3日星期三
电话:0731-84326428 E-mail:[email protected] 科教新报 师说
02 据报道, 就近日浙江大学本科 招生处负责人声称" 浙江全省前
100 名考生报考浙江大学奖励
50 万元"等行为,教育部高校学生司向 浙江大学发函, 要求立即纠正违规 招生宣传行为. (6 月28 日 《光明日报》) 每年, 各地高考分数线甫一公 布, 各高校就挽起袖子准备 "抢生 源"了.浙江大学本科招生处负责人 的 "浙江全省前
100 名考生报考浙 江大学奖励
50 万元"的言论,让浙 江大学站在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可 "抢生源" 的大学远远不止浙江大 学. 教育部对此早就有相关规定: 高校不得在录取工作结束前以各种 方式向考生违规承诺录取或以 "签 订录取协议""新生高额奖学金""入 校后重新选择专业" 等方式恶性抢 夺资源.高校之间"掐尖",希望优质 生源能够入读本校, 这样的做法本 无可厚非, 反倒有利于大学之间进 行良性竞争.但抢生源,不能变成了 恶性争抢,通过砸重金抢生源,违背 了招生规则. 对于通过砸重金等"非常规"手 段恶意争抢生源的高校, 主管部门 就需要予以警告, 并责令其尽快改 正问题,停止违规招生. 一个高校的 竞争力不应该体现在招生时是否更 舍得向优质生源砸钱, 更应该体现 在教学能力、良好的就业预期等"硬 指标"方面. 高校更不能只把优质生 源当成装点门楣的政绩, 学校应该 将更多的精力与财力放在培养学生,放在提升学生社会竞争力方面. 这样, 教育资源才更能够做到让所 有学生"雨露均沾",而不是被少数 学霸"吃独食",这也有利于教育公 平,有利于更好育人,反之,则偏离 了育人初衷. 希望"砸重金抢人"这样的抢人 戏码不再继续上演, 这除了需要教 育主管部门加强监管,予以规范,更 需要高校能够主动摒弃错误的 "抢 人手段"及错误的政绩观念,真正做 到以人为本,提升高校竞争力. 这才 是最好的惜才爱才方式, 进而更好 地成就"大学之大",有利于高校建 设成一流高校, 也有利于高等教育 健康发展. " 警察叔叔,我要分户,不想跟他们 在一起. "6 月26 日,年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