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07-09
南极普里兹湾附近 73° E 断面水文结构及多年变化 Ξ 高郭平1 董兆乾2 侍茂崇1 (1 中国海洋大学, 青岛 266003;

2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 上海 200129) 摘要: 根据 2002,

2000 和1999 年中国南极考察和

1992 年澳大利亚南极考察资料, 分析了普里兹 湾73° E 断面水团与地转流的结构及其多年变化: (1) 该断面上水团主要有南极表层水、 绕极深层水、 南极底层水和陆架水;

(2) 南极表层水 1999,

2000 年向北扩展最强,

2002 年向北扩展最弱, 绕极深层 水2002 年向南扩展也较强,

1999 和1992 年绕极深层水向南扩展较弱, 南极底层水, 位温在- 0.

3 ~ - 0. 4℃, 盐度在 34.

66 左右, 主要是本地形成, 而1992 年高盐底层水可能来源于其他原因;

(3) 该海 域深层水呈显著的升温, 增暖率约 为0.

007 ~ 0. 008℃ a;

(4) 南极陆坡锋的强度和位置, 与南极表层 水的北向扩展和绕极深层水的变化一致;

(5) 62° S ~ 66° S 是绕极流的南缘, 东向流深度可达2 000m , 最大流速中心在 64. 5° S 附近,

2000 年北移至 63. 5° S 附近, 最大流速为

3 ~ 5cm s;

陆架上 68° S 附近主 要为流速 1cm s 左右的西向流. 关键词: 南极普里兹湾;

水团;

深层水增暖;

陆坡锋;

地转流;

多年变化 中图法分类号: P728. 2;

P731 文章编号: 100121862(2003)

042493210 南大洋在全球热盐环流和气候变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研究较多的威德尔海, 已发现其深 层水温度近年来呈升高趋势[122 ] , 威德尔涡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全球气候密切相关[3 ] .普里兹湾 (P rydz Bay) 位于南大洋的印度洋扇区, 是南极大陆周围仅次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的第

3 大 海湾.本文以近年来 73° E 断面的观测资料, 探讨那里水文结构及其变化. 对普里兹湾的调查和研究是随着南大洋的调查而逐步开展起来的.1975 年以后, 美国、 前 苏联、 法国、 日本等对普里兹湾先后进行了许多观测工作[428 ] , 绘制了南大洋的体积通量图, 图 中显示: 在西风带内为西风漂流, 夏季沿大陆边缘附近有偏东风及相伴随的西向流, 普里兹湾 有一顺时针环流, 仅次于威德尔海和罗斯海.

20 世纪

80 年代起, 与全球气候变化密切相关的南大洋受到更多关注.国际联合考察计划 B I OM A SS (1977 ~ 1986) 对南大洋生物、 物理海洋、 海洋化学进行了大规模的调查.澳大利亚 史密斯, 中国董兆乾等[9 ] 利用澳大利亚 内拉顿 号极地考察船于

1981 年1~3月对普里兹湾 进行了调查, 据调查资料研究了普里兹湾水团和环流, 指出普里兹湾存在一气旋式环流. M iddleton 等[10 ] 分析了普里兹湾的热盐结构和混合, 指出普里兹湾区域在陆架边缘的底部, 可 形成普里兹湾底层水, 但无法确定能否到达大洋底部.N unes 等[11 ] 分析了澳大利亚

4 个航次 调查资料, 给出了普里湾海域环流更多细节和西向的沿岸流特征. 通过锚碇浮标资料讨论海流 的变化特征, 并指出普里兹湾西部是南极底层水的可能源地之一.

20 世纪

90 年代起, 利用中国南极科学考察在普里兹湾及其邻近海域的调查资料, 许多中 第33 卷第4期2003 年7月青岛海洋大学学报JOU RNAL O F OCEAN UN I V ERSITY O F Q I N GDAO 33(4):

493 ~

502 July,

2003 Ξ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00600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9836010);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