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 2019-07-10 |
不拿工农一点东西;
一切缴获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上门板;
捆铺草;
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
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自此,这支工农的军队树起了一面与民无争、维护民利的旗帜.当年这一幕,后来被艺术家生动地绘成了油画作品《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 珍藏于沙田万寿宫.那块稻田的旧址,如今已被各式各样的建筑所包围,只有萧克将军亲笔题写的一座纪念碑迎风挺立.此后,毛泽东根据形势的发展,对 三 大纪律六项注意 进行了补充和修订.1929年 1月 , 部队进入赣南和闽西,在六项注意中又增加了 洗澡避女人 、 不搜俘虏腰包 , 成为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随着中国革命形势的变化, 三 大纪律 逐步发展为:一切行动听指挥;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一切缴获要归公;
八 项注意 发展为:说话和气;
买卖公平;
借东西要还;
损坏东西要赔;
不打人骂人;
不损坏庄稼;
不调戏妇女;
不虐待俘虏.这就是人民军队现在执行的并谱成歌曲传唱的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 成为人民军队的治军法宝,被誉为 第一军规 . 1947年10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颁发了由毛泽东起草的《关于重新颁布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 几十年来,人民军队高唱《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由胜利走向胜利.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怎样的鱼水深情!铁纪如同血脉,铸造了英勇善战的铁军沙田镇万寿宫,毛泽东曾在这里的后厅右厢房住了8天 . 如今,这里已被辟为纪念馆.纪念馆橱窗里,几块写有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的包袱布,引起了我们的注意.为进一步增强战斗力,提高纪律性,毛泽东要求部队把 三大纪律六项注意 写在墙上、包袱布上,无论走到哪里,都作为检查行动的标准,认真执行.沙田北面的南边村,一座普通的石桥,因为80多年前的那段过往,悄然凝入了历史的厚重.当年,工农革命军战士遵纪爱民的风范,感动着南边村的人民.乡亲们经常在这座桥上箪食壶浆,迎送红军.后来,这座桥有了一个动人的名字: 红 军桥 . 1928年 4月 初,工农革命军九连二排的战士来到南边村,书写标语,宣讲革命道理.晚上,乡亲看到战士们睡在没遮没拦的堂屋旁、屋檐下,心疼地腾出房子,要战士们住进去.战士们却一再婉言辞谢,仍然睡在铺了一点稻草的地上或是借来的门板上.天明起来,战士们捆好铺草,洒上水,扫尽场院的尘泥草屑,自觉把门板送还装上.老百姓过意不去,战士们却笑着回答: 上 门板,捆铺草,是毛委员规定的纪律! 一扇当年工农革命军战士睡过的门板,被南边村一位有心的村民保存了下来,成为今天纪念馆里一件珍贵的文物.还是在南边村.村民郭大洪,生活非常贫苦.一天深夜,风寒天冷,因为缺少棉被,郭大洪一家老小围坐一团烤火过夜.这时候,几位战士轻轻走过来,把一床棉毯、一床军被交给了郭大洪: 大 伯,收下吧.快让孩子们去睡. 郭大洪接过热乎乎的棉毯、军被,鼻子一酸,两行热泪流了下来.军爱民、民拥军,这是怎样的鱼水深情!1928年 4月 初某日,正逢沙田墟日.2位 工农革命军女战士购买草鞋时,看到卖鞋老伯所制的草鞋厚实、柔软,就多给了10个铜板.看着女战士脚穿粗糙的草鞋,老伯很心疼,拉着她俩坐下,仔细传授草绳加布条的制鞋技艺,并以样品相赠.正当老伯转身取样时,只见2名 女战士正站在不远处向老伯行军礼.老人不禁热泪盈眶.工农革命军将要离开沙田时,派人到部队住过的地方进行纪律检查.所到之处,仅在文昌村发现一借用过的水缸渗水,立即照价作了赔偿,并向户主表示了歉意.军魂所在,胜利之本.军民关系的改善,赢得了百姓的信任和支持,换来了战斗力的显著提升.1928年 4月 上旬,毛泽东获知湘南起义部队向湘赣边界转移,立即率部队南下汝城接应,4月 6日,在桂东、汝城交界处的寒岭界打垮了反动地主武装何其朗部的阻击,取得了沙田颁布军规后的首次战斗胜利.铁的纪律,如同血脉,铸造了英勇善战的铁军.1947年,沙田镇农民在党的领导下发起暴动,成立 粤赣湘边人民解放总队北上先遣队 . 经过2年 浴血奋战,这支队伍发展到近千人.1949年 6月 15日,正是这支铁军解放了桂东县城,使之成为湖南省境内第一个被解放的县城.长期从事党史研究的沙田镇文化站站长朱永来说,新 中国成立后,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被 写入了 三 大条令 ,为人民军队的革命化、正 规化、现 代化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时至今日, 三大条令 几 经修改,而 三大纪律八项注意 却 一字未动,成 为人民军队永恒的纪律.它是毛泽东人民军队建设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集 中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建军宗旨.岁月的流淌,怎能抹去精神的传承? 5元钱的故事 赋予军规新的时代内涵革命战争时期,成千上万的桂东人民牢记军规,高唱军歌,投身革命斗争,有3000多英雄儿女献出了宝贵生命.如今的沙田,修建起一座雄伟的 第一军规 广场.当年的刀光剑影早已远去,而军魂之光却深深地融入了这片土地.在万寿宫,记者见到了一幅珍贵的照片:工农革命军刻在沙田民房墙上的军旗,旗上写着 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政治部 . 沙田镇82岁的郭黎明老人,就出生在军规颁布的第二年.他告诉我们,当年,为了保护好这面刻在墙上的军旗,老百姓想尽了一切办法,有的甚至付出了生命.我们从照片上看到,这面墙上刻着的军旗,历经风雨,却不曾褪色、清晰可辨.军纪如军旗上的经纬严明,军民才能如军旗上的锤镰团结.当年的老百姓,深深感到工农革命军才是自己的部队,纷纷支持亲人参军,跟着毛泽东干革命.当年,在短短的几天时间里,仅沙田就有近百名青壮年参加了工农革命军.沙田镇73岁的老党员郭垂乾告诉我们,他的叔叔、舅舅当年都跟着毛主席上了井冈山.受到亲人的影响,他从小的梦想就是参军,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没能如愿,成为了一辈子的遗憾.如今,党的光荣传统,正在他的家庭代代相承.他的4个 子女中,有3个 是中共党员,在北大读博士的外孙女,去年也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岁月流淌,抹不去精神的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