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赵志强 2019-07-10

26 层和第

29 层分别出现两个最高值, 意味着蓝细菌先后 迎来两个繁衍高峰. 研究同时发现, 在煤山地层的第

25 层和第 28-29 层出现无脊椎动物的 两个灭绝高峰,正好发生在蓝细菌的两个繁衍高峰之前,两者有很好的耦合关系. 谢树成指出,每次动物灭绝后,处于生态系统底层的蓝细菌便相继出现繁衍高峰.这种 耦合关系反映了微生物和无脊椎动物对灾变事件的共同响应.煤山的研究表明,2.5 亿年前 的这次生物大灭绝呈现出多阶段特点, 主要的动因可锁定在地球内部, 而并非来自地球外部. 该成果已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我国研制成功全新 动物机器人

2005 年12 月31 日,在山东科技大学机器人研究中心,一只小白鼠在电脑发出的指令 控制下以近乎 100%的正确率做出左转、右转、前进、原地转圈等指定动作.这种将电子装 置与活体动物神经系统合二为一的 动物机器人 不久前通过专家鉴定. 动物机器人 研究最大的特点就是靠自动化工作者和生理学工作者通力合作, 在实验 鼠的脑子里植入微电极, 用它们将计算机产生的具有一定规律的电信号, 施加到鼠脑里具有 特定功能的神经核团.然后,在这些电信号的控制下,神经核团就能控制实验鼠的运动.为此, 课题组还自行研制了多通道无线遥控器, 将电信号编码分别经

3 对微电极有序地施加到 相应的神经核团. 该成果获得成功的意义不仅在于人通过电信号控制了动物的活动, 更重要的是, 随着这 类研究的成熟, 人工电信号将会 逼真 到与脑内和体内的实际电信号相同或基本相同的地 步.到那个时候,这种系统可实现标准化、通用化和产业化,并且可以根据需要用于人类或 各种动物,对神经科学、医药科学、残疾人康复都有巨大理论和实用价值. 我国首创大型科学仪器远程共享系统 由北京离子探针中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和吉林大学首创的大型科学装备远程共享示 范研究――离子探针系统研制成功. 该系统以控制技术和公众宽带网为支撑, 通过远程实施 操作离子探针实验软件实时控制仪器, 观测样品图像实时变化, 在线获取试验数据等远程实 验功能, 犹如亲临北京做实验, 可满足多位科学家异地实时进行协同实验研究需要. 研究中, 项目组攻克了仪器远程测控模型等

7 项技术, 研制了离子探针质谱仪远程操作和远程实验集 成等

8 个子系统,并包括远程共享网络中心、湖北宜昌和巴西圣保罗

2 个远程工作站,1 套 远程共享,实验运行机制和管理办法. 据介绍, 该系统既能满足异地多位科学家就一个实验流程, 同时观察一台仪器上的同一 个分析过程和结果,实现实验数据可比,还可做实验过程回放,为多名科学家实时交流提供 技术条件. 中国人

21 号染色体遗传变异图谱绘制完成 在国家

863 计划、973 计划和上海市科委等支持下,国家人类基因组南方研究中心黄薇 研究员领导的课题组, 在参与完成国际遗传变异图谱计划的同时, 又联合复旦大学生命科学 院、 中科院-马普学会计算生物学伙伴研究所等单位和上海生物芯片有限公司、 上海南方基 因科技有限公司等企业,利用人类

21 号染色体上约

2 万多个 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 将300 多个有代表性的中国人群和世界其他人群进行对照,进行了约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