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bingyan8 | 2019-07-10 |
2007 年中国文化大学哲学学士
2011 年中国文化大学哲学硕士 提要直至现今,学术界对於劳思光儒学观的讨论,材料似乎只锁定在其代表作《中国哲学史》 . 笔者认为,若只把焦点集中於此,必定造成「只掌握一半」的后果,即只能掌握劳思光用「心 性论」解释儒学的一面,而忽略其用「引导型」解释儒学的另一面.如此一来,既然没有从更 周延的角度来理解其儒学观,就想作进一步的补充、批判,甚至超越,都是有待商榷的. 对此,本论文旨在提供学术界对於「如何理解劳思光儒学观」的一个具体建议,即「理论 设准研究法」的提出.简言之,即从「劳思光的主体性观念」衍伸的「文化精神」 、 「自我境 界」 、 「世界观」 、 「价值根源」 、 「道德心境域」五个问题设准,探究「儒家思想之原型」 ,该原型 乃儒家「心性论」与「引导型」的合一,这是本论文的研究成果和用心. 目次-目 1-
第一章 导论1
第一节 释题・8
一、理论围的确立・8
二、原型意义的厘清・10
第二节 理论设准研究法・11
一、研究的两条途径・13
二、设准意义的厘清・16
第二章 劳思光的主体性观念之厘清・21
第一节 劳思光提出主体性观念的学思背景・23
一、进入学院前的阶段・23
二、进入学院后的阶段・26
第二节 劳思光对主体性观念的定义问题
33
一、人的双重性
34
二、条件系列的双重性・34
三、主动意愿的双重性・36
第三章 劳思光的主体性观念所衍伸之理论设准 ・・・
39
第一节 文化精神问题的设准
40
第二节 自我境界问题的设准
45
第三节 世界观问题的设准・50
第四节 价值根源问题的设准
52 目次从劳思光的主体性观念探究儒家思想之原型 -目2-
第五节 道德心境域问题的设准
54
第四章 儒家引导型哲学的特殊内容・57
第一节 引导型哲学的普遍内容
61
一、认知型哲学与引导型哲学・62
二、转化自我与转化世界・67
第二节 儒家引导型哲学中的转化自我・70
第三节 儒家引导型哲学中的转化世界・73
第五章 儒家心性论哲学的特殊内容・77
第一节 发展观念之厘清・80
一、有升有降的发展史观・81
二、文化精神的发展史观・83
第二节 儒家心性论哲学中的价值根源・86
第三节 儒家心性论哲学中的价值完成・96
第六章 儒家思想之原型的证成・105
第一节 劳思光对儒家引导型哲学的省思
106
第二节 劳思光对儒家心性论哲学的省思
114
第三节 劳思光主体性观念下的儒家思想之原型・
119
第七章 结论127 参考书目・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