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cyhzg 2019-07-10
4 海洋科学/2005 年/第29 卷/第8期菲律宾蛤仔苗种土池中间培育及越冬生产实验 郭文1,房 慧1,潘 雷1,菅玉霞

1 ,张少春

1 ,王淑君

1 ,方建光

2 (1.

山东省海水养殖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02;

2.中国水产科学院 黄海水产研究所, 山东 青岛

266071 ) 摘要:利用 2.6hm2 和3.13hm2

2 个养虾池,经过池底清淤、底质改良、敌害清除、培养用水处理、繁殖基础 饵料生物等工作后,分别移入在室内培育的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壳顶后期 幼虫和双水管稚贝各

80 亿粒和 9.7 亿粒, 经土池中间培育、 越冬后, 生产出 2000~3000 粒/500g 幼贝 7.9 亿粒. 自移入幼虫和稚贝到幼苗出池,成活率分别为 4.5%和44.3%,达到了较高水平的中间培育、越冬成活率. 关键词: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

土池;

中间培育;

越冬 中图分类号:S9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C3096(2005)08C0004C03 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Adams et Reeve))广 泛分布于我国南北沿海,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生长速度快, 适应能力强,养殖周期短,养殖工艺简单,便于掌握.市场需 求量逐年增大,价格一直攀升,但随着养殖规模的快速发展, 自然苗种资源已远远不能满足养殖生产需求.特别是中国北方 地区,天然苗种资源已近乎绝产,95%以上的养殖用苗种来源 于福建、浙江一带,该苗种因存在地域差异,其生长速度、环 境适应力、繁殖能力等方面与本地区固有菲律宾蛤仔相比均处 劣势,利用本地区固有菲律宾蛤仔种贝进行人工苗种生产,可 有效、迅速解决制约北方地区养殖生产所需苗种问题.2001 年6月~11 月,作者利用胶州市营海镇两处育苗场(2800m3 )培育 出壳顶期后幼虫

80 亿粒,双水管期稚贝 9.7 亿粒,分别移入 2.6hm2 (39 亩)和3.13hm2 (47 亩)2 个土池中进行中间培育、 越冬, 成功培育出平场壳长 0.5cm 以上苗种 7.9 亿粒, 现将土池中间培 育及越冬生产试验结果报告如下.

1 土池中间培育、越冬条件 1.1 土池地理位置 土池位于胶州市营海镇渔业公司下设对虾养殖场下游,为 相邻两个对虾养殖池,进排水方便,最大水深可达到 2m. 1.2 土池改造

2 个对虾养殖土池, 用于养虾近

20 年, 土池表层约 20~30cm 厚的泥沙中沉积了对虾养殖时期积累的残饵、粪便及动植物死 亡后的腐殖质,沉积腐殖质较多处,黑变严重.土地改造的步 骤是:利用机械、人工移出土池表层 20~30cm 泥沙→翻起表层 10cm 泥沙→曝晒→反复进排水冲洗→铺设

5 cm 厚无污染的泥 沙→每隔 5~6m 形成一坡形凸出 (坡度比为 8%~10%) →生石灰、 漂白粉消毒→蓄水. 池底改造后,对各池底泥沙粒度构成了进行测定,结果见 表1. 取样方法:用圆柱形塑料筒在土池内各随机取样

15 点,取 样深度为

20 cm,同一个池内的

15 个样品晒干并搅拌均匀,用 天平称取各池混合样品 600g,进行粒度定量测定. 表1中间培育池底质粒度构成 Tab.1 Grain-size distribution of the botteom sedimrents in in middle culture pond 1# 池2# 池粒度(筛绢目数) 质量 (g) 质量分数 (%) 质量 (g) 质量分 数(%)

300 目以下

56 9.3

55 9.2 300~160 目13 2.2

13 2.2 160~100 目73 12.2 72.5 12.1 100~60 目53.5 8.9 52.6 8.8

60 目以上 404.5 67.4 406.9 67.8 注:质量分数是指占样品总质量的百分比 1.3 用水处理及肥水 两池初期用水均为砂滤水,待稚贝潜入泥沙后,采用网滤 水.池水用肥料为 NaNO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