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 2019-07-11 |
2014 3.4 可用度 3.5 健康 3.6 健康率 3.7 电话呼救 3.8 手动呼救 3.9 自动呼救 3.10 困人 ―
2 100% 100% * = * = * = 前端系统总数量 在线的前端系统数量 在线率 某一装置或平台, 在指定统计时段内, 在线运行的总时长与统计时段总时长的百分比, 称为可用度. 计算公式: 100% 统计时段总时长 长 统计时段内正常运行时 可用度 某装置或平台在某一统计时段内的可用度大于指定指标要求的状态. 在某一统计范围内, 在某一时段内, 健康的装置或平台数量与该统计范围内装置或平台总数量的百 分比.计算公式: 总数量 健康的装置或平台数量 健康率 公众拨打指定求救电话寻求帮助. 乘客按下电梯内紧急呼叫按钮寻求帮助. 前端系统自动识别到电梯困人事件,并自动把困人事件相关信息送至远程服务器. SZDB/Z 116.1
2014 3.11 多媒体播放装置 3.12 监测系统企业子系统 3.13 误报率 3.14 漏报率 3.15 监察数据库
4 总体架构 4.1 技术体系架构 ―
3 电梯轿厢内乘客,因电梯的原因,无法按自己的意愿在合理时间内离开电梯. 安装于电梯轿厢内或自动扶梯、自动人行道旁的图像、音频、视频播放装置,是电梯运行监测系统 前端系统的一部分,是可选项. 由企业平台和前端系统组成,可独立运行的系统. 统计时段内,电梯正常运行,但有上报的故障次数与所有上报的故障次数之间的百分比. 统计时段内,电梯运行发生故障时,没有上报的故障次数与所有上报的故障次数之间的百分比. 监察数据按规范化格式存放于电梯运行监测系统外,供系统中市级平台随时查询使用. 电梯运行监测系统的总体架构划分为感知层、传输层、支撑层、应用层,见图1. SZDB/Z 116.1
2014 图1 技术体系架构图 4.2 系统总体结构 ―
4 ――感知层:承担采集与电梯运行、人的行为相关的数据. ――传输层: 承担将感知层采集的各类监测数据传输到支撑层的数据汇聚节点. 系统建设方应根据 各类监测数据的传输流量和安全保密要求,选用合适的传输网络,保障数据的可靠传输. ――支撑层:承担电梯运行监测数据的汇聚集中以及上传.汇聚方法和接口要求见 SZDB/Z 116.5 ―2014 第5部分. ――应用层:支持各市场主体的具体业务,其中监管应用、救援应用、公众应用为电梯监测系统的 重点业务应用功能,其他应用还包括维保单位应用、生产单位应用、使用单位应用、检验单位 应用等. 电梯运行监测系统由市级平台、企业平台和前端系统三大主要部份组成.系统总体结构见图2. SZDB/Z 116.1
2014 图2 系统总体结构图 4.2.1 市级平台 4.2.2 企业平台 ―
5 综合监测和运用全市(区)范围内电梯运行数据开展服务的中心平台,由数据汇聚中心和业务应用 平台组成. 市级平台可通过数据汇聚中心连接获取监察数据库中存储的全市电梯基础数据及企业子系统 的电梯监测数据,用于保障监测系统的正常运行和服务提供. ――数据汇聚中心:汇聚来自各企业子系统的全市电梯运行监测数据,供业务应用平台调用. ――业务应用平台:通过运用数据汇聚中心的数据为市场主体提供电梯监测相关的公共业务服务, 主要包括电梯监管应用、救援应用、公共应用服务功能等(见SZDB/Z 116―2014 第2部分及 第3部分). 承担电梯运行监测建设的企业用以监测和控制其所有安装并投入使用的前端系统的后端管理平台. 企业平台应至少包含数据汇聚节点和移动应用业务两部分. ――数据汇聚节点: 处理和汇聚其接入的前端系统运行监测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