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zqmzc | 2019-07-11 |
11 队的邬汉生一家就是发扬 龙江风格的榜样, 为了修青山水库, 舍小家而移民到我们寺前大队, 大家 要向他家学习, 并要照顾好他家嘛! 这话传到我父亲的耳朵里, 眼泪是没 有止住的. 舍小家, 是为大家;
顾大家, 照好 小家.前者是我家应该做的 风格与 光荣 , 后者则是社会主义大家庭的 温暖与幸福. 为生计 寻宗亲而搬家 在上斗岗垅居住生活几年, 一家 人实在难以为继.这个队自然条件 很差, 没有水库和塘堰灌溉农田, 种 田望天收, 种地太薄收.那个年代靠 劳动力吃饭, 不然连基本口粮都分不 到.我家就我父亲一个正式劳力, 我 母亲和哑姑加起来算不上一个辅助 劳力, 一年下来, 我家又为
11 队增加 了一个超支大户. 那时候连薯都填不饱肚子, 我和 弟妹放学回来饿得肚子咕咕叫, 眼睛 直盯着母亲熬的油锅, 那油筋只有大 拇指大小, 没熬完就抢着吃;
再就是 盯着大鼎锅焖薯里的一小钵米饭, 没 分均时有哭鼻子的. 为了一家生计, 父亲就想找个较 富裕一点的生产队安家.当求到灌 溪公社所在地的蛤蟆石大队邬姓宗 亲时, 他们答应接纳我家.于是举家 搬走.待借住下来后, 父亲披星戴月 开地基、 印砖烧窑、 奋命劳作, 在宗亲 的帮助下, 于1973年上半年盖起了一 连五间的土砖房.到下半年, 我上灌 溪中学, 弟妹上蛤蟆石小学, 都是就 近上学.这些看得见体味得到的 搬 家效果 , 使一家人的心宽舒了许多. 为旧梦 恋故土而返乡
1971 年4月6日, 青山水库封堵 导流涵管, 开始蓄水, 到年底水库大坝 和东、 西副坝相继筑到设计的127.5米 高程, 而正常高水位为122.3米.按照 正常高水位上游的淹没地域是所有移 民户最为关注的, 尤其是库容蓄满的 夏季防洪期间, 有移民户绕水翻山去 观看实际淹没情况.这是令人十分理 解的, 毕竟那里是移民们的祖先留下 的胎记, 创下的祖业, 那些祖先的坟茔 也大多进行过搬迁, 搬迁的和不需搬 迁的祖坟仍躺在那深山峡谷里, 守望 着迷离的家园;
而活着的移民们的乡 情与旧梦, 也遗落在那崇山溪水中, 成 为纯净珍贵的乡恋情结. 俗话说, 金窝银窝不如自家的草 窝.一些移民户在等待与观察后觉 得可重返深山, 重建家园, 于是从 1973年起陆续有移民户再度 移民 , 迁至老家.我父亲也陷入沉思中, 蛤 蟆石邬家亲如一家, 有山有水, 有田 有地, 是 山 外的理想居地, 再搬家 进山又劳神费力.但旧梦萦绕, 故土 难舍, 最后还是决计返乡.
1975 年9月, 举家搬迁至金家冲 青咀, 这里叫茬下高滩, 仍是我家原 移民的大队.茅棚搭在青咀山脚, 位 于小溪边.冬去春来, 但见 易涨易 退山溪水, 每逢大雨茅棚洗. 无奈这 下, 第二年下半年我父亲找到王家埚 讨块山地再度搭棚, 居住到1981年才 改建了土砖瓦房. 这样算来, 从1970年2月到1975 年9月的五年多时间内, 我家移民
2 次, 借住2次, 搭茅棚2次, 做土砖房2 次.有道是, 桃移三次骨也红, 人移 三次骨子穷.那年月, 我家真是越搬 越穷, 越穷越搬! 勤劳人家天眷顾, 我自苦中酿蜜 来.1979年是我人生的转折之年、 幸 福之年, 因家亲的姻缘也圆满了我的 姻缘.当时我随房叔挑其聘礼到崇 阳县华陂公社太平大队甘家提亲时, 于酒席间邂逅一位妙龄少女, 华陂高 中校花, 就是我现在的妻子甘淑瑞. 当我俩互获好感继续交往书信来 往时, 她借进山砍柴之机, 约了生产 队的三个姐妹前往我家实施 火力侦 察 , 结果在一排茅棚前也就是我王 家埚的家见面.人说家徒四壁, 我家 的茅棚哪有墙壁啊!令我好不尴尬!我只有老实交待的份了, 于是将 我家移民又搬迁的情况一五一十地 报告 了, 余下只有听天由命了. 她回到父母身边, 好一阵子的委 屈, 心存纠结.当她父母听了我家的 移民搬迁的 故事 后, 她父亲郑重地 说: 邬家于国有忠义, 于家有情义, 值得敬重! 她母亲含情地说: 号平 这孩子忠厚老实, 人也聪明, 可以托 付终身! 次年我俩在茅棚里完婚.婚后她 到高滩小学当老师, 我1977年高中毕 业就当了大队的赤脚医生.那些返 乡的移民邻居逢人便说: 邬家前世 有福哇, 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