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雷昨昀 | 2019-07-11 |
08 科教观潮 责编:张保淑
邮箱:lairuismile@people.
cn 2017年6月24日 星期六 茫茫天宇间,在轨运行的航天器 中国方 阵 中,除了天舟一号货运飞船、天宫二号空 间实验室等之外,还有一颗近日发射升空的新 卫星――硬 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 (HXMT) .与 其他航天器相比,这颗重约 2.5 吨,在距地面
550 公里的轨道上运行的卫星看起来其貌不 扬,却引起了国际媒体的高度关注.英国 《金 融时报》 称,这颗卫星的发射是中国在发展可 与美俄匹敌的太空计划的征程中迈出的重要一 步.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的使命是什么? 它装备了哪些高精尖的科学载荷?与同类卫星 相比它有哪些突出的特点?它将为人类认识太 空作出怎样的贡献?人们亟待了解这些问题的 答案. 绘高精度硬X射线天图 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虽然被冠以中国 慧眼 的雅称,但是对很多人来说,它似乎 不怎么接地气,让人们在感到 高大上 的同 时,也有几分拒人千里之外的 冰冷感 .这 也难怪,现代天文学科技本身就距离人们的生 活颇为遥远,再加上该词又是由英语直译而 来,想让人亲近真的不容易.而要去除 冰冷 感 ,就要先熟悉两个概念: 硬X射线 和 调制 . 硬X射线 是X射线的一种.对X射线,我们是熟悉的,在医院拍摄透视片,在 各类安检中,都接触过它.根据波长,它被 分为两类:波长较短 (能量较高) 的称为硬 X 射线,波长较长的称为软 X 射线.可见,这 里的 软 硬 仅是用于分类表述而已.一 些天体或天体现象如脉冲星、伽马射线暴、 超新星遗迹、黑洞等都会射出 X 射线,其中 主要是硬 X 射线,而这类射线与软 X 射线相 比,能穿越宇宙尘埃等,不被遮挡.另一方 面,X 射线穿越地球大气层时会严重衰减.所以,发射望远镜卫星在空间轨道捕捉X射线,特别是硬 X 射线,就成为各国科学家竞 相追逐的目标. 调制 是指中国科学家创新的把 调制 后的信号还原成图像 的技术.望远镜在太空 通过硬 X 射线进行天体观测,必须完成 成像 ,而这是核心技术难点.上世纪
90 年代 初,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李惕碚院士和他的 同事吴枚研究员经过艰苦努力,探索出 直接 解调 方法,实现高灵敏度和高分辨率的成 像,比国际上采用的编码孔径成像技术更成 熟、更便宜.之后,李惕碚院士把成像技术与 扫描探测技术结合在一起,很快便提出了硬 X 射线调制望远镜的概念――通过对硬 X 射线源 的成像观测,绘制高精度的硬X射线天图. 数代科学家经24年磨砺 对很多不了解背景的人来说, 慧眼 仿 佛一夜之间横空出世,并且一步把中国带入到 X 射线天文学时代.而对于李惕碚而言,这是 一个漫长而焦灼的过程.1993 年,他提出了基 于直接解调方法的硬 X 射线调制望远镜的设 想,之后,他积极奔走,通过各种方式,争取 支持.虽然一次次遇到挫折,但是李惕碚和他 的团队并不灰心,根据该领域国际上的最新进 展,不断完善相关方案.2011 年,硬X射线太 空望远镜终于正式立项,与暗物质卫星等一起 被列入 十二五 空间战略先导专项. 李惕碚和吴枚两位老一代科学家虽然已经 成功解决了 成像 难题,奠定了相关技术基 础,但是在望远镜研制和项目实施过程中仍然 面临一系列技术障碍. 慧眼 卫星工程总 师、航天科技集团五院研究员马世俊介绍说, 比如卫星热控设计方面,为保证有效载荷探测 精度,必须将高能、中能、低能探测器集中安 装在同一支撑结构上,但它们彼此间温度要求 相差极大.有些灵敏的仪器设备必须在零下 60℃到零下 80℃的低温下才能正常工作.研发 团队成员相互启发、集中攻关,终于琢磨出多 级隔热措施、深冷热管技术、梯度温度加热等 妙招,成功解决这一难题. 国际技术封锁是该项目必须面对的另一个 困难.在核心载荷高能望远镜研制过程中,需 要进口某一个型号探测器,项目团队已经与外 方签订了进口合同,但之后被外方所在国有关 部门叫停.面对困局,项目团队横下一条心, 在压力下奋起,走自主研发道路.既然是摸 索,总免不了走些弯路,但是他们不气馁.持 之以恒地努力终于获得了应有的回报,经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