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wl西瓜xym | 2019-07-11 |
1957 年2月人民文学出版社 《阳翰笙剧作 选》 版.
1982 年12 月中国戏剧出版社 《阳翰笙剧作 集》 版. 1983年3月四川人民出版社 《阳翰笙选集第 二卷话剧剧本》 版. 1999年10月华夏出版社 《阳翰笙代表作》 版. 这些版本跨越了阳翰笙的不同人生阶段. 对比这些版本的异同, 笔者尝试描述作品的生命 发展历程如下:
1、 手稿是初次创作.
2、 为演出油印时, 作者在上面做了修改, 这 修改稿油印后一部分送审, 一部分留在导演和演 员手中排练.
3、
1942 年6月在 《抗战文艺》 上发表的是留 在作者手中的油印稿.
4、
1944 年重庆群益出版社出版时的底本则 是国民党审核后的修改版, 部分体现了国民党的 意志.
5、
1957 年人文版后记中提到作者于
1955 年对其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改, 索性把那些恋爱 场面都删去了 .这次修改依据的是 《抗战文艺》 初刊本, 也就是作者自己的手稿修改本, 最终体 现在
1957 年2月的人文版中.这时作者正担任 中国人民对外文化协会的党组书记, 离1957年5 月全党整风和反右运动中受到通报批评还有两 年时间.
6、
1982 年, 距离
1979 年阳翰笙 文革 后复 出三年, 这部作品得以再次出版, 依据的是
1957 年人文本, 修改幅度非常小, 仅为标点符号和小 部分关于洪宣娇的内容, 不能判断修改行为是作 者所做还是编辑所为.
7、 1983年版为1982年版的重复.
8、 到了
1999 年再出版时又回到了
1944 年 群益出版社经国民党修改的版本, 而不是
1943 年1月《抗战文艺》 的最初版, 也不是
1957 年作 者自己大改的版本, 不能猜测出编者的意图. 笔者曾以剧本的主旨段――即在其后的历 史叙述中被反复言说的引起观众强烈反响的 大 敌当前, 我们不该自相残杀! 段落为例, 将手稿 原稿、 手稿修改稿与其他版本进行了对比, 看出 不同时期的变化可以分为 主旨改变 与 个别词 句改变 两个方面:
1、 洪宣娇到底恨谁 手稿原稿, 洪宣娇在杨秀清被杀后仍然将满 腔仇恨投射到傅善祥的身上, 是一个因妒生恨进 而毁掉天国大业的女人, 大敌当前, 我们不该自 相残杀! 的主旨根本没有出现. 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情况呢? 阳翰笙自称, 当时为了通过审核, 在创作时 特意加入了杨秀清、 洪宣娇、 傅善祥的三角爱情 戏份.这部分主题写得如此深入, 以致作者写着 写着似乎有些身不由己, 文学性的一面压倒了政 治性的意图.可以为此做注脚的是, 作者在 1942年1月1日的日记中记到: 午后二时参加文协 (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 会,
1938 年成立于武汉, 笔者注) 所主持之茶话 会, 席间与白薇、 海尼 (作家黄白薇、 刘海尼, 笔者 注) 闲谈.谈到 《天国春秋》 , 海尼怪问: 你写女 人写得那样的好, 是不是受了你太太的影响? 我 笑答: 也许是的吧. ( 《阳翰笙日记选》 ) 作者的日记通常非常简略, 也并不是每日都 记, 而这一对话被作者挑出, 活灵活现地记录下 来, 可以说他对这一对话是感到愉快和满意的, 对自己把女人戏写得如此打动人心感到非常自 得.这是作家创作才华自然的流露. 根据 《百年阳翰笙》 书中的记载, 此剧从创作 到演出, 周恩来都曾亲自过问, 那么在初稿完成 后, 阳翰笙很可能将剧本读给周恩来听过, 根据 周恩来的指示精神, 阳翰笙为了表达政治上应该 表达出的主旨, 只得让洪宣娇改变性格, 在最后 由咒骂傅善祥改为自我反思自我谴责, 认为自己 分不清敌友而犯下了重罪.这样一来, 洪宣娇的 定位就成了被挑唆和蒙蔽的人, 她因为没有判断 好敌我而导致同室操戈、 自相残杀, 惨剧出现后 她认识到了这一点, 开始忏悔.和历史两相对 照, 这分明就是周恩来对蒋介石的期望.然而这 种期望虽然没有抓住蒋介石的真实意愿和历史 处境, 却创造出了让他忏悔的气氛和气势, 同时 也表明, 只要你忏悔, 我们还可能原谅你.这种 逻辑对于广大民众来说非常易于接受, 符合他们 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