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烂衣小孩 | 2019-07-11 |
65 个年头, 我总是想 起那四位已经离开我们的谛造者: 曹禺、 焦菊隐、 欧阳山尊和赵起扬. 在他们四位当中, 我们尤其 要感恩焦菊隐先生. 没有焦菊隐就没有北京人 艺. 是他创造了有着中国特色的独特的北京人艺 演剧风格, 这个风格使人艺长盛不衰、 辉煌至今. 他也是中国话剧民族化的代表人物, 是真正的学 贯中西的戏剧巨匠. 他正是中华戏专的创办者. 中华戏专的全称为 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 始 建于
1930 年. 学校初名为北平戏曲专科学校, 曾 一度改称中国戏曲音乐院戏曲学校, 附属于中国 戏曲音乐院北平分院,
1935 年又改名为北平市 私立中国高级戏曲职业学校, 不久又改成中华戏 曲专科学校. 奇怪的是, 有一张该校大门的老照 片上挂的牌子却是 中华戏曲音乐院 , 而教室、 院落等照片下的说明又写着: 北平戏曲专科学 校. 这大约是校名改来改去的结果. 我认为不久 前故去的武生泰斗王金璐先生的回忆录是准确 的, 校名就是中华戏曲专科学校. 他11 岁进校是 该校 金 字辈儿的学生. 中华戏专 和 富连成 科班是我国京剧界 培养人才的两大重要基地, 京剧界老一辈的表演 艺术家绝大多数出自于这两个教育基地. 新中国 成立后的中国戏校和北京戏校的教师也基本上 来自于这两个老科班出来的艺术家. 因此 中华 戏专 在中国京剧史上的地位不可低估. 然而令 人不解的是, 对于 中华戏专 的介绍, 在中国大 百科全书 (1989 年版) 戏剧卷中却没有一个字的 条目. 在1999 年新编的中国京剧史 (四卷本) 中 也只有不到一页的介绍;
在 《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1981 版) 第429 页中倒是有一个
175 字的极简 单的条目. 焦菊隐先生是中华戏专的创办者, 同时也是 首任校长, 他在校工作
5 年多, 为学校的发展打 下良好的基础并培养了诸多人才, 功不可没, 利 在千秋, 怎么会被如此的忽视呢? 为了说清中华戏专创办的起因, 必须得先说 清焦菊隐与国民党四大元老之一――李石曾的 关系. 李石曾的父亲李鸿藻与焦菊隐的爷爷焦佑 瀛同为清朝同治年间的重臣. 李焦两家是姻亲, 焦菊隐称李石曾为二舅.
1930 年, 李石曾从上海回到北平, 李公喜欢 京剧, 他知道焦菊隐酷爱戏剧, 于是找到焦, 希望 他办一所戏曲学校, 培养京剧人才, 办学经费由 银行界的几位朋友支持, 并买了哈德门外木厂胡 同李莲英的外宅为校舍. 程砚秋和金仲荪为董 事, 焦菊隐为校长. 北平中华戏曲专科学校于
1930 年6月筹 建,
7 月招生,
8 月份又续招了部分学生,
9 月1日正式开学. 这是民国时期一个不同于旧科班 的真正意义的戏曲学校, 颇受梨园界和新闻界的 瞩目. 学校设有
8 个处室: 实习处主管学生的戏曲 教学, 教务处主管学生的文化课, 戏曲改良委员 会负责剧本创作与改编, 音乐科负责学生的声乐 课, 会计处主管学校财政, 事物处主管学生的衣 食住行, 训育处负责学生的品德教育, 校长办公 室监督各处室的运作. 这样的机构设置完全不同于只管教戏的旧 式科班, 而重要的是中华戏专在教育方针、 办学 理念、 管理方法等各个方面, 都有史无前例的突 破和革新. 焦先生的胆识和做法引来梨园界的一 片反对声, 但焦先生力排众议, 决心要办一所新 型的戏曲学校. 中华戏专新在以下几个方面特点突出: 学校男女学生兼收. 这是前所未有的大突破. 过去的旧戏班, 只 收男不收女, 学旦角也是男旦. 当然, 中华戏专的 学生中也有男旦, 我曾拜访过的著名刀马旦李金 鸿先生就是男旦, 金字辈儿的. 但这与收女生一 点儿也不矛盾, 旦角还是以女生为主, 比如像玉 字辈儿的李玉茹、 徐玉川、 侯玉兰等. 想当年, 话剧舞台上也没有女角, 所以周恩 来、 曹禺在南开大学演戏时, 都演过女角, 而且惟 妙惟肖. 中华戏专不光是男女兼收, 而且是同班 上课, 这些都是老戏班里不曾有过的. 开设文化课. 老戏班是没有文化课的, 都是老师口传心 授背戏词学唱腔, 从未有文化课老师另教识字、 写文. 中华戏专所开设的文化课不设年级, 按基础 和成绩依次编入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