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yszqmzc 2019-07-11

布鲁姆在 《史诗》 中讨论 的作品, 甚至可能根本没有诗的形式. 或 者说, 该文集选择评论的对象, 标准不在 于通行的文学体裁, 而在于作品内在的 精神气质. 布鲁姆说, 贯穿但丁、 《失乐 园》 中的弥尔顿、 亚哈和惠特曼的英雄精 神, 可以归结为 不懈 , 或可称之为不 懈的视野, 在这样的视野里, 所见的一切 都因为一种精神气质而变得更加强烈 . 如何理解这种不懈呢? 这种不懈所 要面对的, 是时间的永恒流逝. 布鲁姆整 部文集中都关注了时间与不朽的问题, 他在这个系列的前言中就谈到: 时间腐 蚀我们, 摧毁我们, 而时间更残酷地抹灭 庸劣的小说、 诗歌、 戏剧、 故事, 不论这些 作品道德上如何高洁 . 在作品的世界里, 主人公要面对无可避免的死亡, 面对时间 的摧残, 他们的反应和行动决定了一部作 品的精神气质;

在批评家的世界里, 时间 会带来遗忘, 会颠覆当下人们所尊崇的道 德等诸多标准, 故此批评家对作品的判断 和拣选, 不应以一时的风气为准, 而应当 考虑更能经历时间考验的标准. 厘清了时间对于作品和批评家的意 义, 也许就能更好地理解该书的主题和 作者评价作品的标准. 布鲁姆认为, 史诗 的主人公是 反自然的 , 他们的追求是 对抗性 的. 所谓 自然 , 最大的力量之 一, 莫过于时间的恒常消逝;

而与时间流 逝的对抗, 对永恒的不懈渴求, 就成了伟 大史诗的标准. 于是, 汇集在这部文集中 的作品, 虽然内容和体裁各异, 涉及不同 的宗教和信仰, 文化背景也很多样, 却都 有一以贯之的内在气质. 这种气质统一 了这部名为 史诗 的作品. 而对于批评 家来说, 面对时光大浪淘沙般的拣选, 更 应该将评判的标准放在作品本身. 布鲁姆 强调, 他认可的批评标准只有 审美光芒、 认知力量、 智慧 三条, 无关道德批评, 也 无所谓 相关性 ;

在迟暮之年, 我将文学 批评的功能多半看作鉴赏 . 故此, 他惋惜 劳伦斯因女性主义者的指控而 被彻底驱 逐出英语国家的高等教育 , 学生因此与 一位伟大而独特的作家失之交臂. 他反对 把宗教或世俗之间的区别看作诗歌的区 别, 因为这有违纯粹的审美标准: 判断 一部本真的诗歌比另一部更宗教或更世 俗, 在我看来, 这种看法是社会或政治的 问题, 而不是审美的判断 . 布鲁姆对上 世纪

60 年代之后美国的文学系逐渐被 各种 主义 所影响甚至主导的现状非常 不满, 在不同作品和场合中表达过自己 的态度, 反对套用各种 主义 来解读文 学作品. 他在 《西方正典》 一书中写道, 西 方最伟大的作者们颠覆所有 的价值观, 不管是我们的, 还 是他们自己的;

我们不应该希 望通过阅读西方经典作品来 形成有关我们社会、 政治和道 德的价值观;

在我看来, 服务 于某种意识形态而进行的阅 读, 根本算不上阅读 . 在他看来, 这种态 度只会毁掉好的作品. 这种态度, 曾得到 很多认同, 也招来很多批评和不满. 除了批评的标准和原则, 布鲁姆撰 写文学批评的方法也值得注意. 布鲁姆 的文章并不是写给专业研究者的, 故此 并没有采用学术论文的体例和写作方 式;

这些文章文风平实, 语言流畅, 风格 介于杂文和随感之间, 有时甚至有些天 马行空, 想到什么地方就漫开一笔, 说些 相关又无关的话――至于相关和无关的 标准, 则要靠每个读者来体会. 仅举一 例: 布鲁姆谈及但丁及其传记时, 想起自 己钟爱的莎士比亚, 于是便提起自己反 复推荐给学生的莎士比亚传记. 文集中 并没有讨论莎士比亚的文章, 可以说布 鲁姆在跑题;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