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贾雷坪皮 | 2019-07-11 |
不坐月 子就会落病'
的恐慌心理, 仅这一点就足以保证 坐月子这个传统的顽固性……在我看来, 如果没 有政府 (卫生部门) 的提倡, 没有医院的普遍配 合, 想靠民间的力量就废除坐月子的传统是根本 不可能的.即便有国家力量参与, 坐月子的废除 也必将是一个长期的改良过程, 反之, 遽然改变, 其效果会适得其反.在这个问题上, 真心想推动 变革的人, 完全可以争取政府的支持, 以求最佳 效率和效果. 有人会问了: 你批判这个批判那个, 那你坐 月子吗? 我的答案是: 坐! 而且要坐
42 天. 但是不 是坐传统的月子, 而是坐 '
科学的月子'
―― ―兼取 中式月子和西式月子的精华, 弃其糟粕.我生完 宝宝当天就喝白水、 吃水果、 吃蔬菜;
生完宝宝当 晚就下地了, 刷牙、 洗脸、 擦身子;
产后第三天就 出院回家, 算是出门了;
产后第六天身体恢复些, 感觉自己体力可以胜任, 就洗头、 洗澡、 用吹风 机;
宝宝一直跟我睡, 抱孩子、 喂奶、 换尿布、 给宝 宝洗澡、 护理脐带、 哄睡一直亲力亲为;
手机一直 在用, 因为要是没有手机、 没有微博, 那些艰辛的 时刻我可能都坚持不下来;
电视、 电脑、 书倒是过 了半个多月缓过神来后,偶尔消遣消遣. (来自 FT 中文网) 第一段文字的作者,是植物所的一位男博 士、 青年科普作家.第二段文字的作者, 是毕业于 清华大学及北京协和医学院, 现就职于北京协和 医院的妇产科医生章蓉娅,也是一位新晋级辣 妈, 在微博上记录着孕产育儿点滴. 我无意于比较两段文字的高下,因为写作不 是跆拳道, 一定要争个输赢;
我更愿意将之视为一 群朋友在 K 歌,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格, 这样才精 彩.但是从个人感受上来说, 我更喜欢第二段. 第一段文字,有着强烈的改造社会的意味, 诸如 恐慌 、 顽固 、 废除 、 推动变革 (前文 还有 实证保守主义 ) 等字眼.可能男性的思维 方式就是偏爱这个路数吧, 要抽象、 要有哲学深 度、 要有理论高度, 还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 怀.我其实挺欣赏这个人, 因为读他的文字能够 学到一些东西 (尤其是植物命名与科哲方面) , 但 是他对于坐月子的评论, 还是让人有一点不愉快 的感觉.一方面, 他似乎太低估了民间的 改良意 识 .我承认, 传统的习俗确实力量强大, 但是民 间也并非没有发出质疑的声音.尤其是, 现在妇 女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 接受的资讯丰富, 自主 意识增强.现在那么多的亲子论坛, 在坐月子的 问题上, 很多女性都在自发地讨论哪些习俗是合 理的、 哪些是不合理的, 毕竟, 许多年轻的妈妈们 也忍受不了一个月不洗头不洗澡的痛苦、 也怀疑 不吃蔬菜是否科学.这些讨论的过程, 正是一个 很好的去芜存菁的过程.当越来越多的女人通过 自身的例子证明了某些禁忌可以打破, 习俗也会 慢慢地改变过来吧. 另一方面, 就我的感觉而言, 在改良坐月子 的问题上, 传统文化可能只是阻力之一, 而现代 流行文化―― ― 很大程度上是由 生育经济 所催 生出来的―― ― 更是一股不可小觑的阻力.小S产后身材恢复得那么好,她那本记载了无数条 禁忌的书, 自然大受追捧. 出版商巴不得人人都 按她那样坐月子呢. 我的一个亲戚生了小孩后, 公公婆婆、 老公、 老公的哥哥嫂子几乎都被她使 唤得团团转,老一辈的人感慨: 我们年轻的时 候生孩子好像也没这么多花样呢. 我敢说很多 新妈妈不吃盐不吃蔬菜不喝水光喝米酒,是因 为小 S 的那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