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ieth | 2019-07-12 |
昨天傍晚, 记者 电话联系上邱巧静时, 她已 经连续上了十几个小时的 班, 声音都有些嘶哑, 但提起 这件事, 语气中还是有些遗 憾. 宁波晚报微信公号的文 章发布后, 也得到了不少热 心网友的响应.网友 王海 说: 毕竟是活生生的一条人 命啊, 希望小编跟进一下, 我 们愿意捐款. 网友 我心依 旧 说: 医治还有希望, 回家 只有绝望了, 家人的心都碎 了, 希望媒体能帮帮他. 记者的同事在微信朋友 圈转发这篇文章后, 也引来 不少爱心人士关注, 有的表 示愿意主动联系医院, 也有 的建议西医治疗费用昂贵, 可以尝试通过中药来维持治 疗. 记者还了解到, 昨天腾 讯大浙网还发起了为小婷捐 款50万元的公益项目. 这篇文章在网上一经发布, 就引起了广大热心市民的关注: 姑娘现状 如何?病情是否得到控制?今后又有何打算…… 记者从医院了解到, 当时姑娘的家人仅留下三条简单的信息: 姑娘叫 小婷 (化名) , 15岁, 老家在云南;
小婷的家暂住在海曙区古林镇;
还有一个 手机号码. 昨天下午2点半, 在古林镇俞家北街的河边, 记者找到了小婷和她的 妈妈袁女士.当时, 小婷身上还穿着之前被送进医院时穿的衣服, 坐在一 辆小三轮车的围挡上, 上半身半倚在车靠背上. 袁女士的一位朋友正在给小婷按摩肿胀的双腿.和纤细的手臂相 比, 小婷的双腿肿胀得相当厉害. 袁女士说, 家里凌晨2点开始停电, 靠河边坐着, 稍微凉快些. 小婷的家就在俞家北街的一处出租房里, 出租房在二楼, 上楼的楼梯 是用木板搭起来的, 仅有一人宽;
楼梯十分陡峭, 从楼上下来, 低头几乎看 不到脚下的台阶. 这是一间不足10平方米的屋子, 屋顶和门四周都塞着黑色或红色的 绒布.从厂里赶回家的小婷父亲蔡先生说, 这是为了防止夏天开空调, 冷 气从缝里渗出去. 屋里贴墙放着两张床, 还有一个床头柜, 没有其他家具;
剩下的空间 同时站三四个人就已经被挤满. 原先家里只有袁女士夫妻俩和小婷.小婷病情加重后, 袁女士夫妻 俩就把大儿子从云南老家叫过来, 一家人四口挤在一起住. 窗台外摆着一个燃气灶, 蔡先生说, 平时烧饭就在窗外;
至于上厕所, 就去附近的公共厕所 . 挂在墙上的空调, 因为成色新, 格外引人注目. 是好心人捐助的. 袁 女士说. 见到哥哥开了空调, 一直坐在床沿上不吭声的小婷冲着爸爸轻声说了一 句: 把窗户关起来. 这也是她在记者采访过程中唯一主动说的一句话. 这样一间屋子, 月租
150 元.蔡先生说, 他也觉得住在这里太拥挤, 可租金便宜. 小婷坐在床沿上, 双手搭在腿上, 半低着头, 嘴里一直发出 嗯、 嗯、 嗯 的声音.袁女士说, 这是因为她肚子实在胀得难受. 不一会儿, 小婷眉头紧锁, 把头埋在胸前, 嗯 的声音也比之前要重 一些, 还带着一些哭腔. 不要哭, 不要哭. 蔡先生坐到小婷身边, 抹去她 眼角的泪水, 又拍拍她的背, 一脸无措. 唯一能够让小婷稍稍缓解痛苦的方式, 就是坐到比床低一些的小凳 子上, 然后伏在床上. 这时, 袁女士的朋友特地给小婷送来一盒冰淇淋.她说, 上次听小婷 提过, 喜欢吃这个味道的冰淇淋.袁女士把一勺勺冰淇淋从小婷的手下 递进去, 小婷吃了, 这也是她昨天第一次吃东西. 看到小婷如此痛苦, 袁女士深深地叹了口气. 她告诉记者, 小婷出生时没有太大的异常, 只是比一般孩子要会哭闹 一些, 稍稍长大后, 有些偏食, 皮肤也要比一般孩子黄, 当时我和老公在 老家种地, 也没顾得上那么多. 小婷的病第一次发作是在四五岁时, 第二次发作是在四五年之后. 袁女士说, 当时也带小婷去云南昆明的大医院看过, 医院开过病危通知 书 , 没有更好的治疗手段, 也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支撑, 最终都只能把小 婷带回家. 为了控制小婷的病情, 袁女士说, 也给小婷吃一种用于补血的保健 品, 一瓶就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