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被控制998 | 2019-07-13 |
① 郑杭生: 《 中国社会学百年轨迹》 , 《 东南学术》 ,
1 9
9 9年第 5期. 董明摘要: 社会转型已成为当下讨论中国问题最基本的背景或前提.鉴于中国迥异于西方国家 现代化逻辑起点的客观事实, 中国的社会转型究竟会呈现怎样的具体图景?围绕这一挑战性论 题, 学者们的观点至今仍莫衷一是.本文则从解析义乌这个具体案例入手, 对于由义乌经验而 引申的我国地方社会现代性的演进逻辑予以初步讨论.认为, 不同国家完成其现代性转型的具 体路径必然不会划一, 但仍有基本的规律性特质需要被遵循, 即经由国家与社会力量之间的持 续互动博弈, 行走于理想与现实之间, 总体上则逐渐趋向一种人道、 理性、 均衡的现代性制度安 排. 关键词: 现代性;
地方政府;
商人群体;
博弈;
均衡 中图分类号: C
9 1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7-
9 0
9 2 (
2 0
1 2 )
0 6-
0 0
4 5-
0 9
一、 导论: 现代性社会转型的 一般及其特殊 自1978年改革开放肇始, 社会转型就成为讨论 中国问题最基本的背景或前提.而所谓社会转型, 总体上说, 就是指由传统型社会向现代型社会转变 的过程, 质言之, 就是经由现代化以完成现代性的过 程.诚然, 不同的国家不同的社会, 其社会转型的表 现方式、 具体路径及其强度必然会各不相同, 而我国 的社会转型更有其独具的复杂特点, 即结构转型和 体制转轨同步进行且相互交织, 处于 多元胶合 的 状态, 是一种传统与现代又对立又统一的新型现代 化. ① 即便如此, 却仍不能遮蔽一个基本事实, 即: 现 代社会发展理应有一些普世法则需要人们共同遵 循.中国作为世界文明中的重要成员, 不管她曾经 有过多么特殊的历程, 却没有也不可能成为普世法 则的一个特殊例外, 其特殊形态的存在并不意味着 因此就能脱嵌于一般的规律性特质.换言之, 我国 的现代性内涵的精髓特质不可避免地与先发国家具 有基本的 家族相似性 , 这主要包括: 社会结构的 多元化, 社会关系的契约化, 社会制度的理性化等诸 多方面.这些要素总体上表征着一种向着全面的理 性的发展过程, 即在韦伯看来的 合理化 , 或者如
5 4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2 0
1 2年第 6期 英格尔斯所提出的, 这种现代化不只是经济发展, 也 是政治发展, 同时又是文化发展和精神发展. ① 所 以波普诺明确指出, 尽管那种认为所有社会都将因 现代化过程而变得越来越相似的趋同论( c o n v e r g e n c et h e o r y ) 的观点受到了严重的挑战, 然而即使 这些社会不是朝着一个共同目的地前进的, 但我们 还是会惊奇地发现上述现代化要素在当今世界上的 许多地区不断地重现着. ② 然而, 中国毕竟是当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 重要的传统社会主义国家, 其现代化推进的逻辑起 点迥异于西方国家.伴随以市场经济为基本取向的 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 已促使其经济实力得到 持续快速的提升, 而随之将带来的社会转型究竟会 呈现怎样的具体图景?会否提供一个完全不同的 另类现代性 样本?鉴于中国是在传统体制架构 基本延续的前提下实现了经济持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