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ACcyL 2019-09-18
填表说明1.

《任务书》相关内容起止时间为

2018 年1月1日~2021 年12 月31 日. 2.《任务书》中涉及的人员均指人事关系隶属本单位的在编人 员以及与本单位签署全职工作合同的专任教师(含外籍教师),兼职 人员不计在内.涉及的成果均指本学科人员并署名本单位的成果. 3. 《任务书》 中涉及国家机密的内容, 请按国家有关保密规定, 进行脱密处理后填写. 4.《任务书》请用小四号宋体填写.

一、 建设基础 本学科优势特色、国内外影响、发展潜力以及面临的机遇挑战等(1500 字左右). 东南大学前身中央大学于

1942 年在土木工程系设置了卫生组,是当时国 内最早开设环境工程专业的母体学科卫生工程的大学.1978 年原国家教委部 署五所委属重点高校开始创办环境工程专业,东南大学为其中之一.2000 年 环境工程博士点申报成功,2005 年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获得批准,

2007 年国家人事部批准设立环境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2011 年环境科学与工程被评为江苏省一级学科重点学科.

1、优势特色 学科特色鲜明.本学科不但具有鲜明的工科特色,还具有理工融合以及医 工结合的特色.一方面保持水污染控制方向的研究与工程设计优势,另一方面 与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融合, 拓展研究方向. 同时与公共卫生学院合作, 开辟环境与健康等研究领域,建有 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在水 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以及环境污染与健康危害评价 等方面成绩突出.近五年承担国家及部省级科研项目

140 余项. 服务社会发展重大需求. 本学科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 需要,围绕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环境问题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开发城镇污 水深度氮磷去除技术、水环境生态修复技术,成果应用于江苏省 生态水利建 设 等, 投资超亿元;

围绕烟气脱硝过程, 研发出原创性烟气脱硝装置与技术, 应用于

300 余台锅炉,成果获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研发出新型污泥脱水药 剂、干化设备,节约污泥焚烧过程约 50%能耗和成本,成果应用于

50 多项污 泥处置工程. 科研/教学平台完备.拥有 环境医学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 江苏 省污染控制及资源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实验中 心 等科研基地和平台;

固定资产总值

6000 多万元,各类分析仪器

100 多台, 试验台

80 余套.

2、国内外影响 本学科

10 余名教授担任国家及省级专家委员会委员、学会负责人,同时 通过成果推广与社会服务,本学科在国内具有较大影响,培养的人才与技术优 势得到广泛认可.本学科重视国际合作与交流,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台湾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建立了科研合作、人员互访、 人才培养和共同申请国际合作项目等合作关系.近四年招收国际留学生

10 余名,并于

2016 年4月为苏丹科学院举办了为期

2 周的环境影响评价培训班. 通过较为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扩大了本学科的国际影响.

3、发展潜力 本学科特色明显,研究成果具有良好的产业化前景.通过 2018-2021 年建 设,有望使本学科在饮用水安全保障、生活污水除磷脱氮、流域生态修复、大 气污染控制、固废处理处置、环境污染物检测与健康危害评价等研究领域成为 我省乃至全国的重要研究中心, 建成我省环境科学与工程领域具有创新学术思 想、显著学科优势和优秀学术水平的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机构.为社会和政府决 策部门提供直接的技术服务.在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进行开放型技术研究,研 发的污染控制技术装备应用后,可大幅度提升我省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健 康水平.

4、面临的机遇挑战 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日本名古屋大 学、日本东北大学、新加坡国立大学等国外著名科研院所的类似学科相比,本 学科的研究方向更加全面,涵盖水、气、固三大环境工程传统领域以及环境医 学工程交叉领域,人才培养数量多,人才培养质量和科研经费达到国内领先水 平;

产学研紧密结合,对环保和社会发展贡献较大;

基础研究紧跟国际一流步 伐, 应用基础研究及应用研究方面具有自主研发创新和紧密服务于国家及地方 需求的特点,因此本学科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与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等国内著名大学的同 类学科相比,本学科的研究方向、人才培养质量、人均科研经费、人均论文数 量和 SCI 收录平均影响因子相当,但5.0 以上的高影响因子学术论文、师资队 伍规模、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及奖项稍显不足.

二、 建设目标及预期标志性成果 根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 建设高峰学科、培育杰出人才、产出重 大成果、引领经济社会发展 的目标任务,分别提出

2019 年底中期建设目标 和2021 年底整体建设目标.预期标志性成果请填写附表. 本学科将适应国家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围绕国家和地方 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环境问题,开展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学科按照 一流 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 的任务要求和总体目标,汇聚优秀师资队伍,培养拔尖 人才,提升科研水平和创新能力,将东南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建设成为具 有一流师资队伍、高质量学术成果、高度国际化,在国内居于一流,并具有卓 越声誉和一定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

2019 年底中期建设目标: (1)构建高水平学科队伍,提升学科师资水平.建设期内进一步优化学 科教师结构,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根据建设一流学科目标需要,进一步优化 学科师资队伍结构,加大高层次、领军人才引进和培育力度,加强优秀青年人 才引进和培养.积极有序扩大高水平师资规模,优化存量、提升质量、突出拔 尖人才, 进一步从海外知名高校引进优秀人才, 不断完善师资队伍的组成结构. 将优秀青年人才的培养作为学科队伍建设的另一项首要工作, 重点实施人才工 程,涌现新的优秀学术带头人. (2)形成标志性学术成果,提高国内外声誉度.学科在建设期内进一步 凝练和优化学术方向,集中力量和资源主攻标志性显著、彰显学科实力、放大 学科影响的学术成果.学科将积极通过激励引导与规制调节相结合的多种途 径,促进学科涌现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标志性的学术成果.通过积极组织申报 重大重点科研项目,继续将目标钉住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和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计划/重点项目, 建设期内获得

1 项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以及

1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或重 大研究计划或重点项目 .以Water Research、Environmental Science&

Technology 等若干国际知名权威 SCI 学术期刊为重点,积极引导、鼓励、支 持学科教师围绕高等级期刊发表学术论文, 继续扩大在权威期刊上的学术论文 数量和影响.结合环境科学与工程学科特点,积极服务于经济社会建设,形成 一批重要技术成果、决策咨询报告,发挥重要智库作用. (3)创新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本学科在建设期内坚持更新教 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以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宗旨,坚持立德树人,落 实以研究生为主体、 以导师为引导的观念,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以面向现代化、 面向社会、面向未来作为战略发展方向,以创新教育、素质教育和终身教育为 理念,全面推进研究生教育中的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体现建设高 水平研究型大学的人才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具有国际竞争 力的高素质创新人才,以便实现学科的合理布局、结构优化、协调一致、有序 均衡的发展.明确学科发展的四个主要方向(水污染控制、大气污染控制、固 体废弃物处理处置与资源化和环境医学工程) 并建成优势学科. 继续坚持走产、 学、研相结合的模式,以高水平、标志性的技术创新、理论创新成果和社会服 务效益支撑高水平学科建设.学科将鼓励专职教师探索实践新的培养模式,总 结成功经验做法,创建新的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有新的省级优秀硕士或博士论文入选,显著提升各层次人才培养质量. (4)坚持国际化发展道路,提升国际化水平.本学科将继续坚持国际化 道路,把国际化作为学科建设工作的重要任务,并在建设中进一步提升国际化 的水平.首先是提高学科的国际对话能力,通过主办和承办高层次的国际学术 会议和论坛,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有影响的学术论文,向国际学界推出一批 国际对话能力强、学术水平高的中青年学者.其次是继续提高国际留学生的培 养层次,在硕士层面上稳定外国留学生规模,推进来源构成多样化,重点扩大 来自欧美国家的留学生规模;

在博士层面上适当扩大外国留学生培养规模,提 高培养质量.通过人才培养国际化,提高学生国际竞争力.

2021 年底整体建设目标: (1)学科整体水平进一步提升,优势特色显著,在第五轮全国一级学科 评估中继续保持 B+以上水平,全国排名百分比有显著提升. (2)学科人才队伍取得标志性成果,涌现一批在国内和省内学术界有影 响的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或学术骨干.以长江学者、青年长江学者人才为标志, 新增 长江学者 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1 名, 长江学 者 青年学者/ 青年千人计划 入选者/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 万 人计划 青年拔尖人才

1 名,省

333 工程 二层次培养对象

1 名,江苏省特 聘教授

1 名. (3)标志性科研项目进一步保持好的势头,并有进一步提升,新增国家 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2 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重大研究 计划/重点项目

2 项,高影响因子论文数量增长 100%,获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 秀成果奖(科学技术)二等奖

2 项、江苏省科学技术一等奖

1 项、国家自然科 学奖/科学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1 项. (4)新增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1 门,新增省级 教学成果一等奖

1 项、江苏省研究生教育改革成果奖一等奖以上

1 项、国家级 教学成果二等奖

1 项,培育江苏省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1 篇、江苏省优秀硕士学 位论文/优秀专业学位硕士论文

2 篇,全国博士论文抽检 100%合格. (5)在国内外重要学术会议上报告达

100 人次,师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 达50 人次,邀请境外专家讲座报告

15 次,招收培养境外留学生

10 人.

三、 建设思路和建设举措 提出学科在建设期内的整体建设思路及举措(限1500 字以内).

一、优化资源配置,培养中青年领军人才.进一步巩固在全国已有的特色 优势地位以及学科长期形成的良好学术氛围, 使本学科成为吸引国内外优秀人 才的高地;

加大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通过重点支持培养 1-2 名千人、 长江学者和杰青等国家级人才.建立和完善相应的利益分配、成果分享、职称 晋升等激励机制,建立以创新为取向、以绩效为主导的人才评价机制,以增强 团队的凝聚力和创造力.对年青教师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编制培养计划, 在时间和资金方面进行投入,通过多条渠道、多种途径有计划................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