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木头飞艇 | 2019-07-14 |
com 人文杭州・ 水冷情暖 10月7日, 对身在余姚的人来说,是 煎熬的,对远在外地的余姚人来说,是焦 灼的. 这天早上7点多,还在火车上的余冠 权迷迷糊糊从睡梦中醒来,打开手机,就 看到家乡被淹的消息. 20岁的他是余姚 人, 目前在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读大 二. 前一天下午,暴风雨到来的前一刻, 他刚刚踏上返校的旅途. 余姚下大雨了,淹得很厉害. 这天 中午,接到家人电话时,浙江工商大学大 一学生翁贝托还在武汉享受他的 国庆 长假 . 他的家就在陆埠五马工业园区, 父亲告诉他,家里车子泡了,其他一切还 好, 可是网上有关陆埠图片还是让这个 18岁男孩看得惊心动魄. 那一刻, 对每一个身在外地的余姚 人来说, 没有什么比家乡更让人担心的 了.他们会想尽办法与家人联系,关注每 一条网上的信息, 与同在外地的老乡互 相加油打气……大家也有一个共同的念 头―― ―要为家乡做点什么. 于是,10月10日早上, 余冠权建起 了一个QQ群,它最早叫 余姚人在外 地 ,因为群成员都是在外地读书的大 学生, 很快又改成 余姚大学生联合 会 . 从创建开始,就没闲下来过. 余冠 权说,群里最早也就六七个人,都是他的 同学、朋友. 很快,消息再以这六七个人 为圆心向外传播,加入的人便越来越多. 当天晚上,群成员便超过了200位. 小徐,短发,身材纤长. 我们不知 道他的全名, 也无法知道他具体是做 什么工作, 无论我们怎么问他的具体 信息,这个年轻人就简单回答了两句: 在救援队里,他们都叫我小徐,我是 个余姚人. 找到小徐,是在余姚富达广场的 一家店铺内,这原本是一家做室内装 修设计的公司. 当时是中午十一点 多. 这家店门口堆满了打包的塑料 箱,店面不大,十几个平方左右,这属 于余姚当地一间普通的店面房;
里面 是简单的白色系装修, 同外面一样, 不大的空间里, 堆满了各种物资,有 矿泉水、泡面、榨菜、口罩、藿香正气 水、医疗用品等,成箱成箱,占满了室 内可放置的空间. 留下一张桌子、 三张椅子以及过 道供人走动的空间, 一米左右长的桌 子上,铺满了各种登记表格,物资配送 单、运输人员登记信息等,桌子上还有 一摞4A纸,是消毒水的配方,志愿者 小孙说,这张配方,是经过专业医生指 导的,如今余姚最要紧做的,就是灾后 的卫生清理,这张单子,会随着物资一 起配送到余姚各个地方. 昨天,余姚多云,最高温度十八度, 小徐穿了件外套, 外套内口袋里藏了 只手机充电宝,一头连着他的iPhone5. 清理完物资,他停下来拆开塑料盒饭, 准备开始吃的时候,电话响了起来,他 把刚拆开的一次性筷子搁在桌子上,拿 着充电宝和手机就跑出去接电话. 手机充电宝随身带,他这样做,是 为了保证自己能被联系到, 及时接收 各种救援信息或是支援信息. 水灾伴生 余姚大学生联合会 我们是余姚人 我们爱家乡 我们要行动 来吧,校友们 伸出援手救我们的家 余姚中学救援队的故事 青年时报 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编辑 /刘翔 美编 / 韦陈健 信箱 /[email protected] 人文杭州・ 水冷情暖 余姚大学生联合会, 这是一个因为大水而凝聚起来的群 体. 10月10日,它由余姚籍大学生余冠权在网上发起,短短一 周,吸引了全国各地近600位余姚学子加入. 大水围城,家里情况怎么样了? 大灾面前,我能为家乡做些 什么? 焦灼与牵挂之余,一群 90后 拿出了勇气和责任. 他们 身体力行,发挥所长,通过收集信息、资金募捐、招募志愿者等 行动,为紧要关头的余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 《 人文杭州》记者 李闻莺 10月14日是个周一,翁贝托、徐梦丹等 志愿者都要开课了,前一天晚上,大家返回 了各自的学校. 短短几天, 余姚大学生联 合会 筹得善款3万余元,运送、发放物资三 批,50多位志愿者先后到达余姚参与行动. 翁贝托至今不认为当初决定一个人行 动是不理智的. 在他看来,一个人盲目总比 一群人盲目好, 关键时刻总要有个人挺身 而出―― ―这大概就是一个18岁少年的 英 雄主义 情结. 相反,他对学校的谨慎颇有看法. 在他 到达余姚的第三天, 浙江工商大学派出了 100名志愿者. 翁贝托欣喜若狂,希望有一 部分校友能到陆埠帮忙, 同时带一些口罩 过去. 学校再次没有同意,而是把口罩放在 市区某个地方,让翁贝托去取. 他们总说不安全,100个人,就去了扫 了扫马路. 翁贝托还不能理解风险和责任 意味着什么,他把看法发到了人人网上,后 来还引起了一番争论. 随着大水慢慢退去, 余冠权再也不用 一天10多个小时趴在网上了. 这次经历,让 他发现有些事情看起来简单,其实很复杂. 比如申请募捐,20多所学校中,相当一 部分没有批准,学校的看法是没有必要,这 难免让余姚籍的大学生们感到伤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