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捷安特680 | 2019-09-18 |
1 - 安徽省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 《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行动计划 (2018-2020 年)》(气发〔2018〕65 号),结合《安徽省气象事业 十 三五 发展规划》(皖发改规划〔2016〕729 号),以及中 国气象局和安徽省人民政府共同推进安徽更高水平气象现 代化合作协议,扎实推进我省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制定本 实施方案.
一、总体目标 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 需求牵引、安徽特色、时代特征 的要求,以发展智慧气 象、民生气象为导向,以重大项目为抓手,进一步完善合作 机制,努力实现气象服务数字化、网格化、智能化、流域化, 全力推进气象业务现代化、气象服务社会化、气象工作法治 化建设.到2020 年,基本实现以 智慧气象 为主要标志 的更高水平气象现代化,气象工作整体实力达到全国先进水 平,部分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提供有力气象保障. ――智慧气象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布局合理、 技术先进、 -
2 - 功能完善、运行可靠的综合气象观测系统基本建成,气象观 测站网完善度达到 95%.流程集约、数据优质、信息共享、 应用便捷的 智慧型 气象信息化体系基本形成,气象信息 社会化共享率达 60%. ――气象预报预警体系更加完善.基本建成无缝隙、精 准化、智慧型现代气象预报业务体系.气象要素预报水平分 辨率一周预报精细化到乡镇、气象灾害预警水平分辨率达
3 公里.24 小时暴雨公众预报准确率达到 65%,强对流预警时 间提前量超过
30 分钟.建立精细到县的延伸期重要天气过 程预报和月、季、年气候趋势预测业务.建设安徽本地化、 特色化气候监测预测业务. ――公共气象服务更加普惠智能. 党委领导、政府主 导、部门联动、社会参与 的气象灾害防御机制延伸至乡镇. 气象预警信息基本实现公众全覆盖, 预警时效平均提高 10%. 气象灾害风险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人工增雨(雪)作业年增 加降水
10 亿立方米以上,人工消减雾、霾试验取得成效. 基本建成基于 移动互联网+ 的 可视化、智能化 公共 气象服务平台,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保持在 86%以上. ――气象科技创新能力有效提升.科技资源配置更加科 学高效,科技创新对业务技术发展的贡献进一步提高.在气 -
3 - 象探测装备和观测技术、 观测资料综合应用, 气象预报预测、 气象灾害预警,应对气候变化,农业、交通、环境、水文、 旅游、能源等专业气象服务领域产生一批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力的科研成果. ――气象人才队伍保障更加有力.人才引进、培养、考核、评价、激励制度基本成型.力争到
2020 年,硕博士人 员比例增加至 22%,高级以上专业技术人才比例增加至 20%. 县级综合气象业务技术带头人队伍基本形成.中国气象局气 象干部培训学院安徽分院培训能力大幅提升. ――气象标准化水平进一步提高.建立健全以标准为依 据的业务考核和管理工作体系,充分发挥标准化在气象现代 化中的基础性作用,助推气象事业提质增效.
二、重点任务
(一)智慧气象支撑体系基本建立 任务 1:建设高质高效气象基础通信网络 构建省级园区智能网络.开展省局业务园区局域网及内 外网隔离升级改造,升级业务科研楼、云水楼等核心网络设 备,建设园区全覆盖的统一无线网络.优化升级气象部门专 网.更新升级省、市、县级气象骨干网设备.分步适度提升 专网带宽.构建智能化网络管理.开展网络流量分析与管控 -
4 - 系统建设,包括智能化流量趋势分析、全网流量智能调度和 重点应用智能化保障, 完成全省信息网络设备、 链路的监视、 运维和管理.构建 4G 或5G 气象应急通信网.升级全省视频 会商系统.实现各会场专网安全连接至省级 MCU 云资源池, 全时段召开多组高清视频会议. 牵头职能处室:观测处.承担单位:信息中心、省局其 他直属业务单位,各市气象局. 任务 2:构建集约共享的气象业务云平台 建设开放互联的气象大数据云平台.构建气象集约共 享、弹性动态、高效可靠的气象基础设施 专有+公共 混 合云平台, 建设开放互联、 统管共用大容量气象大数据平台. 建设统一架构、统一标准、统一数据和统一管理的集约化气 象业务服务云,实现对全省基础资源的管理、监控、调度、 分析和运维.构建省级综合业务运行监控和管理平台.构建 全流程、一体化、可视化的业务运维监控管理平台,实现基 础设施资源与数据资源大集中模式下气象业务、服务、管理 系统的集约高效运行. 牵头职能处室:观测处、减灾处、预报处.承担单位: 信息中心、省局其他直属业务单位. 任务 3:打造高效可靠的气象数据环境 -
5 - 建设气象大数据快速汇聚系统.建立与完善全省统一的 集约化数据环境,发展与完善统一数据服务接口.建成集约 高效的数据存储管理系统,提高综合气象数据环境支撑能 力,实现气象信息数据资源的高效管理.建立地面、高空、 雷达等标准数据格式数据流传输流程,建成气象大数据快速 汇聚系统.气象数据产品研发及其应用服务系统建设.建立 全程质量控制流程,实现地面、高空、气象卫星、天气雷达、 土壤水分、大气成分等气象资料的设备级、通信级、数据级 和产品级的质量控制.开发高时空分辨率的气象格点化数据 处理系统,建立多源气象资料融合平台,实现气象数据在全 社会的高效应用和充分共享.建设数字化档案馆.开展安徽 省气象档案馆升级建设,逐步实现对气象数字档案信息资源 的网络化管理以及分层次多渠道提供档案信息资源利用和 共享服务. 牵头职能处室:观测处、减灾处、预报处.承担单位: 信息中心、省局其他直属业务单位. 任务 4:高标准构建气象信息安全与保障体系 强化信息安全管理与保障能力建设,建设一套覆盖全 面、重点突出、节约成本、持续运行的安全防御体系.建立 与完善信息部门负责技术系统安全、应用部门负责内容安全 -
6 - 的信息与网络安全分工负责制度.建设网络安全防护、系统 安全防护、应用安全防护及安全管理系统. 牵头职能处室:观测处,减灾处、预报处.承担单位: 信息中心、省局其他直属业务单位,各市气象局. 任务 5:发展智能观测业务 完成自动化改造和装备升级.开展国家级台站自动化改 造和设备升级,实现日照、冻土、云、凝结类天气现象等要 素和大气成分的自动观测或综合判识;
开展新一代天气雷达 双偏振技术改造,实施专项质量治理.开展天气实况自动判 识观测试验和业务试点工作,丰富气象实况实时监测能力. 推进地空天协同智能观测.开展皖东强对流协同观测试验, 逐步实现地面、高空和空间等多种观测手段的互联互通.发 展气象装备检测标校技术.突破能见度、降水现象仪等环境 模拟、自动控制、检测标校等关键技术,推进业务化应用. 推进落实社会气象观测行动计划.建立并推进执行社会化观 测相关规范标准,推动建立政策引导、市场主体和业务融合 的公众参与式社会气象观测体系,形成便捷参与、 观测即 共享 的社会气象观测业务. 牵头职能处室:观测处、减灾处、预报处.承担单位: 探测中心、信息中心、省台、公服、气科所,各市气象局. -
7 - 任务 6:提升综合气象观测能力 增强大气垂直遥感监测能力.在冰雹、龙卷、大风等强 对流天气易发多发的皖东平原,建设强对流天气 X 波段雷达 监测系统;
在气象灾害敏感区、监测空白区增补新一代天气 雷达;
在部分重点城市建设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等新型 探测装备并开展业务应用试验;
建设寿县国家气候观象台大 气立体观测试验网.建立生态(专业)气象监测网络.在气 象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高易发区、气候变化敏感区以及重 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环境脆弱区和敏感区,新建和扩建生态 气象监测站;
开展城市环境气象综合观测, 完善皖江城市带、 合肥都市圈及皖北城市群的气候监测,在省内部分重点城市 建设大城市气象观测系统和温湿气体观测系统. 牵头职能处室:观测处、减灾处.承担单位:探测中心、 信息中心,各市气象局. 任务 7: 提升卫星遥感应用技术水平 成立省级卫星遥感应用机构,建立面向 山水林田湖草 城 的卫星遥感应用业务.建设地面生态监测和卫星遥感数 据存储及加工平台,完善卫星遥感监测业务流程和标准规 范.发展卫星资料在数值预报、天气分析、大气环境监测、 应对气候变化、生态与灾害监测评估、人工影响天气等领域 -
8 - 的应用技术. 牵头职能处室:观测处、减灾处、预报处.承担单位: 气科所、信息中心、省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