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jingluoshutong | 2019-07-14 |
果食花样'
. 到了明清,慢慢出现了一些沿街叫卖的面塑艺人,这些 个艺人背着箱子游走在街头闹市,为谋生计,各显奇才,捏有 甲胄 人物、 孩儿鸟兽 飞燕形状 ,奇巧百端. 起初捏 面人还被视为 下九流 ,属于五行八作之列,后来才被纳入 传统七十二行手艺. 捏得久了,一些捏面人的大师巧匠也冒了出来,他们让 面人脱离灶台,登上 大雅之堂 .此时的面人不仅为街头稚 子把玩,也用来馈赠亲友,一些典雅精巧的还会陈列于文人 士大夫的案几上,成为价值不菲的收藏品.故宫博物院现在 藏有的末代皇帝溥仪的一些面塑玩具, 据说出自著名的面 塑艺人汤子博三兄弟之手. 郎佳子的爷爷郎绍安也是位出身街头的捏面大师. 他生于清朝宣统年间.
12 岁那年,郎绍安在庙会上见到人 称 面人大王 赵阔明捏的面人,一下子就被那些栩栩如生 的 老寿星 小公鸡 给吸引住了,之后便天天守在赵师傅 的身边.赵师傅渴了,就给他端茶;
赵师傅被太阳晒了,就给 他挪地方. 最后赵阔明收下了这个徒弟,郎绍安跟着师傅, 从捏小兔小鸟到捏戏曲洋画,一边学一边卖. 郎绍安到过天津、青岛、烟台、威海、上海,还 在静安寺 路交通银行的石头窗台上摆过小摊 (见作家冰心 《 面人 郎 采访记》). 那会儿就有人购买郎绍安的面人,一买就是 百十来个,之后又转卖给外国人.手艺出众的他后来独立门 户,便有了 面人郎 这一流派的诞生. 面人分布广,流派也多.在北京一地,除了 面人郎 外, 还有一些独树一帜的流派,比如 面人汤 面人曹 等. 面人汤 刀法酣畅、设色雅致、造型大度;
面人曹 精耕细 作、格调淡雅. 郎派面人最初多捏 三百六十行 和清末民初市井人 物, 色彩浓重、刻画细腻. 面人郎 所用的面加入了某种 独门秘方 ,可以保证面人几十年不褪色.郎绍安的很多作 品已有
80 多年历史,但色彩不减当年. 爷爷作品始终影响着自己 走进郎绍安的作品陈列室, 可以看到趴在玉米上的蝈 蝈、砸缸救友的司马光、头戴孔雀翎的赳赳武将,还有那卖 冰糖葫芦的、剃头的、吹糖人、打糖锣的,俨然一幅北京市井 生活画卷.这些面人虽小模小样,却色彩逼真、眉目细腻,比 如那个玉米蝈蝈,虽然是用面捏成的,但玉米叶子的纹路清 晰可见,蝈蝈的触角逼真到似乎在轻微颤动. 这个'
玉米蝈蝈'
是我爷爷的名作,当时还上了《民族 画报》. 郎佳子对爷爷的每个作品都很熟悉, 还有这个 '
全家福'
,原样在'
文革'
时被砸坏了,后来,爷爷根据照片 又重捏了一个. 在郎佳子出生前两年,爷爷郎绍安就过世了. 不过, 他经常听父亲、姑伯讲爷爷的故事.爷爷留下的这些精巧作 品始终影响着自己. 郎佳子说: 你看这个'
司马光砸缸'
,这是我爷爷
1930 年的作品,那会儿他才
21 岁,比我现在还小,我现在都难捏出这 样的作品. 上世纪
70 年代,荷兰纪录片大师伊文思来北京拍摄纪 录片,其中就有拍郎绍安捏面人的过程.这部分影像只有短 短7分钟.第一次 看 到爷爷,郎佳子热泪盈眶: 我终于 看到了文字和照片以外的爷爷! 郎绍安被尊为面塑大师,他不仅技艺精,也爱钻. 面人 的很多题材都来自古文戏曲,郎绍安并未念过多少书,为了 捏好《二进宫》,他省吃俭用地挤出票钱,看了好几场这出 戏.有一回他想捏一个斑马,还专门跑到动物园去数斑马身 上的条纹. 据说上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