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向日葵8AS | 2019-07-15 |
与此相反, 《 看电影》几乎占满整个 电影杂志栏. 与读者口味渐行渐远 《 大众电影》死于刻舟求剑
31 影视
2011 年5月18 日 星期三 责编:沈未兰 版式设计:阿伦 校对:许文彬 如果说消费社会的快阅读模式是导致 《 大众电影》走向死角的原 因之一,那么我们更愿意去探究这背后更为根本的症结所在. 我的采 访对象―― ―文化专家、资深影迷和靖认为, 《 大众电影》的内容和形式 代表了政府为主导的计划经济时代, 而目前占据中国电影杂志市场 最大份额的 《 看电影》无疑是电影观众、读者占主导,以前是政府意识 引导大众阅读,现在则是读者口味决定杂志走向. 这么说来, 《 大众电 影》已经成功完成历史使命,该顺理成章地退出历史舞台了. 文/图记者 沈未兰 从一开始,它就是中国电影产业的喉舌 我们无意再去赘述 《 大众电影》曾经取得 的辉煌,而更想去分析从辉煌走向没落的原因 所在. 《 大众电影》 真正铺天盖地占据人们的阅 读空间是在上世纪 80-90 年代,可以说,那是 一个色彩匮乏的年代, 娱乐项目也少得可怜, 《 大众电影》 作为当时为数极少的有彩色页面 且介绍电影这个在当时来说还算新鲜事物的 杂志,一开始就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在和靖的 记忆中, 那时比较流行的杂志有《 知音》、 《 红旗》、 《 半月谈》、 《 故事会》、 《 今古传奇》、 《 人民 文学》、 《 连环画报》,现在大多已经走向没落. 作为有官方支持的杂志, 以前每个单位 都会订 《 大众电影》,很多人最初接触它可以说 是一种被阅读. 被阅读之后, 渐渐发现乐 趣―― ―插图可以剪下来当装饰,在成人世界里 还是一种标榜和潮流. 但这本杂志没有任何 艺术性和专业含量, 它更多是作为喉舌,传 达电影行业的政策与倾向. 和靖说,那时候 的电影导演和制片商被广为宣传, 谢晋、谢 铁骊、水华、崔嵬等都曾大有名气, 宣传他 们的原因不是现在意义上的追星, 而是导 演、编剧、制片们每天都在开会, 《 大众电影》 很长一段时间就是会议记录,有点像现在的 《 XX 研究》,讲的都是主旋律的东西,内容全 部为政治服务. 它背靠中国电影家协会,在 体制内充当中国电影产业的喉舌,随着时代 发展,渐渐脱离了读者. 等到 《 环球银幕》出现, 《 大众电影》才真正明白过来 和靖的观点是,随着社会发展,自上而下 的主旋律宣传刊物,必将被读者的自我选择所 取代. 等到读者本位的 《 环球银幕》出现并瞬 间红火, 《 大众电影》才算真正明白过来,但它 还是没有力求改变, 发展到后来, 《 大众电影》 没有社长、没有主编、没有发行部和广告部,只 有几位中老年编辑固守旧思维,抱着刻舟求剑 的心态勉强出刊. 从取名上就看得出来, 《 环球银幕》将电影 视角放大,除了 《 大众电影》的关注重点―― ―大 陆影片, 《 环球银幕》将更多的笔墨放在港台和 国外大片上. 《 环球银幕》之所以能一出现就把 《 大众电影》击败,最大的优势就在于,它不再 将报道重心放在主旋律电影宣传和电影产业 的会议报道上, 而是更多地介绍电影本身,包 括剧情和技法,更有电影的幕后花絮、演员背 后的故事,故事的丰富直接决定了大众的阅读 兴趣. 再后来, 《 看电影》的出现更为猛烈地冲击 着《大众电影》. 《 看电影》的走红有三个原因, 一方面它有极强的电影发烧友团队,这帮人不 纯粹受金钱诱惑,对电影的热爱到了疯狂的地 步,他们自己就是自己的读者,大批和他们一 样的年轻人也逐渐成为 《 看电影》的固定读者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