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元素吧里的召唤 | 2019-07-15 |
()&
号寄来的一个大信 封, 是寄给儿子的, 儿子 的一篇习作在少年儿童出 版社出版的 《作文世界》 上 发表了. 那一刻, 我想起了 我的少年梦…… 倒笃菜 戴勤锋 倒笃菜是浙 江中西部地区很 有名的一种腌菜, 因其鲜香脆嫩, 开 胃爽口, 深受当地 人的喜爱.或许有人会问, 不就 是腌菜嘛, 为何取如此古怪的名 字?其实, 将此腌菜叫做 倒笃 菜 ,主要是它在制作工艺上采 取了与众不同的方法, 因而味道 也比一般的腌菜要鲜美得多. 倒笃菜起源何时已经无法 考证, 但它的产生据说缘于一次 偶然的失误.过去, 当地人腌菜 浪费很大,一大半要烂在坛子 里,只有坛底一部分才能食用. 一天晚上, 有位老婆婆不小心把 自家的腌菜坛子撞翻了,昏暗 中, 她无意间将坛子底朝天放在 了角落里, 一个月后, 怪事发生 了, 倒置的这坛腌菜不但没有腐 烂, 反而因卤汁流光味道变得异 常鲜美.很快, 将坛子倒过来的 方法流传开来, 腌菜也被形象地 称之为 倒笃菜 了. 倒笃菜好吃, 但腌制起来却 要花一番工夫.袁枚曾在 《随园 食单》 中写道: 将冬菜取心风 干, 腌后榨出卤, 小瓶装之, 泥封 其口,倒放灰上. 夏食之,其色黄, 其臭香. 袁枚不 愧为才子, 寥寥几 笔就把倒笃菜的 腌制方法和色香味给写了出来. 不过,想吃到正宗的倒笃菜, 原 材料的选择和用盐的比例才是 成功的关键所在. 腌制倒笃菜首 先要选用当地种植的细叶型雪 菜 (九头芥) , 将菜洗净后晾晒几 天使其萎瘪, 然后切成一厘米左 右的碎段,或整株放入大陶缸 内,按(# 公斤菜加 ! 公斤左右 食盐的比例逐层踩踏压实, 然后 在上面放上石块加压至出卤汁. 对一般的咸菜而言, 腌制过程到 此已经结束, 但倒笃菜却只是完 成了一半.过两天后, 要把陶缸 里的腌菜取出, 装入小口的坛子 里, 压实后在坛口处依次用荷叶 及泥巴封口, 最后倒笃放置 在草灰上, 在随后的日子里,剩余的卤 汁会慢慢地从缝隙里渗透出来, 大概一个月左右, 就可以打开食 用了. 一坛上好的倒笃菜, 色泽金 黄、 香气扑鼻. 以前, 农家生活贫 苦,倒笃菜是饭桌上绝对的主 角, 如今生活条件好了, 倒笃菜 成了大鱼大肉之后绝佳的开胃 小菜.尤其是一些游子, 每次离 开故乡, 总不忘带上一些倒笃菜 以解思乡之苦.对他们来说, 倒 笃菜的味道早已在漫长的时光 中, 和故土、 亲人、 思情等混合在 一起, 分不清哪一个是腌菜的滋 味, 哪一个又是心中的情怀了. 倒笃菜除了开坛即食, 还可 以和许多食材搭配, 最难忘的是 去建德采风时吃到的那盆 倒笃 菜炖千岛湖有机鱼头汤 .此鱼 汤是道功夫菜, 从杀鱼、 炖煮到 上桌起码要等一小时, 目的是为 了将鱼头和倒笃菜的鲜味充分 糅合在一起.当服务员端上砂 锅, 一揭开盖子, 只见奶白色的 汤水和倒笃菜一起还在咕嘟咕 嘟地翻腾着, 扑面而来的热气中 尽是沁人心脾的鲜香. 吃一块鱼 肉, 喝一口浓汤, 那美妙的滋味, 鲜得舌头都要跳起来了. 半幽半喧七里山塘龚伟明苏州车水马龙的街市下, 有条七里 山塘, 一条东西向的河流, 两旁曲径幽 巷, 左右无数人家.我是第三次而来, 从 桥上下石阶走进巷子.与前两次不同, 今天我们要坐游船. 这里也有昔日大户人家的深宅庭 院, 如明代吏部尚书吴一鹏的故居 玉 涵堂 .从玉涵堂出来, 横竖斜拐, 我们 在一家茶楼门前停了,推开红漆门, 一 行人在椅子上坐定, 就有一男一女两演 员掀开帘子, 走到台前, 略施礼仪坐下. 女的弹起琵琶, 男的拨弄弦子, 一连唱 了三支开篇.我们当中, 喜欢评弹的还 真不少,连续有人自费点了四个开篇. 因为还要赶时间坐船,领队起身笑着制止了点唱, 说 余音绕梁, 可三日不绝于耳 , 大家跟着出了门. 山塘河道,乃白居易奉命到苏州任刺史不久雇工 而凿. 山塘河一头连着阊门, 一头接着虎丘. 我们坐船 顺着河道缓缓而行.河两旁, 房屋错落, 屋基浸没河 里. 一些人家的窗台上摆放着 花盆.有一簇红花开在花盆 里, 虽小, 却格外夺目. 有一棵 枇杷树长在屋前台基上, 结着 密密的, 青色的果子, 在水泥 墙前, 显得碧绿.有人说像煞 威尼斯.呵呵, 都说苏州是东 方威尼斯呢.不过, 窗口前没 有拉小提琴的身影, 倒是有人 坐在平台上拣菜, 顺手把拣弃 的菜叶往河里扔去. 河面上漂 的塑料瓶、 塑料袋, 可能是不 文明的游客丢弃的, 而蔬菜的 残叶漂在水面, 实在是居民的 不良习惯了.我写游记, 总是 赞美.在这里批评一句, 从大 处说, 是要维护苏州形象.毕竟, 还有一船船的外国游客来 往于七里山塘. 从个人感情来 讲, 自己籍贯苏州, 希望家乡 山清水秀呀. 船驶过了几座典型的江南拱桥, 前方忽然出现了 虎丘塔影, 一会儿, 又消失了.这是七里山塘的魅力所 在.船至野芳塘, 河面呈丁字形, 这里最为宽阔, 尤为 静谧. 游船在这里掉头返程. 我估摸着船行至此, 七里 山塘刚过一半而已. 船上扩音器里, 开始讲述明末清初 金陵八艳 之 一的董小宛闲居七里山塘经历的一段情史, 是有情人 终成眷属的一类典故.正听着历史人物的浪漫故事, 忽然, 轰隆隆一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