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 2019-07-15 |
90 天.英国的 《危险 犬类法案》 也明确规定, 若恶犬 伤人致死, 狗主人将面临最高
14 年的有期徒刑.每当听到治 理狗患的路还很长时, 我就着 急: 什么时候能够赶超英美啊? 大龙刚来我们单位上班 时,领导安排他给我打下手.我表面上满心欢喜, 内 心其实是抵触的.因此, 我 对大龙一直不冷不热, 把那 些烦人的不用动脑筋的活儿 统统交给他去办, 一旦触及 真东西我就尽量一语带过, 实在搪塞不过就用过来人的 口吻对他说: 你刚来, 先学 些基础的, 以后才能慢慢深 入…… 我寻思着, 大龙多少 也感觉到了我给他的压力.但我一没指责他, 二没 挖苦他, 他也挑不出我什么 错吧? 大龙虽说年纪不大, 倒 是个懂事的孩子, 言谈举止 一点不稚嫩, 为人处世也大 方得体.而且, 让我感到有 压力的是, 他居然会不厌其 烦, 不耻下问.久而久之, 我 真担心自己内心森严的壁 垒, 有点要土崩瓦解了. 去年冬天, 我在城内新 买的房子要装修.那段时 间, 我白天忙工作, 还要抽时 间去看房子, 整个人都快累 散架了.一个周末, 我从装 修房处忙完已近夜里10点, 白天刚化过雪的路面既光又 滑, 到单位不过一刻钟的路, 我骑车却用了半个小时.中 途还从自行车上摔下来一 回.当我忍着剧痛即将赶到 单位时, 却发现一楼大厅里 亮着灯.那一刻, 我像个流 浪的孩子终于找到了家门一 样, 心中涌起一股暖意.有 了这灯光照亮, 我开卷闸门 时就不用担心找不准锁孔 了. 进到单位, 暖瓶里有刚 烧开的热水, 茶几上还放着 两个烧饼.我顾不得疲累, 拿起烧饼狼吞虎咽吃了起 来.正在这当口,电话响了: 刘哥, 你回来了.我值 完班刚走,怕你回来天太黑, 我把大厅里的灯给打开 了.茶几上的烧饼是我特 意给你买的,壶里有热水…… 放下大龙的电话, 我 心里真像打翻了五味瓶, 复 杂极了…… 从那之后, 我和大龙的 关系 突飞猛进 .我把自己 在工作中的经验毫无保留地 教给他, 在工作中我们相互 探讨、 相互促进, 发挥各自的 特长, 携手开创出了公司业 务的新局面. 时间久了, 我也悟出了 一些道理: 职场中的竞争是 不可避免的, 可因为害怕竞 争而固步自封显然是不可取 的.俗话说: 独木难成林 ,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管理层的 正确决策, 更离不开员工们 的精诚团结. 现如今, 我和大龙成了 一对好兄弟, 然而, 我偶尔还 是会想起曾经愧对大龙的那 段日子.愧疚让人成长, 愧 疚也成就了一份难得的友 谊. 老头子佝偻着身子, 把一碗 中药递给了床上半躺着的老太 婆.老太婆睁开眼睛, 心疼地说: 瘫了几年, 死不死, 活不活的, 苦 了你了! 老头子朝前挺了挺胸: 我做 家务就是锻炼身体, 你看, 我的腰 都直起来了. 老太婆看着老头子, 含着泪 花笑了. 老太婆突然像是想起了什 么, 问: 今天周六, 孙女回家吃午 饭了吗? 你说燕子吧, 学校有活动, 这周末就不回家了. 老头子又补 了一句, 你不用担心, 我进城给 你买药, 顺便去学校看看她. 老头子来到了市医院的住院 部病房.走到一个小女孩的床前, 他用手摸了小女孩的额头: 燕子, 退烧了吧? 女孩看到爷爷, 眼睛亮 了: 爷爷, 好多了. 接着, 小女孩 拿出一张单子说: 爷爷, 大夫要我 们去窗口交医药费. 老头子迟疑了一下, 接过单 子, 苦笑着摸了摸干瘪的钱包. 这时, 老头子的手机响了, 是 在外打工的儿子: 爸, 政府正在 出面为我们讨薪, 钱要回来, 马上 打给你! 老头子说: 好, 好! 你和妈都还好吧?燕子听 话吗? 好, 都好!燕子听话着呢! 老头子接着又叮嘱儿子, 家里的 事你就放心吧!你在外也要保重 身体啊…… 半个小时后, 在隔壁心肺科 医生办公室里.医生严肃地对老 头子说: 大爷, 你肺部的结节要 动手术, 不能一拖再拖了. 老头子又摸了摸干瘪的钱 包.摇了摇头说: 医生, 缓几天 再说…… 医生说: 我们为你申报的水 滴筹核准通过了!另外媒体也呼 吁社会为你们一家筹集了善款 …… 老头子浑浊的眼睛里闪出一 丝光亮, 却又无奈地摇了摇头. 医生好像看透了老头子的心 思: 医院和社区已经了解你们家 的情况, 您的家人生病有志愿者 上门服务.您老人家就放心手术 吧! 老头子的眼泪 唰 地落了下 来…… 记忆里童年的秋天是金黄色的.稻谷成熟的 季节, 阳光下, 一眼望不到边的田野里, 金黄色的 稻浪如沸腾的潮水汹涌澎湃, 铺天盖地涌进我们 的视野. 那时候的田野, 纷繁流动的色彩让时光变得 缓慢, 却让农人的脚步变得匆忙.他们马不停蹄 地投入秋收、 双抢中, 忙着收割大自然的馈赠.那 个凭粮票购粮、 经常食不果腹的年代, 农人对秋收 的期盼是心存敬畏和感恩的. 那时的我七八岁光景, 到了收割稻谷的日子, 母亲就会递给我一只细密无缝的竹篮, 让我与同 伴跟随割稻队伍到田间捡拾稻穗.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农村还是集体所有制, 收割的稻谷由集体分配到户.我们从田间捡拾来 的谷穗自然归为个人, 因此拾稻穗也成了我们暑 期生活的常态. 当时用的是脚踩式的木式结构打稻机, 机体 启动时发出轰隆隆的声响.大人们弯下腰身, 月 牙儿形状的镰刀伸向稻子的根部, 那一丛丛谷穗 便哗啦啦应声倒下.一把把稻穗伸进滚轴, 在人 们有节奏地踩动脚踏板中, 稻谷与稻草实现了脱 离, 谷粒源源不断地跳跃到打稻机后部的木桶 里.一条条蚯蚓般的汗水在人们脸上、 身上攀爬 蠕动, 他们却无暇顾及. 有些不安分的谷粒会越过桶盖重又蹦跳回到 田间, 这些谷粒俨然成了我与同伴们的囊中之 物.有时, 我与同伴会不约而同地朝着遗落田间 的那一束稻穗奔去, 最后相互攀比谁篮子里的稻 谷更多. 小时候家里的饭, 一边是玉米饭, 一边是白米 饭, 白米饭差不多占四分之一.母亲叮嘱我们姐 妹, 白米饭是留给父亲吃的.那时家里人多粮食 不够吃, 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