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戴静菡 | 2019-07-15 |
19 岁的 娟子都不会, 因为她远比 小宝警觉, 更何况, 她更倾 心于已成功转型为城里人 的工头蒋大叔.蒋大叔带 她去逛商场,还 送她MP4.小宝进城才一年多, 还没脱去身上的稚气和土 气.按小说现有的逻辑推 导下去, 嘴馋乡下锅巴的 小宝, 哪怕一辈子住在霓 虹灯下, 恐怕也成不了正 常的城里人.这是小宝的 心性和选择, 正如他在车 里听到的那首歌: 我不想 长大. 霓虹灯下, 万丈深渊. 小宝的面包车载着平 头, 驶进市区.被窗外的 霓虹灯切割成碎片的, 除 了平头的脸, 还有故事本 身――唯有碎片, 才更具 尖锐的锋芒. 故事里的人同样破碎 不堪, 面目莫辨.我们试 着为平头拼凑一份履历: 姓名: 未知. 平头 并 非名号, 只是其生理特征. 年龄: 自称 36岁. 籍贯: 未知. 职业: 自称是乡下某 窑厂工人. 其他: 未知. 我们只有从他的言语 间一窥端倪: 窗外没有霓虹灯, 太 好了! 城里不好, 人心比霓 虹灯还乱! 我讨厌霓虹灯! 霓虹灯太晃眼! 由此推想, 早年的平 头应该正如现在的小宝, 来自乡下, 而后进城, 受过 不少伤害.小宝的选择已然明了, 平头当初的选 择却难以测度, 我们甚至 不清楚平头的真实面目.小说到处可见霓虹灯一样闪烁不定的细节铺陈,比如,平头多次问到小宝的钱, 两次突然要 求下车, 连小宝听着都觉 得 不对味 的话, 刀锋 一 般寒光四射的可疑举动, 多次善意的劝诫和诘问, 以及后脑勺五寸长的狰狞刀疤,突然掉落、杀气逼人的刀…… 这一切无不让人生疑,甚至笃定:平头就是曹山镇, 一个恶 贯满盈的抢劫杀人犯!可他为什么没有对小宝下手? 小说始终不肯给出确 切的答案. 这样做, 至少有两个 好处.首先是叙事层面, 人物面孔阴郁, 答案悬而 不决,故事波澜横生、奇崛险怪,处处玄机密布、险象环生, 加上镜头频繁 切换,场景迅速交替,整部小说, 如同一部现代悬 疑电影, 这样的叙事节奏 和画面质感, 显然有助于 提升阅读快感.因此, 这 不仅是一场历险的叙事, 更是一场叙事的历险, 叙 事正是以自身的历险成就 了自身的力量. 更重要的是精神层面.小说作为我们对事物 和存在的一种表态方式, 的确应该告知读者真相, 但更重要的不是事件真相, 而是价值真相.小说 的最高使命并非给出唯一 的事实判断 (那是执法机 关的使命) , 而是通过各具 特色的叙事, 出示更多被 遗忘、被遮蔽的存在真相.小说家的良知告诉他, 要把判断的权力交给 读者, 虽然读者的判断也 不是纯然一己的, 而是被 一个更广阔的话语约定了 的, 但这个具有约定效力 的话语, 同样是良知.出 于良知, 小说家给了我们 巨大的阐释空间.同样出 于良知, 我们和小说家一 起, 给了人物――哪怕是 个罪犯――喘息、 沉思和 重新选择的空间. 至此, 平头的真实身 份已无关紧要.我们只要 知道, 平头最后一再喊小 宝 兄弟 , 一再提醒小宝 还是当心点好 , 临别时 还跟小宝说了声 谢谢 , 从此不见踪影.我们欣喜 地看到, 曹山镇被正法, 平 头做了正向选择.当我们 从霓虹灯一般炫目的叙事 中抬起头来, 瞥见一线幽 微的天光, 不禁长舒一口 气. 但是, 巨大的难题依 然摆在小宝面前, 就像浩 荡无涯的黑暗和寒风, 带 着物质的体积和重量扑面 而来.娟子走了.此刻, 小宝心里的娟子, 不也像 一面浸泡在水里的镜子吗? 娟子会出事吗? 这是 小宝式的疑虑.假若平头 再次遇见小宝, 知道娟子 的事情, 他应该也会这么 问吧. 我不想长大 神秘的平头 摇摆的良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