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ddzhikoi 2019-07-15
4 编审: 李素梅 责编: 陈颖美编: 刘洋2016年7月12日 报纸采编部:

85655882 85320019 期刊部:

85320746 新媒体电视部:85320750 产业发展部:

85654983 经管部:

85320758 总编室:

85550451 煤海副刊 mei hai fu kan 家, 是我们每个人成长的港湾.

在成长 过程中, 有一种东西渗透于我们的身体里、 交融于我们的精神中、 呈现在我们的脸上, 这就是家风. 于我, 家风不仅是成长的印记, 更是一 种精神层面的东西. 我出生在微山湖畔一个名为安庄的小 村庄.150多年前因灾年, 祖辈们从山东巨 野县逃荒而来, 靠打鱼和开荒糊口, 在这块 富饶的土地上扎下了根.在这个拥有百年 历史的移民村里, 我们宗姓家族由最初来拓 荒的几家兄弟, 一辈又一辈在这里繁衍生 息, 血液里流淌着山东人特有的豪爽与朴 实, 骨子里藏匿着永不放弃的拓荒精神.或 许受孔孟文化影响, 我家特别崇尚文化、 重 视教育, 劳作之余以读书为乐、 以读书为 荣. 耕乃本, 读至远 一直被尊崇. 追溯历史, 我家是一个传统的耕读世 家.家里的老一辈人只要坐在一起, 便会神 情自豪地谈论起自己的先祖.我家家谱在 记最早的是宋朝名将宗泽, 他自幼随家人参 加劳动, 农闲则在长辈的教导下读书识字, 后考取功名, 步入仕途, 为人刚正清廉, 为官 造福一方, 为将英勇善战, 以忠义闻名.先 祖的功绩和品行不仅是我们的骄傲, 也成为 我们精神上的引领.以后无论朝代如何更 替, 祖祖辈辈一直以半耕半读持家, 一边事 稼穑, 丰五谷, 养家糊口, 以立性命;

一边以 知诗书, 达礼义, 修身养性, 以立高德.即使 家中没有达官贵人, 也广受当地乡绅的推崇 和乡里乡亲的敬重. 后来, 世事虽然发生了巨大变迁, 但我 家不变的依然是以勤谋生、 以德做人的耕读 传家的家风. 出生在民国时期的祖父, 是村里为数不 多的读书人, 他上过私塾也进过新学堂, 不 仅好读诗书还潜心医术.那时的农村非常 穷困, 能糊口就不易了, 只要愿意跟在身边 识文断字的, 祖父就非常欣慰了, 从不收钱, 过年时只象征性地收些点心.祖父的医术 在远近几个村庄小有名气, 经常有村民来找 他看病, 只要病人需要, 不管路途多么遥远 或者天气如何恶劣, 他都欣然前往, 有钱的 给点医药费, 没钱的就给点粮食, 家里困难 的就分文不收, 医者仁心是祖父一生的坚 守.因祖父有文化又写得一手好字, 村里谁 家有个红白喜事, 他宁愿把家里的事放一 放, 都要过去帮忙, 写门联、 写礼簿, 跑前跑 后忙着张罗.祖父虽然在我很小的时候就 过世了, 但他的品德与操守一直潜移默化地 影响着我. 尽管祖母没上过一天学, 但她在祖父的 熏陶下, 言谈举止中总是透露着淡淡的书卷 气, 仁、 义、 礼、 智、 信 的思想在她身上体现 得淋漓尽致.祖母一生勤劳简朴、 为人谦 和, 而且治家有方, 处理任何事情不偏不 倚.父亲兄弟四人, 各自成家后比邻而居, 家庭琐事哪家都不少, 但从我记事起, 一大 家子人没有拌过一次嘴、 没有红过一次脸, 不仅如此, 谁家有了难处, 大家都是倾力而 助.祖母对我们堂兄妹几人也是疼爱有加, 我们就像亲兄妹一般, 和我年龄相仿的整天 打闹嬉戏在一起, 年长些的总是温和地督促 我们年龄小的弟妹把功课做好. 古人云, 道德传家, 十代以上, 耕读传 家次之, 诗书传家又次之, 富贵传家, 不过三 代. 家族兴衰, 重要的是德行. 我的父母出生在建国前, 由于连年战乱 和天灾, 他们经常过着食不果腹的日子, 母 亲只上过扫盲班, 父亲上到初中便去参军 了.虽然他们学问不深, 但一生克勤克俭、 积善成德, 用自己的言行向儿女诠释着许多 做人的道理, 用自己的德行营造着淳朴的家 风.父亲在部队入了党, 是一位有着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