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ong447385 2019-07-16

b) 在邻近地区参考水准点严重缺乏的海岸带地区, 可先采用 GPS 高程引点并设立标石, 然后逐步 补充水准测绘,完善监测剖面数据;

c) 水准点应定期开展与附近 GPS 水准网的联测,以消除地面沉降的影响. 5.4.3 地形和地貌测量 地形和地貌测量方法: a) 低潮线以上岸滩部分,由水准点标石(志)起算,在剖面线上选择地形或地貌变化点,采用水 准仪、全站仪等进行海滩高程水准测量,同步观察,记录岸滩地貌形态;

b) 低潮线以下部分,采用船载单频或双频回声测深仪和侧扫声呐进行水深地形和地貌同步测量;

c) 岸线、潮间带和水下地形测量数据应统一归算到国家

85 高程,绘制连续的地形剖面. 5.4.4 表层沉积物取样 表层沉积物系海底以下40 cm内表层较为松散、饱含水份的沉积物,其取样分析方法: a) 在监测剖面上按

100 m 间隔采集表层沉积物,进行粒度分析;

b) 在地形地貌发生明显变化的部位,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加密采样;

c) 岸滩沉积物取样应采取 5cm 以内的岸滩表层沉积物, 潮间带以下的海底沉积物应用箱状取样器 或抓斗获取,尽可能避免沉积物的扰动,采取 10cm 以内的沉积物样品;

每个沉积物样品重量 不少于

1 000 g;

d) 样品经风干后,取250 g 作为副样存入样品库保存;

e) 进行粒度分析的样品应根据实验室测试要求进行分样和处理, 砂砾级组分应用筛析法分析, 细 砂以下组分可使用激光粒度仪进行分析. 5.5 海岸带遥感测量 5.5.1 遥感测量一般要求 5.5.1.1 根据海岸带主要地质环境问题,有针对性的开展多时相遥感测量. XX/T XXXXX―XXXX

5 5.5.1.2 使用最新遥感图像和数据,精度以能准确查明海岸带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为准. 5.5.1.3 遥感解译的范围应适当大于工作区的范围. 5.5.2 遥感测量内容 5.5.2.1 岸线位置、长度和海岸类型. 5.5.2.2 土地利用现状、沉积地貌等. 5.5.2.3 海岸线多时相变迁. 5.5.2.4 红树林、珊瑚礁等特殊海岸的面积及分布状况的多时相变化情况. 5.5.2.5 海面温度、海面水动力状况. 5.5.2.6 海洋水色要素的浓度. 5.5.2.7 各类地质灾害体的分布位置、范围等特征信息. 5.5.2.8 海岸带排污口位置分布. 5.5.2.9 野外实地验证. 5.5.3 技术要求 5.5.3.1 数据源要求 采用多光谱、多时相和高分辨率全色卫星遥感数据.不同时相(年度)的遥感数据应为相同季度的影像. 5.5.3.2 数量要求 同一区域至少要有三个不同时相的数据作对比分析.其中,在人为活动影响相对较小的时期取一个时 相;

在项目进行当年取一个实时时相;

在以上两个时间跨度之间人为活动影响显著变化时期取一个时相. 5.5.3.3 分辨率要求 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应优于30m.年代较早的卫星遥感数据空间分辨率可适当放宽要求. 5.6 海岸带侵蚀淤积动态监测时间与频率 5.6.1 定期开展监测剖面的地形重复测量.一般开展季节性、年际的重复监测.每年监测不应少于

2 次.遇台风、风暴潮、寒潮、大风浪、地震、洪水、海啸、海冰等对海岸影响较大的事件时,至少 加测

1 次. 5.6.2 重大工程附近的监测剖面应适当增加监测频次,以反映工程导致海岸带的动态变化特征. 5.6.3 季节性和年际剖面重复监测以潮间带以上的岸滩剖面部分为主.潮间带以下的水下剖面应至少 五年重复监测

1 次. 5.6.4 水下地形变化复杂或海岸带重大工程影响岸段,应适当增加水下剖面的监测次数. 5.7 海岸带侵蚀淤积动态监测精度 5.7.1 海岸带侵蚀淤积动态监测用的滩面地形测量准确度,平面定位精度要达到分米级,高程精度要 达到厘米级. 5.7.2 海水水深测量准确度,按照 GB/T 12763.8―2007 中的 9.3 执行. 5.8 数据整理和图件编制 5.8.1 数据整理 5.8.1.1 应在作业现场对所取得的各项资料进行整理,并对测量数据质量做出初步评价.内容包括: XX/T XXXXX―XXXX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