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 2019-07-18 |
2 目录1总则.
1 1.1 指导思想.1 1.2 基本原则.1 1.3 目的.2 1.4 依据.2 1.5 适用范围.2
2 城市概况.3 2.1 自然地理与水文气象.3 2.1.1 自然地理
3 2.1.2 水文气象
4 2.2 社会经济.4 2.3 洪涝风险特征.5 2.4 洪涝防御体系.5 2.4.1 洪水防御体系
6 2.4.2 渍涝防御体系
6 2.5 洪涝灾害影响.11
3 组织体系与职责.11 3.1 指挥机构.11 3.2 成员单位职责.12 3.3 办事机构.15
4 预防和预警.15 4.1 灾害监测.15 4.1.1 气象水文信息
15 4.1.2 工程信息
16 4.1.3 洪涝灾情信息
17 4.2 预警类别与等级.18 4.3 预警发布与解除.19 4.3.1 预警启动
19 4.3.2 预警发布
19 4.3.3 预警解除
20 4.4 预警行动.20 4.3.1 预警准备
20 4.3.2 洪水预警行动
21 3 4.3.3 渍涝预警行动
23 5 应急响应.23 5.1 应急响应等级.23 5.2 应急响应启动与解除.24 5.2.1 应急响应启动条件
24 5.2.2 应急响应解除条件
25 5.3 应急响应行动.25 5.3.1 应急响应的组织工作
25 5.3.2 应急响应行动
26 5.3.3 应急响应措施
29 5.4 应急响应保障.31 5.4.1 通信与信息保障
31 5.4.2 抢险与救援保障
31 5.4.3 供电与运输保障
32 5.4.4 治安与医疗保障
32 5.4.5 物资与资金保障
32 5.4.6 社会动员保障
32 5.4.7 宣传、培训和演习
33 6 后期处置.33 6.1 灾后救助.33 6.2 水毁工程修复.33 6.3 灾后重建.34 6.4 调查评估.34 6.5 防汛物资补充.34
7 附则.35 7.1 名词术语解释.35 7.2 预案管理与更新.35 7.3 奖励与责任追究.35 7.4 预案解释部门.35 7.5 预案生效时间.35
1 1 总则 六安市城区是六安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易受洪涝灾害侵袭. 针对可能发生的各类洪水灾害, 为各级防汛指挥机构决策、 指挥调度、 抢险救灾提供科学依据,做到有计划、有准备地防御洪水,保证城市 抗洪抢险救灾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最大限度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灾害 损失,保障六安市经济社会安全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特制定本防洪应 急预案. 1.1 指导思想 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防汛抗洪、抢险救灾工作的重要 讲话精神,贯彻以人为本的方针,树立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及防大 汛、抗大洪的思想,做到职责明确,预警及时、指挥得当、响应迅速、 措施到位、防范到位,坚持公众参与和军民联防的群治机制,确保城 区安全度汛. 1.2 基本原则 以人为本、科学防控.全面落实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人为本、生 命至上的理念, 把确保公众安全作为首要任务, 坚持人与自然相和谐, 努力实现由控制洪水向洪水管理转变,不断提高洪涝灾害防御能力和 救助水平. 统一指挥、分级负责.洪涝灾害防御工作实行各级人民政府行政 首长负责制,统一指挥,分级分部门负责,以属地管理为主. 以防为主、防抗结合.以防灾减灾为中心,坚持安全第
一、常备
2 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工作方针,采取防、避、抢相结合的主动 防御措施. 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按照区域统一规划,坚持因地制宜,城乡 统筹,突出重点,兼顾一般,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 依法防洪、社会参与.依法防汛抗洪,实行公众参与,军民结合, 专群结合,平战结合. 1.3 目的 为了做好六安市城区的防汛、防内涝工作,提高突发事件防范和 处置能力,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保证防汛抢险工作高效进行,最大 程度地防止洪水、内涝淹没居民区、企业、厂房等,保障城区生产、 生活正常有序,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城区经济社会全 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1.4 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 、 《中华 人民共和国防汛条例》 、国务院《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 《国家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安徽省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淠河防洪 规划》 、 《六安市防汛抗旱应急预案》 、 《六安市城市防洪规划》等有关 法律、法规和文件,并结合六安市城区实际,制订本预案. 1.5 适用范围 适用于六安市城区发生的洪水、内涝灾害的防御和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