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黎文定 | 2019-07-18 |
曾毅 、 王正联 ,2004) .王跃生近年来借助人口普查资料、历史 档案和实地调查在农村家庭和代际关系方面作了大量研究 ,他对农村 家庭变动过程的分析不但延续到了建国前, 还对南方农村与北方农村 家庭结构变动的差异作出了比较( 王跃生,
2006 , 2007) .但是迄今为 止,仍缺乏对老年人自杀的研究.近年来,有一些研究对农村代际关系 变动( 贺雪峰 ,2007 ,2008) 给予了关注 ;
另一些研究则关注了农民自杀 问题( 吴飞 ,2007 ;
陈柏峰 ,2006 ,2008) ;
最近杨华在与笔者在内的课题 组成员共同调研讨论的基础上, 从村庄文化秩序的角度探讨了京山农 村的自杀( 杨华 ,2009a) .这些都构成了本文从代际关系变动的角度分 析京山农村的老年人自杀的基础. 本文所说的代际关系, 包括支配层面的关系和交换层面的关系 . 前者是指父母与子女( 包括儿媳和上门女婿) 的关系中, 何者占主导或 支配地位 ,何者占被动或被支配地位;
后者是指父母与子女之间的代际 交换是否平衡, 在何种意义上平衡或不平衡 .农民的代际关系并不是
158 社会学研究 2009.
4 独立运作的,而有其村庄社会基础和价值基础 .因此, 代际关系的变动 不仅仅体现为支配层面和交换层面的关系变动 ,往往还伴随着村庄社 会基础和农民价值基础的变动 . 二 、农民自杀概况及其变迁 在调研中, 我们请村民回忆村中
1980 年以来的自杀个案, 并讲述 整个自杀 故事 ,不同访谈对象相互印证 ,剔除重复的个案, 最终在
6 个村共获取了
206 起自杀个案 .具体如表1 . ① 表1村庄自杀人数与自杀率表 村庄 房村 蒋村 梭村 邓村 沙村 龚村 总计 人口
1060 1480
1350 1159
1432 510
6991 自杀人数
39 30
34 34
40 29
206 年 均自 杀率( 每10 万人) 126.
9 69.
9 86.
8 101.
2 96.
3 196.
1 101.
6 调查人 杨华 赵晓峰 宋丽娜 张世勇 郭俊霞 陈柏峰 在计算年均自杀率时 ,我们将村庄人口视为不变 .这是因为 ,
一、因生育与死亡相抵后人口有所增长, 京山农村自
20 世纪
80 年代末以 后,农民生儿子的愿望并不强烈, 政府的计划生育工作较为顺利, 生育 并没有导致人口快速增长 .
二、与中西部其他地区农村相比 ,京山农村 经济相对发展较快,农民转移进入城镇的城市化速度也相对较快 .不过,不同村庄情况有所不同,靠近城镇的农民进城较多, 因此与
1980 年 相比,2008 年的人口有所减少.偏远一些村庄的农民进入城镇的相对 较少, 因此人口略有增加 .两个方面因素抵消, 使得
30 年来京山农村 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变化很小.
6 个村庄
1980 -2009 年29 年间的平均自杀率是 101.
6 人10 万,大大高于费力鹏等推算的 27.
1 人10 万的农村人口自杀率( Phillips et al . ,2002 : 836) .而且,事实上的自杀率可能比计算出来的还要高, 因为
159 论文代际关系变动与老年人自杀 ① 本文涉及的村庄名 、人名均为化名 . 我们的质性调研毕竟只是回溯 ,而不是科学的记载和统计.在调研中 , 村干部和村民们都告诉我们, 肯定还有自杀案例, 但他们无法记起.在 很多农民的印象里,20 世纪
80 年代的年轻妇女自杀特别多 ,但他们无 法回忆起更多案例.还有一些农民非常肯定地告诉我们,现在
10 个老 人至少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