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子梦丶 2019-09-23
在天安门城楼正南约20公里处,有一块名叫 东高地 的 区域.

这里,看似寻常,却是我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的运载火 箭研制基地,这里的学校、医院均以 航天 命名. 这里,走出了钱学森、任新民等数位 两弹一星 功勋科 学家.从研究室到试验基地,从大漠风沙到瀚海惊涛,初心不 改,矢志不渝. 这里,就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所属的中国运载火箭 技术研究院.他们孕育的长征火箭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一箭一星 到一箭多星、从发射卫星到发射载人飞船和月球探测器的重大跨 越.近200次的发射任务背后有哪些惊心动魄的故事?跟随新华 社记者走进它,一同揭开长征火箭跨越成长的基因密码. 新华社记者 陈芳 胡 WORLD 天下

12 E-mail:[email protected] 责任编辑 / 张匀初 美编 / 黄辰毅 2019.5.16 本报社址: 上海市浦东新区秀沿路1515号 邮政编码:

201315 总机: 021-38982900转各部门 广告经营许可证:

3101520080003 浦东时报社南汇工作站: 上海市浦东新区惠南镇北门大街58号 邮政编码:

201300

电话: 021-58000312 印刷: 上海界龙中报印务有限公司 筑梦: 长征火箭从这 里诞生 一切向前走, 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

走得再远、 走到再光辉的未来, 也不能忘 记走过的过去, 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

1957 年, 苏联成功发射了世界上第 一颗人造卫星.那一年, 火箭院组建成 立.当时的中国, 火箭事业几乎为零.

1970 年4月24 日21 时35 分, 酒泉卫 星发射基地, 随着操纵员按下发射的红 色 点火 按钮, 长征一号火箭喷吐着橘 红色的火焰, 伴随巨大轰鸣, 托举东方红 一号卫星徐徐升空. 自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发射东方红一 号卫星以来, 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完成了 以载人航天、 月球探测、 北斗组网为代表 的一系列重大发射任务. 1965年1月, 时任国防部五院副院长 钱学森向国防科委提出 制定我国人造 卫星研究计划 , 受到了以周恩来为主任 的中央专门委员会的高度重视. 1966年5月,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 运载火箭定名为 长征一号 (CZ-1) . 浩瀚星空寄托了中华民族对宇宙苍 穹的无限向往.作为我国自主研制的首 枚空间运载火箭, 长征一号火箭便承载 了中华民族长久以来的这份 航天梦 .

2019 年3月10 日, 我国长征系列运 载火箭累计发射达300次, 火箭院抓总研 制的约占三分之二. 长征一号火箭的研制成功, 在我国 航天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它为中国 人叩开了天宇之门, 历史将永远铭记那 些为研制和试验长征一号而付出汗水和 心血的中国航天人.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 研究院党委书记李明华说. 逐梦: 火箭诞生的背 后有风光更有风险 航天事业是一项 10000-1=0 的事 业, 用 万无一失、 一失万无 来形容毫不 为过. 崔蕴是我国唯一一位参与了所有现 役捆绑型运载火箭研制全过程的特级技 能人才, 他参与总装过的火箭已有

70 多发, 被同事们称为火箭诞生前最后一道 关卡的 把关人 之一.

500 多件装配工具全能熟练运用, 从 发动机到螺丝钉、 火箭的结构都在他的 脑子里……崔蕴对造火箭的痴迷足以用 不疯魔不成活 来形容.

1990 年7月13 日, 长二捆火箭燃料 泄漏, 崔蕴作为总装测试的一线人员, 第 一批冲进抢险现场. 那次抢险中, 崔蕴在舱内连续工作 近一个小时, 经检查肺部烧伤严重, 生命 垂危.那一年, 崔蕴29岁, 是抢险队员中 最年轻的一位, 他 捡 回了一条命. 由于身体太虚弱, 崔蕴被调到了工 艺组.大家以为他会从此离开总装一 线, 可没多久, 崔蕴又主动申请调回了总 装车间, 继续用生命守护着长征火箭的 安全. 从一名青涩少年, 到如今的火箭装 配大师, 崔蕴和他的同事们一起, 始终践 行着航天人科学严谨的态度.

2019 年4月20 日的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 山间一道巨焰拔地而起, 直奔苍穹, 长 征三号甲系列运载火箭成为中国首个发 射次数突破100次的单一系列运载火箭. 然而, 长征三号甲系列的第二型火 箭―― 长征三号乙 诞生之初却遭遇了 难产 .

1996 年2月15 日, 作为当时我国运 载能力最大、 同时也是研制难度最大、 影 响意义最深的火箭, 长征三号乙运载火 箭的首次发射吸引了全世界的关注. 现已年过八旬的中国工程院院士龙 乐豪当时是这枚火箭的总设计师兼总指 挥.他清楚记得, 火箭点火起飞后约两 秒, 火箭飞行姿态出现异常, 火箭低头并 偏离发射方向, 向右倾斜. 根据当时的记录, 在火箭飞行约

22 秒后, 火箭头部坠地, 撞到离发射架不到 两公里的山坡上, 随即发生剧烈爆炸, 星 箭俱毁. 对龙乐豪而言, 那一刻绝对是人生 的 低谷 .然而, 这群航天人并没有一 蹶不振, 而是顶住压力, 第一时间投入到 故障检测中. 打着手电、 举着蜡烛, 龙乐豪和团队 成员一找就是

30 多个日夜.最终查明: 一个金铝焊接点的 虚接 , 导致控制整 个火箭的惯性平台失效, 火箭按照错误 的姿态信号进行姿态纠正, 导致坠毁. 这是与时间的赛跑.研制团队短时 间内围绕设计、 生产、 研制管理等工作进 行了全面复查, 完成12类、 122项试验, 提出44项、 256条改进措施.

1997 年8月20 日, 仅过

1 年时间, 长 征三号乙又一次矗立在西昌卫星发射中 心的发射塔架上, 用连续

3 次发射成功, 扭转了中国航天的被动局面.

20 多年前那场 绝地反击 , 最终也 衍生出著名的航天 双五条归零 ―― 技术归零 五条标准和 管理归零 五条 标准, 这些标准仍在不断传承. 正如钱学森返回祖国时说的那样: 要竭尽全力建设自己的国家, 使我们的 同胞过上有尊严的幸福生活! 圆梦: 长征火箭将继 续星际扬帆 如果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 过往的 一切就都等于零.探索浩瀚宇宙的未 来, 是长征火箭的舞台. 进入新时期, 随着新一代运载火箭长 征五号、 长征七号、 长征十一号相继完成首 飞.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瞄准了我国载人航 天和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肩负 起新的历史使命, 又一次踏上新征途. 中国航天科技活动蓝皮书明确, 我 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研制进展顺利, 长征七号改运载火箭、 长征八号运载火 箭, 目前均按计划开展研制工作, 预计将 在2020年首飞. 未来, 新一代中型火箭将逐步替代 现役中型火箭, 继续提升中国火箭整体 技术水平, 更好确保中国自主、 安全、 可 靠地进入空间.

2019 年, 长征火箭还将迎来更多高 光时刻, 北斗三号组网、 长征五号复飞、 嫦娥五号奔月, 这些都离不开航天人、 火 箭人的托举和努力. 中国科学院院士、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长征三号甲系 列运载........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