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xiaoshou | 2019-09-26 |
这是省农林科学院与邯郸市科技合作的内容之一. 近年来,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服务棉花产业发 展需求,与邯郸农业主管部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 及新型经营主体紧密结合,形成推广网络,构建链条式 产业化技术服务体系,开展定制式服务,形成系统性解 决方案,解决产业瓶颈问题,促进产业链完善和价值链 提升.通过技术指导、培训观摩等方式,引导专业合作 社、家庭农场、土地流转大户及棉农和加工、纺织企业 对接,订单生产,打造高端原棉品牌,确保新型经营主 体和棉农节本增产增效,促进棉花产业持续、稳定、绿 色发展. 今年,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质增效、 绿色发展为目标,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邱县枣坡 村、潘坡村、王省庄村等建立核心区
1000 亩;
示范展 示棉花新品种冀棉
818、冀优
861 和冀杂
999 及配套的 棉花前重式简化栽培集成技术 .该技术以栽培生理进 展为依据,减免田间管理环节和措施,农机农艺结合, 将大部分管理技术要点在苗期前完成,旨在减少用工, 节本增效.通过示范引领,达到品种种植规模化,技术 推广集约化,实现 五节本 (种、药、肥、水、工) 两 提高 (产量、品质) 一增效 . 此外,省农林科学院棉花研究所在邱县、肥乡区、 成安县等地建立推广区12100亩;
辐射邱县、肥乡区、 成安县、曲周县、临西县、南宫市、威县等地
20 万亩 棉花推广应用 棉花前重式简化栽培集成技术 .预计 核心区每亩增产籽棉
50 千克以上,每亩节本增效
500 元以上,同时减少地下水超采,节水效果明显,生态效 益显著. (赵红梅) 院市对接促进 棉花产业升级 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乡村振兴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助推农业农村现代化我省科技农业发展彰显勃勃生机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8.5% 从省农业农村厅获悉, 我省坚持把 强化科技创新作为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 性改革、 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举 措, 围绕发展壮大特色农业、 提升产业化 经营水平, 搭建平台、 组建团队、 完善体 系、 破解瓶颈, 着力增强科技对现代农业 的支撑能力. 目前, 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 58.5%. 科技平台建设为科技农业 发展提供技术支撑 我省以瞄准和服务前沿性、 全局性重 大关键技术需求为着力点, 积极引进刘旭、 李德发、 李天来等44名院士, 建立了华夏 神农、 裕丰京安、 思科农业等36个院士工 作站, 吸收省内外47家科研院校, 重点开 展绿色防控、 粪污处理、 资源化利用、 乳品 加工等186项重大科技攻关和项目研发, 培养了一大批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 为打造高层次创新团队, 我省以7大类、 24个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 以关键 共性技术研发推广为突破口, 以五年为一 个周期, 组建了二期小麦、 蔬菜、 奶牛等 18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 队, 基本覆盖我省特色优势产业. 在专家 设置上, 立足三产融合, 针对薄弱环节, 增 加补充农产品加工、 农机装备、 质量控制 等全产业链急需岗位, 126个研发岗位中 产后岗位占
48 个, 实现了产前产中产后 全过程技术研发推广. 创新团队按照 首 席专家+岗位专家+综合试验推广站长 的组织架构, 实行首席专家负责制, 将省 内384 家农业科研、 教学、 推广单位和龙 头企业的1536名农业科技专家聚集在一 起, 围绕重大关键性难题和制约瓶颈进行 集中攻关、 试验示范和转化推广, 打造了 农科教、 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推广平 台. 截至目前, 共培育引进新品种743个, 研发新农药新肥料新饲料
76 种、 新设备 新机具145套, 集成示范推广先进适用技 术549项. 与此同时, 积极争取国家支持, 分区 域布局建设强筋小麦、 优质蔬菜种苗、 特 色杂粮、 马铃薯、 高油大豆等育种创新基 地5个, 遴选建设了生物遗传育种、 有害生 物综合治理等8个农业重点实验室和科学 观测站, 同时加强重点实验室与其他科技 平台的资源整合、 共建共用, 形成了目标 任务协同、 信息彼此共享的协同创新运行 机制, 极大提升了我省农业科研水平, 通 过重点实验室直接或间接承担项目98个, 审定新品种145个, 获得授权专利58个, 制定技术标准146项. 加强关键技术研发集成, 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 围绕培育特色优势产业, 创新种质资 源利用和现代育种技术, 我省重点开展了 绿色优质小麦、 粮饲兼用青贮玉米、 耐贮 藏宜加工果树、 耐低温弱光蔬菜、 特色地 方鸡、 生态高效冷水鱼等品种的培育、 推 广与保护, 共引进优异种质资源2385份, 筛选引进新品系
743 个, 审定新品种
54 个, 构建起了覆盖全省区域, 主要和特色 作物、 畜禽的新型种质资源创新体系, 目前, 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到98% 以上. 其中, 为破解地下水超采难题, 小麦 创新团队引进节水种质资源254份、 选育 新品系
31 个, 开展邯麦
17、 冀麦
325、 河农130 等51 个节水品种试验示范, 将节 水品种、 一水两用、 晚播增量、 等行全密、 播后镇压、 春灌一水等集成为 一水千斤 栽培模式, 在冀中南、 黑龙港等严重缺水 区示范推广
536 万亩, 亩节水
52 立方米 左右, 仅小麦一项实现节水 2.79 亿立方 米, 实现了小麦节水技术的重大突破. 加快农机装备建设. 我省聚焦节水 灌溉、 高效植保、 深松整地、 精量播种、 机 械化收获等关键环节, 突破精准作业、 玉 米籽粒收获、 果树修剪、 采收分级等薄弱 环节, 研发应用互联网+农业机械等智能 农机装备, 加快粮棉油全程机械化、 果园 作业机械设施选型、 蔬菜新型设施与园 艺装备、 畜禽数字化智能控制等方面的 攻关与转化, 研制新型设备和农机具145 套, 获得专利70项. 食用菌团队为解决标 准化香菇菌棒生产难题, 研发集成了机 械化拌料装袋、 生物节能锅炉灭菌等5大 技术组装配套的香菇工厂化菌棒生产技 术, 使承德、 保定等主产区菌棒生产成功 率达到 98.5%, 优质菇率 80%以上, 劳务 成本降低50%, 效率提高近6倍. 创新绿色生态技术. 围绕绿色防控、 农产品质量控制、 生态环境保护等需求, 研发集成了节水节肥节药、 有机肥替代 化肥、 生物防控等259套绿色生态技术模 式, 集中攻克了饲料饲草资源开发、 农兽 药残留速测、 畜禽粪污安全处理、 农业废 弃物综合利用等75项技术难题. 一系列集成技术的推广应用, 加快 了我省科技农业发展的步伐. 拉长产业链条, 培育技术含 量高、 市场竞争力强、 在同行业领 先的创新型农业企业 为拉长科技农业产业链, 我省围绕粮 油、 乳品、 肉类、 蔬菜、 果品等12大产业, 支持134家农业科技型龙头企业以企业试验 站形式, 加入省级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 联合技术攻关. 支持优势科研院所与省级 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合作, 共同建立
248 家技术研发中心, 研制开发新产品 1572个, 显著增强了企业自主创新能力. 为振兴河北奶业, 奶牛创新团队组织专门 力量, 加大与君乐宝乳业集团的合作攻关 力度, 其中由奶牛创新团队参与、 君乐宝乳 业开发的婴幼儿乳粉在全球首家通过欧盟 BRC、 IFS双重认证和BRC食品技术标准 AA+级认证. 组织科企对接和帮扶活动. 对接国家 和省级重点实验室、 科研中心, 对重点龙 头企业组织创新团队专家制定 一企一 策 帮扶方案, 明确帮扶重点, 指导企业引 进国内外先进技术, 帮助企业转换应用科 技成果, 提升设施装备水平, 推进产品产 业结构升级. 按照扶优扶强原则, 在全省筛选出
100 家产业链条长、 科技创新能力强、 产 业影响系数高的农业科技型中小企业, 省 农业产业化资金给予一定奖补支持. 支持 优势种子企业兼并重组, 三北种业、 河间 国欣、 雪川农业、 河北巡天
4 家企业进入 全国种业
50 强. 全省 60%以上审定的品 种为企业选育, 已成为品种创新的主力 军. 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认定项 目, 晨光生物、 今麦郎面品、 长城葡萄酒、 石家庄君乐宝乳业等被认定为国家级重 点实验室, 列入国家重点支持项目. 其中 晨光生物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建设有 国家认定的企业技术中心、 博士后工作站 和院士工作站, 研发 143项专利技术、
80 多种产品, 是世界上最大的辣椒红色素生 产供应商. 健全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 系, 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针对基层农技推广乡镇站 三权归 乡 体制不顺、 机制不活、 职责不清的状 况, 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广建立了区域建 站、 县办县管的基层农技推广体系. 截至 目前, 全省共设立基层公益性农技推广 机构
2580 个, 其中区域站
1951 个, 乡镇 站629个. 积极探索农技推广服务机制. 通过 政府购买服务、 定向补贴等方式, 鼓励支 持涉农高校、 科研院所、 新型农业经营主 体参与农技推广服务, 探索建立集农技 服务、 信用评价、 保险推广、 营销于一体 的多元化农技服务体系, 涌现出隆化县 五位一体 、 固安县 农技推广一条龙 、 保定市 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 等典型模 式, 为全省探索了可学习、 可复制、 可借 鉴的模式. 加快农技推广服务信息化建设. 积极 探索互联网+农业科技服务模式, 建设了 省农技推广云平台, 通过配备终端、 科技 网络书屋、 手机微信群、
12316、 农技推广 APP等多种方式, 开展在线学习、 互动交 流、 技术普及等活动, 目前全省农技推广 云平台注册用户达4.3万人, 建立益农信 息服务社1.9万个, 建设农业科技书屋5.1 万个, 极大拓展了服务范围, 提高了服务 针对性、 便捷性和时效性. 为提高农民素质, 我省下大力开展 职业农民培训, 每年在全省110个以上县 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 针对不同 层次、 不同需求, 在反复调研基础上, 重 点实施了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 新型农 业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 通过培训 培育, 充分发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