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r9梯 2019-09-26
DB51 ICS 65.

020.40 B

64 备案号:28690-2010 四川省地方标准DB51/T 1158―2010 白夹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Technical Regulations for Afforestion and Management of High-yield Culm-producing Bamboo of Phyllostachys nidularia 2010-08-18 发布 2010-08-18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布DB51/T 1158―2010 I 目次前言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丰产栽培技术指标

1 5 种苗准备

1 6 造林技术

2 7 经营管理

3 8 竹材采伐

4 9 低产竹林复壮

4 10 病虫害防治

5 11 检查验收及造林技术档案.5 附录A(资料性附录)白夹竹生长特性

6 DB51/T 1158―2010 II 前言本标准由四川省林业厅提出,并归口负责解释.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达州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李俊、金跃、彭建国、柏子奎、刘杰、李文斌. DB51/T 1158―2010

1 白夹竹材用林丰产栽培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规程规定了白夹竹(Phyllostachys nidularia Munro f.nidularia)材用林丰产栽培的造林、经 营管理、低产林改造和主要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要求和具体内容. 本规程适用于四川省境内白夹竹速生丰产林造林经营项目, 其它与白夹竹生物学、 生态学特性相近 似的材用竹种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 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 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15776 造林技术规程 GB/T15782 集约经营材用林基地造林总体设计规程 GB

15569 农业植物调运检疫规程 LY/T1607 造林作业设计规程 DB51/T380 造林经营环境保护规程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材用竹林(Bamboo Stands for Culm-producing) 以生产竹材(原竹)为主要目的的竹林. 3.2 母竹(Bamboo sources for Phyllostachys nidulariaOr Mother Bamboo for Phyllostachys nidularia) 从白夹竹成年林中挖取的用于繁殖或造林的带鞭竹株. 3.3 竹鞭(Bamboo rizhome) 萌发新笋或笋芽的地下茎称竹鞭,带鞭母竹向前生长的鞭称为去鞭,另一边称为来鞭. 3.4 低产林(Low Yield Bamboo Stand) 指年产量低于正常产量 1/2 以下的白夹竹林.

4 丰产栽培技术指标 4.1 培育目标 材用林. 4.2 存活率和保存率 造林当年存活率达 90%以上,第三年以后保存率不低于 85%. 4.3 产量指标 Ⅰ类立地白夹竹材用林产量为 40t/hm2 以上, Ⅱ类立地白夹竹材用林产量为 30t/hm2 ~40t/hm2 , Ⅲ类 立地白夹竹材用林产量为 20t/hm2 ~30t/hm2 .

5 种苗准备 5.1 造林母竹挖取 选择

1 年~2 年生健壮、无病虫害、带竹鞭、鞭芽饱满的母竹,留来鞭 10cm~20cm,去鞭 20cm~ DB51/T 1158―2010

2 30cm.用利刀截去上部竹秆,保留

4 盘~5 盘竹枝,尽量带宿土.为利于发鞭走鞭,提早成林,挖取的造 林母竹可以

2 根~3 根以上的竹丛为主;

为提高造林成活率,起苗移植时,可用生根粉浸泡处理,促进 根系生长. 5.2 造林母竹消毒 为避免新竹根皮腐烂和叶部病害,在新造林地用托布津进行土壤消毒,或用 福来兮 对新移植母 竹根部作灭菌处理.

6 造林技术 6.1 造林地选择 造林地选择在白夹竹自然分布及类似气候、土壤区.白夹竹适应性强,低山、丘陵地区都适合.良 好的土地条件能提高竹林生产力水平,土层深厚、性能良好、PH 值4.0~7.0 的砂壤土,是竹子生长的 最好土壤.造林地详细条件见下表. 表1造林地选择条件表 项目立地条件海拔与地貌 海拔 300m~1500m,以低山、丘陵地貌为主. 土壤 Ph 值:4~7.土层厚度:丘陵、低山坡下部 31cm~120cm,顶部、脊部 4cm~30cm.土壤质地:砂 壤质至中粘质,重壤质至轻壤质最佳.松紧度:轻疏松至稍紧实,水气通透性良好. 局部地形 坡位:山地及丘陵坡地的顶部、脊部、中部、下部及台地.坡向:阳坡、半阳坡、半阴坡及平缓地全 坡向.坡度:小于

35 度. 生境条件 温暖、湿润.植被:白茅禾草,马桑鼠李麻栎灌丛,铁芒箕,松杉竹林. Ⅰ类 地形:坡部,海拔 300m~1500m,坡度 4°~45°.土壤:沙黄壤,冷沙黄壤,矿子黄壤,土厚 31cm~ 120cm,壤质~粘质. 立地类Ⅱ类 Ⅲ类 地形:坡部,海拔 300m~1500m,坡度 10°~45°.土壤:沙黄壤,冷沙黄壤,矿子黄壤,土厚 10cm~ 30cm,壤质~粘质. 型级地形;

坡顶部、脊部,海拔高 420m~1500m,坡度 0°~30°.土壤:沙黄壤,冷沙黄壤,矿子黄壤, 土厚 4cm~10cm,壤质~粘质. 6.2 造林设计 造林总体规划设计执行 GB/T15782,造林作业设计执行 LY/T1607. 6.3 林地清理 对杂灌木、杂草较多的荒山、荒地、迹地等整地前要全面清除杂灌、杂草,留茬高度低于

20 M. 坡地和丘陵低山的山顶,山脊要保留一部分天然林植被.林地上原有乔木应尽可能保留.清除的杂灌、 杂草应进行堆沤,不得烧山. DB51/T 1158―2010

3 6.4 整地 采用穴状整地或带状整地,造林经营环境满足 DB51/T380 的规定. 整地在冬季进行,对于土壤疏松、肥沃和冬春干旱严重区域,可随挖随栽. 栽植穴规格为 60cm*60cm*40cm,带状整地规格为带宽 50cm,带深 40cm,坡度大于 15°的造林地, 穴、带状整地应沿等高线进行,植穴按 品字型 配置.Ⅰ立地级植穴距离按 3m*4m,即840 穴/ hm

2 配置;

Ⅱ立地级植穴距离按 3m*4m或3m*3m,即840 穴~1110 穴/ hm

2 配置;

Ⅲ立地级植穴距离按 3m* 3m或2m*3m,即1110 穴~1665 穴/ hm

2 配置.挖穴时应将心土和表土分置于穴的两侧.挖好栽植穴后, 根据土壤肥力状况,可施入经充分腐熟的堆肥 20kg~30kg或人畜粪 1Okg,并与土壤充分混合均匀. 6.5 造林季节和方法 选用合格母竹,在秋季或早春栽植. 栽植时,把竹苗放入预先挖好的栽植穴中,使鞭根舒展,竹秆直立,栽植深度比原土印深

3 cm~ 5cm,覆土压实周围土壤,浇足定根水. 6.6 补植 栽植后

2 月内进行查苗补植,保证造林成活率在 90%以上.

7 经营管理 7.1 幼林抚育管理 新造竹林,在郁闭前,每年除草松土2次,第1次在5月~6月,第2次在8月~9月间进行.除草松土 时,不要损伤竹鞭、笋芽和嫩笋.松土深度5cm~15cm为宜,近竹鞭浅,远竹鞭深,清除新造林区的杂、 灌、草.造林第2年和第3年的春或冬季,追施农家肥或氮、磷、钾肥,农家肥可按50t/hm

2 ~60t/hO 进行沟施,或氮磷钾复合肥按1.5t/hm

2 ~3t/hO均匀撒施,结合翻土翻入土中.新造林地,发新笋和幼 竹生长期如缺水干旱,应引水灌溉. 7.2 成林抚育管理 7.2.1 护笋养竹

4 月~5 月出笋盛期,加强护笋养竹工作,严禁挖掘竹笋和在林内放牧以及人为活动,注意防治病 虫害和野兽危害竹笋.初期和末期出土的竹笋数量少,细弱,成竹质量差,应适时除去. 7.2.2 劈山除灌 劈山就是砍除竹林内的杂草灌木,劈山每年可进行

1 次~2 次.夏、秋季节进行,清除竹林内的杂 草灌木........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