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 2019-10-05 |
1 - 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 产业发展规划(2018-2030) (提交稿) 四川区域协调发展研究智库 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委会 四川云启盛世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八年十一月 -
2 - 目录引言.
4 -
第一章 课题背景与研究方法.5 -
一、课题背景.5 -
二、研究目标.6 -
三、研究思路.7 -
四、研究重点.7 -
第二章 国内外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9 -
一、当前全球及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9 -
(一)全球产业经济发展动向.9 -
(二)深入实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创新驱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 展是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必然选择.10 -
二、 四川区域经济、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13 -
三、 循环经济发展趋势及国内外知名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的经验借鉴-
18 -
(一)循环经济的概念及国外发展现状.18 -
(二)我国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趋势.21 -
(三)我国循环经济单位或地区成功经验借鉴.23 -
第三章 合江县产业经济发展潜能分析.26 -
一、 泸州市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26 -
(一)传统产业拥有基础优势,在区域分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7 -
(二)新兴产业规模初见成效,基础设施配套日趋完善.27 -
(三)工业节能环保日益重视,循环经济建设成效显著.28 -
(四)企业信息化应用逐步提高,两化融合成效初显.28 -
(五)工业结构与发展模式不足以支撑持续快速发展.29 -
二、 合江县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33 -
三、 合江县最具竞争力的产业经济增长潜能分析(中观分析)..-
41 -
(一)大农业产业.41 -
(二)大旅游产业.41 -
(三)黑色金属冶炼产业.43 -
(四)现代装备(机械)制造业.45 -
(五) 新能源及化工产业.46 -
(六)造纸及包装材料产业.48 -
(七)食品产业和酒业.49 -
第四章 合江县发展循环经济的要素分析.51 -
一、自然资源.51 -
二、 基础设施.52 -
三、 人才资源.55 -
四、 发展循环经济是合江县发展的必由之路.56 -
第五章 泸州合江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规划.58 -
一、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发展目标.58 -
(一)指导思想.58 -
(二)基本原则.58 -
(三)发展目标.60 - -
3 -
二、主导产业选择.60 -
(一)黑色金属冶炼产业(短流程炼钢)61 -
(二)环保节能装备制造产业.63 -
(三)机械装备制造产业.66 -
(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68 -
三、产业空间布局.69 -
(一)黑色金属冶炼产业(短流程炼钢)功能区.70 -
(二)环保节能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71 -
(三)机械装备制造产业功能区.71 -
(四)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制造产业功能区.71 -
(五)其他生产性、生活性服务业布局.72 -
(六)超前设计园区内生资源循环模式.72 -
四、园区重点任务推进――重大产业化项目落实.73 -
(一)黑色金属冶炼产业先行――加快落实鑫阳钢铁项目.73 -
(二)重点项目有序推进.75 -
第六章 园区生态环境保护.76 -
一、实施园区绿色化招商.76 -
二、鼓励产业节能化发展.76 -
三、严控企业污染物排放.77 -
四、建立园区环境动态评估.78 -
第七章 泸州合江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发展保障.79 -
一、 创新工作机制,推动规划实施.79 -
二、 内培外引,创新产业人才战略.79 -
三、 健全金融体系,强化资金投入保障.80 -
四、 完善功能环境,提升承载能力.81 -
(一)构建园区生态功能.82 -
(二)构建 两化 融合功能平台.83 -
五、 深化对外开放,创新招商引资平台.84 -
(一) 加强招商队伍建设.84 -
(二) 建设信息搜集体系.84 -
(三) 构建政策支撑体系.85 -
(四) 构建金融支撑体系.85 -
(五) 构建海内外互动创新体系.85 -
六、完善基础设施,做好要素保障.86 -
七、 推进机制改革,优化政务环境.87 - -
4 - 引言 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支持合江县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 结构升级,2018 年9月29 日经合江县人民政府请示,2018 年9月30 日经泸州市委机构编制委员会批复,在合江县大桥镇、佛 荫镇区域规划建设 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 , 成立 泸 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管理委员会 , 为新设立市一级产业 园区,规划面积暂定为 4.43 平方公里(最终以实际规划面积为 准). 十三五 时期是合江县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 四个 全面 战略布局的关键时期,是深度融入长江经济带开发开放战 略、加速泸渝同城化战略的突破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 胜时期,也是推动工业化和信息化深度融合发展、提升合江县新 型工业化水平的攻坚时期. 根据新时期国家发展战略以及省、 市、 县各级党委政府相关要求,依照《泸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 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合江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 五年规划纲要》、《合江县工业和信息化 十三五 发展规划》, 结合合江县经济和产业实际,特编制《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 园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2)》. -
5 -
第一章 课题背景与研究方法
一、课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
2018 年4月在湖北视察长江经济带时强调, 要正确把握破除旧动能和培育新动能的关系, 推动长江经济带建 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动力决定发展速度、效能、可持续性. 要扎实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动力转换, 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 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作出了构建 一干多支、 五区协同 区域发展新格局的重大决策, 明确提出把川南经济区打造成为全 省第二经济增长极, 支持泸州建设川渝滇黔结合部区域中心城市 和成渝经济区南部中心城市, 鼓励和支持泸州等有条件的区域中 心城市争创全省经济副中心. 泸州地处长江经济带和 一带一路 两大国家战略重要交汇节点,是成渝城市群南部区域中心城市, 承担着引领川南区域产业结构优化、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任.在 新一轮发展中泸州要抢占先机、勇挑重担,突出产业发展、对外 开放、城市建设、民生保障、生态环境保护等主攻方向,以争创 全省经济副中心为目标,实现社会经济的跨越式发展. 十三五 时期,是合江在新起点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 胜时期,合江县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发展既面临难得的发展机 遇,同时也需要妥善应对诸多挑战.空间上,合江地处赤水河与 长江的交汇处,是长江出川的门户,随着 一带一路 、长江经 济带、成渝城市群等重大战略的推进,长江航道整治、沿江产业 -
6 - 布局调整,在积极主动承接我国东部、长江经济带、成渝城市群 等地区产业转移方面,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发展等方面,均 面临巨大机遇.产业选择上,主动适应全球产业演变大势,搭乘 国家、 四川省、 泸州市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实施创新驱动、 生态发展战略和中国制造
2025 的东风,借助重庆、成都、武汉 等长江经济带中上游特大城市产业外溢和泸州市工业布局调整 时机,合江县在承接产业转移、创新产业发展模式、新技术与产 业融合,新材料及环保产业、循环经济、新能源等新兴产业的发 展方面,具有巨大机遇.政策支持上,《泸州市 十三五 工业 和信息化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合江要突出新材料及环保产业发 展, 将其打造成为泸州化工产业的承接地和四川省未来石化产业 的重要基地.在此过程中,一批包括化工、新材料、环保、黑色 金属冶炼、机械装备制造等在内的科技含量高、关联度高、产业 链长、 产品附加值高、 资源可循环的大企业和大项目将落户合江, 在合江形成新的产业聚集区,带动上下游的物流、金融、研发设 计、营销等生产性服务业快速发展;
同时,将集聚大批既有技术 优势,又有管理经验的产业人才,为合江工业经济形成新的增长 动能提供重大战略机遇和支撑.
二、研究目标 通过编制《泸州市合江循环经济产业园区产业发展规划 (2018-2030)》,构建泸州市、合江县可循环、更加环保的经 济运行模式,促进相关产业结构更加合理、产业层位向价值链高 -
7 - 端不断演进、产业布局更加科学、产业要素聚集程度不断提高、 规模持续扩大;
努力将泸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打造成四川省内 知名、国内一流的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成为推动泸州市、合江县 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产业园区.
三、研究思路
四、研究重点 重点研究国内外循环经济发展态势, 深刻剖析循环经济发展 -
8 - 模式,充分理解国家、省市关于发展循环经济的指导意见,深刻 领会省市对合江县经济、产业、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系统梳理 合江发展遇到的问题和挑战, 以循环经济为切入口, 基于泸州市、 合江县的资源禀赋,深入研究合江发展循环经济、规划建设循环 经济产业园、引入相关产业对合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必要性、科学 性和实践性.确定产业园的发展模式、组织形式、主导产业、空 间布局、要素保障等各方面内容. 规划创新点:立足合江实际,深刻理解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 主义经济思想中关于创新、协调、生态发展的重要论述,在此基 础上, 把握全球产业经济发展演变规律并深刻理解循环经济的内 涵,按照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的产业发展规划,对泸州市合 江循环经济产业园进行科学、系统、合理的产业规划,推动泸州 市、合江县的循环经济及相关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
9 -
第二章 国内外产业经济发展环境分析
一、当前全球及我国产业经济发展现状分析
(一)全球产业经济发展动向 当前,全球经济仍处在长周期的深度调整阶段,但不同区域 有不同的经济表现,如美国正处于较长周期的复苏通道中,欧洲 经济有企稳的趋势,但增长动能较弱.全球经济总体企稳回升与 发展变化加快成为主要特征.从产业宏观层次看,以规模经济和 外部经济 双重效应 为特征的 集群化 发展趋势更加显现, 越来越多企业和法人机构高密度聚集、专业化分工,形成配套完 整的产业集群;
以跨界渗透和相互交叉为特征的 融合化 发展 深入推进,产业界限趋于模糊,不断催生新技术、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