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丑伊 | 2019-08-09 |
2 2018 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提名项目主要信息 项目一
一、项目名称 HIV/AIDS 中医诊疗体系构建及其应用
二、提名单位意见
2000 年前后艾滋病在我国中部地区集中爆发,病死率高,危及社会 安定,党中央和国家高度重视,紧急启动艾滋病救治国家行动.
项目按照 《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发挥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 的作用 精神,经十年研究,首次构建了 HIV/AIDS 中医诊疗体系. 首次提出艾滋病 气虚为本 脾为枢机 病机新学说,揭示艾滋病 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为证候分类、治则治法、方案制定等奠定 了理论基础.首次建立艾滋病证候分类及诊断标准,明确中医药治疗
5 个适宜时机与范围 ,创制系列治疗方案,建立疗效测评标准及工具,制 定中医诊疗指南. 首次研制
9 种系列制剂及
1 项非药物疗法适宜技术. 率 先在疫情高发地区建立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省、市、县、乡、村五级医疗 体系 ,长期属地注册制医疗,创新艾滋病医疗模式.建成国家中医临床 研究基地(艾滋病) ,构建中医临床研究网络平台,是HIV/AIDS 中医诊疗 体系构建重要保障.成果应用,显著提高免疫功能、减少机会性感染发生 率、延缓感染者发病、降低病死率. 项目获国家发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软件著作权
5 项;
省 部级科技成果奖
6 项. 发表论文
566 篇, 相关论文发表在前沿期刊 Chin J Integr Med、J Virol 和Sci Rep 等,SCI 收录
34 篇,出版著作及教材
10 部. 特提名该项目为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
三、项目简介 艾滋病(AIDS)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导致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疾病, 目前尚无治愈方法,严重危害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 项目以我国《全社会共同努力有效预防和控制艾滋病》 发挥中医药 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 为宗旨,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 计划、863 计划等课题支持下, 针对中医药缺乏有效治疗措施和相应的疗效评价方法、 诊疗体系不健全等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采取 辨病-辨证-病证结合 研 究方法,经十年研究,构建了 HIV/AIDS 中医诊疗体系 : 该体系提出艾滋病 气虚为本 脾为枢机 的病机学说,从病因病 机、 病性病位揭示艾滋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及演变规律, 为艾滋病证候分 类、治则治法、方案制定等奠定理论基础. 该体系首次建立艾滋病证候分类及诊断技术标准, 明确中医药治疗艾 滋病的
5 个适宜时机 和
5 个适宜范围 ,创制系列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及相关病症方案,建立疗效测评标准及工具,制定中医诊疗指南,经学会 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填补行业空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 该体系首次系统研制艾滋病中医治疗新技术/方法.获得
9 种注册医 疗机构制剂及
1 项非药物疗法适宜技术, 完善了艾滋病中医治疗措施, 突 显了中医药特色和优势. 该体系率先在疫情高发地区建立了中医药治疗艾滋病 省、市、县、 乡、村五级医疗体系 ,进行长期属地注册制的临床医疗,破解了患者医 疗需求巨大、 病人依从性差等难题, 实现了艾滋病医疗重心延伸至偏远乡 村边陲等医疗资源匮乏地区, 有效遏制了病情快速发展, 创新我国艾滋病 临床医疗模式. 该体系建成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艾滋病) ,构建艾滋病中医临床 研究网络平台,是HIV/AIDS 中医诊疗体系构建的重要支撑. 该体系成果在全国应用,显著提升临床疗效.中医药经
1200 例RCT 研究显示,使HIV 感染进入 AIDS 的者发病率降低 7.61%,延缓 AIDS 发病
4 年;
CD4+T 计数均差值升高 44.5±8.4/L 3,并60%~70%病人保持稳定 在一年以上. 经484 例8年回顾性 Cox 比例风险模型多因素分析, 中医药 使病死率降低 4.5%,死亡风险降低 1.9 倍;
经4586 例10 年研究显示可 以降低病人机会性感染发生率≥56%;
经8946 例5年观察, 症状体征改善 率为 78.1%,显著提高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实现了我国降低 发病率 及病死率 的战略目标. 该体系成果解决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核心技术问题, 成为我国艾滋病 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推动我国艾滋病防治的进步, 直接减少政府的 总体投入,促进艾滋病高发地区安定祥和,提升了国际影响力.获国家发 明专利
3 项、实用新型专利
2 项、软件著作权
5 项;
省部级科技成果奖
6 项.发表论文
566 篇,被引
4423 次,他引
3425 次,相关论文发表在前沿 期刊 Chin J Integr Med、J Virol 和Sci Rep 等,SCI 收录
34 篇,出版 著作及教材
10 部.为艾滋病防治提出了中国策略与方案,让更多病人有 更多选择,为世界艾滋病的遏制做出了突出贡献.
四、客观评价 项目成果的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以及显著的学术价值、社会经济 价值,得到了相关专家、新闻媒体、应用单位的高度评价. 1.院士评价 张伯礼院士的评价: 围绕着中医临床若干关键问题, 协调多省份医疗 单位采用多学科技术与方法, 从病证结合诊疗体系的构建、 评价、 应用等, 多方面多角度深入研究并获得了显著成效. (附件 21) 陈凯先院士的评价: 本项目开展了艾滋病最常见证型、 最常见合并症 的中药方剂的疗效观察;
对其中医证候、 体征、 实验室检验与疾病的转归、 发展关系等指标进行了量化标准的探索.项目成果具有科学性、创新性, 居于国内同领域领先水平. (附件 22) 吴以岭院士的评价: 较为系统地探讨了艾滋病辨证施治病证结合体系, 丰富了艾滋病基础理论及中医证候规律, 对指导临床辨证施治、 疗效评价 以及新药研发等具有重要意义. (附件 23) 2.专家评价 刘保延研究员等评价(国家 十一五 科技重大专项 无症状 HIV 感染者中医药早期干预研究验收意见) :该课题选题新颖,设计合理,并 且创造性的将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与传统医学辨证施治的方法相结合, 技 术路线清晰,提供的鉴定资料较规范,统计方法使用准确,结果结论真实 可靠,具有科学性、创新性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附件 45) 孙塑伦教授等评价 (成果鉴定: 艾滋病中医基础理论体系构建及临床 应用研究评价意见) :该项目选题科学,设计合理,技术路线清晰,提供 的鉴定资料规范,统计方法使用准确,结果结论可靠,具有科学性、创新 性和实用性,应用前景良好,为指导艾滋病中医药临床辨证论治、疗效评 价、 机理探讨等奠定了基础, 在中医药防治艾滋病领域达到同类研究国际 领先水平. (附件 24) 3.科技查新报告 经中国中医药文献检索中心河南分中心对国内外数据库进行检索, 查 新结论为:除本项目组发表的文献外,未检测出研究整理艾滋病辨证施治 关键技术的研究文献, 未查到探讨艾滋病的中医理论体系研究、 证候规律 总结、 辨证分型的规范, 并制定 《艾滋病中医常见病症辨证施治要点》 《艾 滋病常见病证辨证施治技术指导原则》 ,未查到关于益艾康胶囊和清肺培 元颗粒等制剂的相关研究报道. (附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