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此身滑稽 | 2019-10-12 |
2001年105国道 大修, 他抓住商机承揽了一些工 程, 赚到了人生的 "第一桶金" . 手 里有了钱, 张传道也萌发了在村 里建自来水厂的想法. 后老屯村的地下水含氟量较 高, 口感很差, 过去村民吃水要到 很远的地方去拉, 都抱怨 "水比油 贵" . "我十来岁时, 父亲就想在村 里打井, 让村民用上好水, 但由于 当时技术有限, 打到10多米就打 不动了, 这件事也就这样搁置了 下来. " 张传道介绍, 当时自己年 纪小没帮上什么忙, 但心里一直 记着. 也是从那时起, 心中便萌生 了让村民都能吃上放心水的心愿. 当他将想法告诉父亲时, 父亲 十分激动. 2003年冬天, 张传道自掏腰包 建设的红山头自来水厂开工了, 他的父亲更是忙前忙后, 冒着天 寒, 顶着大雪到施工现场帮忙. 看 到父亲的心愿一点点达成, 张传 道也十分高兴. 自来水厂建成后, 还为后老屯、 燕屯等7个村铺设了 自来水管道. 供水那天, 乡亲们放 起了鞭炮, 乡亲们邀请他说两句, 他却做出了一个惊人的决定 "本村1600多口人吃水全部免单, 王屯 等6个村只收成本费. " "有次管道维修停了两天的 水, 村民们只好先用家中的井水, 一些年龄大的村民就有些水土不 服了, 开始拉肚子. " 他说, 当时自 己就决定, 无论多么困难, 这个水 厂也要开下去. 虽然他的水厂是 该镇唯一一个连年亏损的水厂, 但张传道并无怨言, 这也成为了 他坚持做公益的开端. 一路走来, 张传道靠党的好政策, 加上自身 的努力, 成为当地一名事业有成 的民营企业家, 也让他有了更多 的机会去帮助百姓. 泥泞之路大变样 公益之路还在继续 "要想富, 先修路. " 原来的后 老屯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 , 乡亲们热切地盼望村里能把 大街和胡同修一修, 可是, 巧妇难 为无米之炊, 村集体账面上 "一干 二净" , 咋修? 村干部找到张传道, 想让他帮帮忙. 张传道爽快地答 应了. "你们大胆修就行, 差多少 由我来补. " 最终, 在他的帮助下, 后老屯村修了5条大街、 12条胡同, 他垫付了8万多元. "后老屯村给了我很多美好 的记忆,带给我很多感动,为村里多付出些没什么."张传道告诉记者, 小时候村里每家每户都 很拮据, 当时只有10来岁的他有 次和母亲外出, 回到村里有些饿 了, 正巧碰到了一个邻居. "当时 邻居问我们俩吃饭了吗, 我的母 亲说吃过了,但我不懂事,就说我还没吃饭呢, 邻居就直接从家 里拿了个杂粮锅饼给了我, 虽然 一个锅饼才这么大, 但好多家里 还舍不得吃呢."张传道用手比划着,说到此处满是感激.无论是小时候,还是在他创业的时候, 正是乡亲们这些点点滴滴的 帮助和纯朴的邻里之情, 让他更 有信心和勇气. 如今张传道靠党的好政策, 加上自身的努力, 筹建了徐庄港, 成为当地一名事业有成的民营企 业家. "我们徐庄港毗邻杨西村, 我把杨西村当作我的第二个故乡, 尽量为杨西村的父老乡亲们 做点事. " 张传道说. 2015年至今, 张传道给该村交了4年的水费12 万余元;
杨西村大街坑洼不平, 他 拿出8万多元进行修缮, 解决了当 地村民的出行难题. 不知不觉, 张传道的公益之 路已走过15个春秋, 说起公益事 业, 他表示, 谁都会遇到个难事, 作为企业应该去履行社会责任, 帮他们一把. 文/图
本报记者 唐首政 通讯员 胡宝军 王友芹 走进嘉祥县金屯镇后老屯村, 一条条干净整洁的柏油路映入眼帘. 十几年前, 这里见 不到一条畅通的路, 村民还只能喝地表水, 而改变这一切的, 正是村民张传道. 不仅如此, 村里收保洁费他赞助, 还自掏腰包慰问贫困户……如今, 52岁的张传道已为后老屯村做了 15年公益. 张传道(左)和同事讨论建设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