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huangshuowei01 | 2019-10-12 |
1 - 第一部分 发展目标、定位与策略
3 -
第一章 发展目标与定位.
3 -
第二章 发展战略与举措.4 - 第二部分 空间布局
7 -
第三章 生态控制与空间管制.7 -
第四章 城镇空间布局.8 -
第五章 城镇规模与功能.10 - 第三部分 支撑体系
12 -
第六章 生态修复与环境保护.12 -
第七章 产业发展与布局.15 -
第八章 文化与旅游发展.17 -
第九章 综合交通体系.20 -
第十章 城乡公共服务设施.21 - 第十一章 绿色市政设施.24 - 第四部分 分区段发展指引
25 - 第十二章 榆林北片区.25 - 第十三章 榆林南和延安片区.28 - 第十四章 渭南片区.31 - 第五部分 区域协调
34 - 第六部分 近期行动计划
37 - 第七部分 规划实施保障
42 - 第十五章 健全规划实施的制度保障.42 - 第十六章 扩展规划实施的资金保障.43 - 第十七章 加强建设沿黄文化共同体.45 - 图集
46 - -
1 - 总则 第1条 编制目的 落实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的要求,立足于生态优先、文 化传承、分区发展,对陕西省沿黄地区已有规划、建设进行 统筹,优化城镇布局,推动多元产业发展,实现陕西省沿黄 地区振兴. 第2条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按照 五位 一体 总体布局和新常态下的发展要求,坚持 以人为本、四 化同步、 优化布局、 生态文明、 文化传承 的新型城镇化道路, 围绕生态文明建设、文化传承与发展等重点任务,以 城乡 政策一致、规划建设一体、公共服务均等、收入水平相当 的城乡统筹发展方式,全面提高沿黄地区城镇化质量,确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3条 规划依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 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 年) (3) 《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建设部,建规〔2005〕146 号) (4)《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 路的愿景与行动》(国家发展改革委 外交部 商务部,2015 -
2 - 年) (5)《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2007 年) (6) 《全国生态功能区划(修编版)》 (2015 年修订) (7)《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8)《关中-天水经济区发展规划》(2009 年) (9)《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2012-2020 年)》 (10)《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2012-2020 年)》 (11)《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合作规划》(2014 年) (12)《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2013 年) (13)《陕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 (14)《陕西省生态功能区划》(2004 年) (15)《陕西省城镇体系规划(2006-2020 年)》 (16)《关中城市群建设规划(2008-2020 年)》 (17)《关于黄河可供水量分配方案的报告》(国办发 〔1987〕61 号) (18) 《吕梁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 年)》 (19)《黄河沿岸土石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 (2011-2020 年)》 (20)渭南市、延安市、榆林市及沿黄各县(市)城市 总体规划 (21)国家、省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 -
3 - 第4条 规划年限 规划期限:2015―2030 年 规划近期:2015―2020 年 规划远期:2021―2030 年第5条 规划范围 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渭南市的潼关县、 大荔县、 合阳县、 韩城市,延安市的宜川县、延长县、延川县,榆林市的清涧 县、吴堡县、绥德县、佳县、神木市、府谷县,共13 个县 (市),总面积 2.98 万平方公里. 第一部分 发展目标、定位与策略
第一章 发展目标与定位 第6条 发展目标 围绕生态文明、文化传承与发展两大重点任务,集生态 文明、文化旅游、新型特色城镇化、区域合作为一体,以特 色发展、产业提升、城镇集聚为主要动力,加快推进陕西省 沿黄地区振兴和全省同步实现小康. 第7条 发展定位 黄河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区;
新型城镇化特色试验区;
秦晋区域合作示范区. -
4 - 第8条 黄河中游生态文明示范区 结合陕西省沿黄地区国家重要生态功能区的定位,加大 生态修复、环境保护力度,保障生态环境建设与城镇经济发 展相协调. 第9条 黄河文化旅游特色发展区 结合陕西省沿黄地区多元地域文化特征,打造黄河湿地 景观区、黄河大峡谷奇观区、秦晋文化旅游综合区、晋陕蒙 旅游文化区四大文化旅游发展区,彰显和传承黄河历史文化. 第10条新型城镇化特色试验区 在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通过多元产业发展和户籍制度 改革,制定陕西省沿黄地区差异化的城镇化发展路径,提升 城镇化水平,优化城镇空间结构,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形成融合生态保护、文化传承和城镇建设为一体的复合发展 体系,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第11条秦晋区域合作示范区 贯彻呼包银榆经济区发展规划、晋陕豫黄河金三角区域 合作规划、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等区域规划的要求,促 进区域公共服务、市场统一开放和生态环境共同治理,努力 探索两省交界地区合作发展的有效途径.
第二章 发展战略与举措 第12条集成生态文化资源,共建秦晋黄河国家公园 (1) 建设生态文明, 推进绿色发展. 把生态文明理念全 面融入城镇化进程,着力推进绿色、循环、低碳发展,节约 -
5 - 集约利用土地、水、能源等资源,尽量减少对自然的干扰和 损害,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生活方式和城镇建设运营模式. (2) 挖掘历史文化资源, 彰显人文特质. 建立基于文化 资源保护、文化源脉整理的文化发展总体框架,完整全面保 护文化遗存, 明确文脉主体特征, 加快建设各层级文化品牌、 民俗风情精品工程,传承和彰显黄河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 精神. (3)发展特色旅游,加强文化传播.以文化为源,划定 文化旅游分区,形成特色旅游为主,影视、文学、演艺等媒 介为辅的文化传播途径,进一步激活文化产业活力,实现资 源效益的最大化,促进沿黄地区文化旅游产业的整体发展. (4) 建设秦晋黄河国家公园, 擦亮黄河生态文化品牌. 统筹陕西、 山西两省沿黄地区自然生态资源, 以佳县-吴堡-清涧-延川-延长-宜川为主体,推动秦晋黄河国家公园试点计划, 创建世界级 黄河峡谷 生态、景观、文化品牌. 第13条制定差异化城镇化发展路径 (1)榆林北片区(神木-府谷区段),以绿色能源化工 和新型城镇化双轮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产城 融合, 加快培育榆林-神木-府谷城镇群, 着力打造神木、 府谷 两个区域副中心城市,促进人口向县(市)、镇两级集聚, 加大公共服务投入,提升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2)榆林南和延安片区(佳县-宜川区段),以生态文 明建设、 区域协同发展为重点, 围绕秦晋黄河国家公园建设, -
6 - 加快推进城乡统筹步伐,促进人口向延安、榆林等区域中心 城市集聚,培育绥德区域副中心城市,提升人口吸纳和综合 服务能力,县城、镇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集聚点,发展一批 重点城镇,创建一批特色小镇与特色村落,形成 生态-旅游 -农业-城镇 的复合型发展体系. (3)渭南片区(韩城-潼关区段),重点加快现代产业 平台的整合与升级,拓展高新技术产业链,积极引进劳动密 集型产业,完善现代产业体系.进一步强心育极,强化渭南 区域中心城市地位,加快培育大荔、韩城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