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sunny爹 2019-08-11
2002 年第

3 期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No.

3 ,

2002 第29 卷Journal of the Central University for Nationalities Vol.

29 (总第

142 期)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General No.

142 云南民间制陶技术的调查研究 杨莉(云南民族博物馆 , 云南 昆明 650228) 〔 摘要〕 制陶是人类普遍的造物活动.云南的一些少数民族至今还保留了较为原始的制 陶工具及制陶方法 , 这对复原中国古代的制陶技术及研究制陶工艺发展史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关键词〕 云南 ;

少数民族 ;

制陶 〔 中图分类号〕C91215 〔 文献标识码〕A 〔 文章编号〕100528575 (2002)

0320035205 〔 收稿日期〕2001206219 〔 作者简介〕杨莉(1967 ― ) , 女 (苗族) , 云南省宾川县人.云南民族博物馆副研究馆员. 制陶是人类早期十分普遍的造物活动.在云南 , 至今仍保留着从手制到轮制 , 从无窑到 有窑的各种制陶技术.本文结合对傣、藏、汉等民族制陶技术的调查 , 对云南民间的几种制 陶技术进行比较研究 , 并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错误之处 , 还望方家不吝赐教.

一、傣族的原始制陶技术 临沧地区耿马县勐永镇的城子寨 , 是一个傣族聚居的村落 , 村中至今尚保留着原始的制 陶技术 , 有10 余户人家从事制陶 , 陶工多为中老年女性.所产陶器多系罐、壶、碗之类的 生活用具 , 也有少量宗教用具. 城子寨制陶尚处于手制阶段 , 工具多为竹木制品 , 有方形木垫板、木拍、竹拍、长方形 竹刮刀、卵石、布条等.陶土取自村外一个干涸的水塘 , 以人力杵碓舂细过筛 , 掺入砂料加 水用杵棒舂捣 , 以增强可塑性.塑坯采用泥条盘筑成型法.陶工将木垫板置于膝上 , 取泥搓 成泥条 , 一圈圈向上盘筑.由于没有陶轮 , 只能将木板不时转换方向 , 慢慢塑成圆形的初 坯,达到所需高度后 , 用竹刀修平口沿 , 用竹刮抹平内部泥条痕迹 , 并用湿布抛光.旋置一 旁晾到半干 , 取掉木板 , 将初坯放到膝上 , 内衬卵石 , 外用竹拍或木拍拍打 , 直至修整出所 需的器形.器物的耳、嘴则在最后用手捏粘上去.所产陶器均为素面的 , 未见饰纹. 陶器的烧成采用露天平地堆烧的方法 , 一般在街天的头一天傍晚进行 , 为节省燃料 , 多 是几户合烧.在平地上铺一层稻草 , 再铺一层碎柴 , 将陶坯侧着层层码放在碎柴上 (一次可 烧百余件) , 最后在外层覆盖上一层厚厚的稻草.从草堆侧面顺风点火 , 大约要烧

2 个小时 左右.火灭后 , 放置一夜.次日早晨 , 扒开草灰 , 取出成品前往集市交易.陶色呈橙红色. 曼斗寨位于西双版纳景洪城东的澜沧江之滨 , 其制陶技术在当地颇负盛名.陶工亦多为 中老年女性.陶土取自澜沧江边的台地 , 晒干后放入脚碓舂细 , 过筛掺入砂料加水揉炼.揉 好的泥团集中堆放 , 盖上湿布 , 放置

4 个小时以上 , 使之充分发酵 , 以增强可塑性.塑坯采

5 3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用慢轮泥条盘筑法.工具有陶轮、木拍 (包括光面与刻纹两类) 、竹刀、长方形带柄木刮、 半圆木刮、卵石、布条等.陶轮由两个部分组成 , 下部为木立轴 , 挖坑固定于地下.上部为 一面径约

25 厘米、厚度约

15 厘米的倒截圆锥体陶轮 , 底部中间挖一方孔 , 插入一段竹管 , 套到立轴桩头上 , 使其能够自由旋转.为便于蹬动 , 有的陶工还在陶轮底部刻上齿轮.塑坯 时,先在陶轮上抹少许草木灰 , 拍压出圆形器底 , 接着以左脚拇指蹬动陶轮 , 按顺时针方向 徐徐转动 , 右手拿泥条与坯底粘连 (连接处以泥条从内贴衬) , 向上层层盘筑.筑到所需高 度后 , 用竹刀修平口沿 , 并用湿布抛光 , 再用木刮抹平泥条痕迹 , 并修整出大概的轮廓 , 取 下初坯 , 放置一旁晾晒.初坯半干时 , 再进行整形加工 , 小的就放在膝上整形 , 大的则还需 放在陶轮上.将下腹部削薄 , 内衬卵石 , 外用光面木拍拍打.鼓腹圆底的器物要经过这道工 序才能成型. 据陶工述说 , 用木拍拍打 , 可使坯壁坚固 , 不易破裂.陶器的饰纹有刻划纹、压印纹与拍 印纹三种.刻划用竹刀完成 , 多见水波纹 , 用于装饰器物的颈部.压印纹以刻纹木模压印上 去,点状纹、联珠纹、花瓣纹等 , 用于装饰器物口沿及颈部 , 象纹用于装饰油灯底座.大部分 器物的纹饰是拍印的 , 其方法是用刻纹木拍拍打外壁 , 多见蓝纹、方格纹、云纹 , 用于装饰器 物腹部和周身.装饰完成后 , 用湿布将内壁通体抹一遍 , 抛光内壁 , 并堵塞小的孔隙. 陶器的烧成方式比较特别 , 采用平地封泥的烧成方式.窑床就设在干栏建筑的下层 , 用 长木柴拼成 , 长约

215 米,宽约

112 米,中间铺上碎柴与玉米棒芯 , 将陶坯侧着层层码放在 上面 (一次可烧

30 件左右) , 四周覆盖一层厚厚的稻草 , 然后用泥浆涂封 , 形成薄泥壳窑 体,随后在四角下方扒出点火口 , 点火后封闭点火口 , 并在窑体顶部戳几个出烟孔.陶工不 时察看一下火势 , 视泥壳的干燥程度 , 对火力太旺的部位 , 封住出烟孔 ;

火力不够的部位 , 再开出两个出烟孔 , 使其燃烧均衡.24 小时后 , 窑体坍塌过半 , 便可以出窑了.陶器呈橙 红色 , 色泽均匀. ①

二、佤族的原始制陶技术

20 世纪五六十年代 , 思茅地区西盟县翁戛科乡科来寨有

10 余户佤族从事制陶.该寨靠 近孟连 , 制陶技术学自傣族 , 制陶全由男子进行 , 工具极其简单 , 只有木垫板、木拍、卵石、 圈、水槽等几种.陶土取自南卡江边 , 塑坯采用泥条盘筑法 , 尚未使用陶轮 , 纹饰有 蓝纹与方格纹两种.陶器的烧成在露天进行 , 每次大约可烧

20 个.品种有 5~6 种,多为土 锅、酒罐、煨罐一类的日常生活用具. [1]

20 世纪末期 , 佤族的制陶技术已经失传 , 仅有少量制陶工具遗存.

三、藏族的原始制陶技术 迪庆州中甸县尼西乡的多依古村以制作黑陶而闻名.村中

29 户藏族人家中就有

10 余户 从事制陶 , 作坊就设在藏式三层民居中层的灶房旁 , 从业者均为男性. 藏族的制陶也处于手制阶段 , 工具有木垫板、木锤、木拍、木刮等.陶土由黄泥、白土 和细砂配比而成 , 用木锤敲细过筛 , 加水揉炼.陶工席地而坐 , 面前放一长条形木板作案 子,在上面拍出器物圆底 , 再挪到圆底方面木垫板上.取适量泥团 , 搓成泥条 , 拍成长条

6 3 ① 有关耿马傣族制陶的资料 , 由笔者的同事杨兆麟老师提供 , 在此表示感谢. ? 1994-2007 China Academic Journal Electronic Publishing House. All rights reserved. http://www.cnki.net 形,围拢粘合到器底上 , 连接处用泥条从内贴衬 , 如此层层围合筑高 , 形成桶坯.接着用手 捏出大体轮廓 , 以左手垫内 , 按顺时针方向转动陶坯 , 带动圆底木垫板在案子上作大圆心转 动,同时右手执拍拍打外壁 , 使之坚固、平滑.器物的嘴、耳或执手 , 另外捏塑粘合上去 , 再用木刮、木拍修整平滑. 陶坯塑成后 , 将碎小的圆形白瓷片贴于坯表 , 构成图案 , 用木刮刮压 , 使之嵌入坯壁 , 再 用湿布抛光口沿及坯壁 , 并抹去瓷片上的泥痕.器物肩部常刻划盘长纹 , 器耳则通常捏塑成 龙、凤等瑞兽造型 , 极富装饰性.为防止陶坯龟裂变形 , 陶坯用塑料薄膜封盖于通风条件较好 的室内一段时间后 , 才放到火塘上方烘干 , 或置于阳光下晒干.陶器的烧成采用露天平地堆烧 的方法.在平地上铺一层木屑 , 其上层层码放陶坯 (一次可烧百余件) , 中间穿置几根木柴 , 四周盖满木柴 , 外围底部再盖上一层木屑.点燃木屑 , 火由外而内引燃.旺火烧四五十分钟 , 不待火燃尽 , 用木棒将陶器挑出 , 埋于锯末堆中 , 作渗碳处理 , 从而得到黑色的陶器.为防止 裂漏 , 在初次使用前 , 要作两次复烧 , 并盛入淘米水或酥油茶 , 以堵塞小的孔隙. ①

四、汉族的制陶技术 文山州砚山县城关镇窑上村 , 居住着

300 多户汉族 , 几乎家家户户都制作陶器 , 陶工均 为男性.全州只有这个村子制陶 , 产品销往全州各地 , 多为坛、罐、瓶、花盆一类的生活用 具,........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