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2019-08-12
3 专刊专刊2019年6月3日 星期一 责任编辑 王健 继承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师市第四届 小小讲解员 演讲比赛演讲稿选登 编者按 飞扬的青春, 吟诵难忘的岁月, 熟悉的旋律, 演绎时代的华章.

日前, 由师市党委宣传部、 教育局、 关工委、 团 委联合主办, 博物馆承办、 五家渠三小协办的 继承革命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 师市第四届 小小讲解员 演讲比赛决 赛成功举办.师市6所学校的24名选手仪表端庄、 精神振奋、 声情并茂地讴歌了革命先烈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的 丰功伟绩, 激情澎湃地讲述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 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 营造了广大青少年争做红色基因的传承者 和践行者的良好氛围. 今天, 本版选登几篇参赛选手的演讲稿, 与读者分享. 我的家乡在一六团, 也叫马 桥. 我是马桥土生土长的兵四代, 常 听老一辈讲马桥的过去. 我的奶奶是在

20 世纪

50 年代来 的新疆.奶奶说那时的日子很苦很 苦.茫茫的大戈壁, 没有山, 没有水, 也没有人烟, 天和地都是浑黄一体. 住的是地窝子, 吃的是窝窝头、 野菜, 喝的是雪水, 没有车可以坐, 只能靠两 条腿;

没有新衣服可以穿, 有的只是补 丁打补丁的衣裳.他们的任务是修建 大海子水库.没有机械, 只有手和镐, 红柳筐和推推车.一年四季战斗在水 库. 爷爷奶奶那一代人, 住上了低矮 的平房, 一排一排整齐排列, 没有栅 栏, 没有院墙.爷爷是个农机手, 开着 当时最先进的拖拉机――东方红, 没 日没夜地开垦着荒芜的土地.新开垦 的土地需要用沙子改良土壤.寒冷的 冬天, 冷到彻骨, 穿着破旧的大衣, 在 沙漠上一锹一锹, 往拖拉机的车斗上 卖力地装沙子.运到地里, 再一锹一 锹卸下来, 手磨出了血泡, 也不停歇. 就这样, 爷爷一个冬天都在戈壁沙漠 中与风雪为伴. 我的爸爸是一名普通职工.如今, 土地里的活基本都是由机械完成 的, 不再像老一辈那样, 只能用人力. 爸爸响应国家政策――退耕还林, 在 古尔班通古特的沙漠边缘种下一片片 挺拔的白杨, 就像一道道绿色的屏障, 保护着我们的团场. 荒凉冷落的马桥, 如今变了样. 看, 条田林网、 绿色屏障, 宽阔的 交通, 车来人往;

水渠泵站, 流水潺潺, 住宅小区, 鸟语花香;

电脑宽带, 家家 联网;

赛车轿车, 文明小康. 看, 马桥新建的公园、 车站、 养 老院、 宾馆等, 错落有致地分布在中 心路的两旁;

新落成的幼儿园外观醒 目, 新城、 古韵、 幸福里居民小区拔地 而起. 看, 中心道宽阔的柏油路边, 洁 净的人行道上, 到处是散步的人群;

篮 球场上辗转跳跃的青年, 健身器上演 示着各种健身花样的老人, 还有在广 场上翩翩起舞的舞者们. 看, 学校的小学楼和中学楼遥遥 相望, 室内体育馆、 风雨操场改变了以 前的尘土飞扬, 校内的绿化被称为马 桥的小公园, 信息化的教学手段成为 学子们拓展视野的又一扇窗. 看, 金秋十月, 金灿灿的胡杨、 银 色的棉花海洋、 沧桑古朴的古城墙交 织构成一幅 大漠孤烟直, 长河落日 圆 的军垦风光. 一个荒芜的、 三到头的边远团 场, 在党的正确领导下, 在师市党委的 关心和支持下, 逐步建成了一个具有 特色的马桥新镇.马桥日新月异的变 化这都应归功于伟大的祖国、 伟大的 党.我们不得不从心底感谢我们伟大 的祖国, 感谢我们伟大的党, 让我们的 生活美好而健康, 让我们的成长快乐 而茁壮. 作为新时代的兵四代, 我们不能 辜负祖国和党的培养, 不能辜负兵师 党委的关怀, 不能辜负老一辈的期望, 秉承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的信念, 好好学习, 用行动来感恩祖国、 感恩 党, 为祖国傲立于世界之巅, 为新疆的 繁荣、 兵师的发展, 家乡的建设, 作出 自己应有的贡献. 马桥故城展新颜 五家渠二中 牛嘉逸 有人说, 这是一个缺少英雄的时 代, 没有战争, 没有硝烟;

还有人说, 这 是一个很少需要牺牲的时代, 奉献是 英雄和楷模们的事情, 不是普通人所 能做到的, 其实这是对奉献的误解. 我今天向大家介绍的就是我们身边普 普通通的养老院工作者张新玲阿姨, 她甘于奉献、 几十年如一日坚守在岗 位上. 张新玲在一二团敬老院工作 了20多个年头.20多年来, 她集管理 员、 采购员、 炊事员、 护士、 保姆诸多角 色于一身, 她把每一位老人都当作自 己的亲生父母, 小到头痛脑热、 冷暖饥 渴、 吃喝拉撒、 洗澡换衣, 大到出走不 归、 大病住院、 亡故送终, 至于像喂水 喂饭、 端屎倒尿, 已经是再寻常不过的 事了.

2010 年3月,

47 岁的残疾人李学 林被诊断为肝肿瘤, 胸腔积水, 还患有 乙肝, 属于重症传染病人, 医院将他隔 离了.为了照顾李学林, 张新玲在老 人旁边支了个床, 白天黑夜地陪着 他.李学林躺在床上不能动, 她就跪 着扶他起来, 给他喂药、 喂饭.老人呼 吸困难, 如厕困难, 她还用手给他抠 痰、 抠便, 还把满是屎尿的床单、 裤子 洗得干干净净, 根本没有顾及他是一 个传染病人.就这样, 她一连四天没 有合眼.当她知道李学林没有多少日 子了, 就把李学林接回敬老院, 他想吃 什么都尽全力满足. 有人问张新玲, 伺候老人和病人 的事, 既单调乏味又琐碎麻烦, 你是怎 么坚持下来的? 张新玲说: 我很喜欢这份工作, 因为我喜欢跟老人们在一起.人都有 老的一天, 所以要善待老人.但老人 有时又像小孩, 所以叫 '

老小孩'

, 对待 老人要有耐心, 但关键是对他们要有 感情. 大爱无亲疏, 高龄皆父母.张新 玲用一颗慈爱、 善良的心, 用超越血缘 和亲情的爱, 温暖着敬老院里的每一 位老人, 谱写着平常而又不平凡的人 生交响曲, 践行着中华民族尊老、 敬老 的传统美德. 每逢节假日, 张新玲都要给老人 们改善生活, 包饺子, 做十几个菜, 让 老人们围在一起, 过个节.而自己在 敬老院的

20 多年里却几乎没有休息 过, 大年三

十、 大年初一, 值班表上永 远排的都是她.7300 多个日子里, 她 亲手送走了

68 位与自己没有任何血 缘关系的老人. 在大西北浩瀚的沙漠和广阔的 绿洲上, 生长着一种植物, 它貌不出 众, 却生命力顽强, 它不张扬, 把根深 深扎进泥土里, 它的叶子可以入药治 病, 它的花很小, 却温馨悠远, 沁人心 脾, 它果实不大, 却甘甜如蜜, 滋养人 心, 它就是沙枣树, 张新玲就是这样一 株沙枣树. 奉献的实质是人人为我, 我为人 人.奉献使人充实, 使人快乐, 使人高 尚.奉献就在人间, 就在身边. 超越血缘和亲情的爱 一二团学校 靳珂轩 从小妈妈教我唱 《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 , 让我懂得了一个道 理, 没有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赶走 侵略者, 建立新中国, 就没有我们今 天的幸福生活. 没有共产党, 今天我们怎能坐 在宁静的教室里听课?没有共产 党, 我们怎能在蓝天白云下欢乐地 唱歌跳舞?没有共产党, 我们怎能 在宽阔的操场上驰骋奔跑?吃水不 忘挖井人, 我幼小的心灵里早已经 播下了红色的种子.我们要感恩伟 大的中国共产党, 是她带领我们走 向民族复兴, 实现中国梦. 我们学校每周一都要举行升国 旗仪式, 全校同学在操场上整齐列 队, 举起右手向国旗庄严行队礼, 每 当国歌激昂的旋律响起, 我的心里 就涌起一股强烈的爱国情怀.古往 今来, 有多少革命先烈, 仁人志士, 为了国家的独立和领土完整, 抛头 颅洒热血, 奋勇抗争, 换来了我们今 天的美好生活.爱党爱国爱社会主 义是我们少年儿童的共同心声.五 星红旗迎风飘扬的情景, 牢牢刻在 了我的脑海中, 永不磨灭. 当我加入少先队的时候, 老师 深情地告诉我们: 同学们, 你们知 道吗, 你们佩戴的红领巾是烈士的 鲜血染红的, 你们要好好学习, 掌握 知识, 报效祖国, 才能不辜负烈士们 的期望. 从那一刻起, 我深深懂得了红 领巾的意义, 红领巾引领着我们、 激 励着我们, 将来, 我们要担负起时代 赋予的重任.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

70 周年, 我 们全家共同收看了中央电视台制作 的大型特别节目 《还看今朝・新疆 篇》 , 短片里展示了我们师市团场的 现代化农业, 我看到团场一望无际 的棉海, 采棉机行驶过程中, 边走边 下 蛋 , 一个个棉花 蛋 排列在棉 田, 壮观整齐.再看机械化采摘番 茄, 红艳艳的番茄, 如流水般跑进机 车车斗, 堆成一个个红色的小山. 那无边的棉海, 奔跑的番茄, 伴随着 《我爱你中国》 的动人旋律, 让我们 热泪盈眶, 激动不已. 我们怎能不为兵团点赞?我们 怎能不为师市点赞?我们怎能不为 家乡点赞?我们怎能不为生活在这 片土地上的人们喝彩! 我是军垦第三代, 我为爷爷奶 奶、 爸爸妈妈感到骄傲自豪, 当年他 们来到这里战天斗地, 靠着人拉肩 扛开荒种地, 喝的是盐碱水, 吃的是 窝窝头, 住的是地窝子, 60多年过去 了, 昔日的荒滩变成了肥沃的良田, 地窝子变成了拔地而起的新楼房, 泥泞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笔直的柏油 路, 六师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 座崭新的军垦新城展现在世人的面 前, 这就是我的家乡――五家渠. 我们是军垦事业的接班人, 我 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 我们要将兵 团精神发扬光大, 我们要将红色基 因代代相传! 我们是军垦事业的接班人 五家渠三小 石芸莱 爷爷是

20 世纪

50 年代来农场的 老军垦.刚到共青团农场时, 爷爷被 分配在远离团部的连队工作, 吃的是 水煮菜, 走的是坑洼的土路, 住的是地 窝子.听爷爷这样说, 我吃惊地问: 条件这么差, 怎么生活呀? 爷爷说: 这已经不错了, 还有许多人一家三代 住在一个地窝子里, 又黑又潮, 又挤又 吵.直到七八十年代, 职工才陆续搬 入土木结构住房, 但职工住房人均面 积仅十几平方米.

2009 年, 农场建起 了保障性住房, 我们家搬进了三室两 厅的新楼房. 爷爷经历了从地窝子到土块房, 从土块房到砖房再到楼房的过程.他 高兴地说: 现在的住宿条件和以前相 比真是天壤之别, 这可是以前做梦都 不敢想的事. 不仅如此, 农场道路硬 化工程不断完善, 从以前坑洼的土路 变成了宽阔的柏油路, 再也不用过以 前那种下雨就是两脚泥的烦心生活 了!爷爷激动地说: 能有这样的幸福 生活, 我打心里感谢伟大祖国、 伟大的 党!看我现在的晚年生活多幸福呀! 不愁吃、 不愁喝, 每天在老年活动中心 参加各种活动, 下棋、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