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kr9梯 | 2019-10-13 |
第一章 生态文明建设基础条件 盐城市位于江苏沿海中部,北纬 32°34'
~34°28'
,东经 119°27'
~120°54'
,东濒黄海,南与南通毗邻,西与扬州、淮阴 相连,北与连云港接壤.
全市土地总面积
16932 平方公里,沿海 滩涂面积 45.53 万公顷,海岸线长
582 公里,是全省沿海重要的 增长极, 1+3 发展布局中的重要发展区域. 1.1 生态文明建设优势 (1)独特的自然禀赋.盐城市位于黄海之滨,湿地生态资 源得天独厚,建有珍禽和麋鹿两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全市湿地 总面积为 769010.47 公顷,占全省湿地面积 27%,其中沼泽湿地 521.77 公顷、湖泊湿地 3014.19 公顷、河流湿地 35501.3 公顷、 人工湿地 198776.3 公顷和近海与海岸湿地 531196.91 公顷. 东部 海岸线长
582 公里, 占全省海岸线总长度的 56%. 沿海滩涂面积 45.33 万公顷,占江苏省沿海滩涂总面积的 70%,是我国面积最 大的沿海滩涂. 西部地处里下河地区腹地, 地势低平、 河流纵横、 湖泊众多,大纵湖、九龙口、马家荡等湖泊水域面积近百平方公 里,是典型的湖型湖泊. (2)日益雄厚的经济条件.2017 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 5082.7 亿元,同比增长 6.8%,地方一般预算财政收入达 360.02 亿元,三次产业比例调整到 11.1:44.4:44.5,第三产业比重首 次超过第二产业,实现了从 二三一 到 三二一 的重大转变.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首次超过
1 万美元,同比增长 6.7%.城镇居 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
6 项指标增幅位居全省前列,地区生产总 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等
7 项指标总量位居苏北苏中前列.新能 源、节能环保、大数据、智能终端、高端装备和新材料等战略性 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盐城已经进入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日益雄 厚的经济条件,为生态文明建设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3)不断凸显的区位优势.盐城位于全国、全省沿海中部, 北连环渤海湾经济区和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 南接长三角经济区 核心区, 与港台直航, 东临东北亚经济区, 与日韩两国隔海相望, 是 一带一路 与长江经济带连接点、江苏沿海中心枢纽,沿海 开放开发的重要窗口城市.随着全省 1+3 功能区布局和 一 带一路 战略的深入实施,盐城市 东向出海、南向融合、西向 拓展、北向联动 的进程不断加快,各类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速 推进,海陆空 三位一体 的交通格局逐步呈现,区位优势的不 断凸显,给盐城带来更多的人力、智力和财力资源. (4)扎实的工作基础. 十二五 期间,盐城深入开展生态 示范创建工作,盐城市建成省级生态市,东台、大丰、建湖、盐 都建成国家级生态县(市、区) ,亭湖、阜宁、射阳、滨海建成 省级生态县(区) ,响水通过省级生态县验收;
盐城经济技术开 发区建成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通过生态示范创建,市、县生态 文明建设组织领导体系不断完善,全市转型升级进程不断加快, 自然生态保护工作取得实效, 基本实现城乡垃圾收运体系和乡镇 污水处理设施的全覆盖, 为建设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社会奠定了 坚实的基础. 1.2 生态文明建设机遇 (1)从国家和省级层面来看,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日益 完善,为盐城市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指明了方向.习近平生态文 明思想的形成, 为我国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提供了科学 指南.中央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 《生态文 明体制改革总体方案》和《关于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坚决打好 污染防治攻坚战的意见》 ,基本形成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顶层设计 框架.省委、省政府制定出台《江苏省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 案》 ,明确要求 下大力气补齐拉长生态环境这个突出短板,坚 持用最严格的制度、最严密的法治保护生态环境,实现高质量的 生态环境,把江苏建设得更加令人向往 ,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 计不断完善,制度体系建设不断增强,为盐城建设生态文明示范 区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2)从盐城自身发展阶段来看, 两海两绿 的发展路径, 不断开辟盐城生态文明建设的新境界.近年来,特别是市委七届 六次全会以来, 市委、 市政府更加注重经济社会发展的生态导向, 加强顶层设计,科学统筹谋划,提出 两高 目标、 三市 发 展战略和 两海 两绿 发展路径,在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中积 极破题,对盐城新一轮改革发展进行整体布局,积极探索增长与 转型、经济与生态、建设与民生良性互动的发展路径,生态文明 建设已经全面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中, 生态绿色发展理念 已经成为共识,生态盐城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3)从人民群众的普遍诉求来看,公众环保意识的增强, 为环保工作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实的社会基础. 随着公众环境 意识不断提升,对良好生态环境的诉求日益强烈.通过大力宣传 环境保护的新观念、新知识,实施公益环保、生态创建等系列活 动,引导公众积极投身环保实践,自觉参与建设生态文明, 绿 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逐渐 成为广大群众的志愿行动和自觉行为, 生态文明建设的社会基础 不断夯实. 1.3 主要困难与挑战 (1)生态空间有待进一步优化.盐城拥有亚洲大陆边缘最 大的海岸型湿地, 承担着为全省提供丰富生态产品和海洋生态空 间保护的双重任务.作为农业大市,盐城也承担着全省耕地异地 补充和动态平衡的重要任务,加上人口、城市化和工业化三大高 峰,城镇住宅、各类公共基础设施用地需求量不断增加,部分地 区土地资源供需紧张,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压力下,守住 生态 、 耕地 、 开发强度 三道红线的压力不断加剧. (2)经济增长和产业转型升级的压力叠加.盐城市产业结 构偏重,传统工业比重相对较高,且传统工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 企业数量占 79%, 技术密集型及高新技术产业相对薄弱. 从污染 物排放量上看,造纸和纸制品业、纺织业及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 制造业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合计占全市工业排放总量的 56.7%.在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过程中,随着钢铁、化工等产业向沿海地区转 移,也将对沿海地区环境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总的来看,高投 入、高消耗、高排放的粗放型增长方式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转 变,城市发展与资源环境矛盾依然严峻. (3)生态环境质量有待进一步改善.大气环境质量进一步 改善的难度加大,在颗粒物污染尚未根本解决的同时,臭氧污染 呈逐步加重趋势,挥发性有机物治理刻不容缓.水环境质量不容 乐观,国控断面中尚未全面达到 III 类水标准,通榆河部分断面 还不能稳定达标.陆海统筹治理的机制还不完善,灌河、王港河 等部分入海河流水质达标难度较大, 近岸海域达到第一类和第二 类的比例偏低.土壤环境质量底数还不清楚.部分化工企业规模 小、层次低、管理水平不高,危险废弃物管理有待加强,环境风 险不容忽视. (4)生态文明制度尚不健全.生态文明建设制度体系建设 处于起步阶段,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