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旋风 2019-07-31
1 总论 1.

1 任务背景 根据国务院关于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的要求,以 节约型、集约型、生态型 产业体系为特点, 大力推进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颁布的 《关于印发安徽省第二批循环经济试点名单的通知》(发改地区[2007]1320号) 文,见附件一)将阜阳颍上循环经济园列为全省9个循环经济试点园区之一,计 划实施循环经济试点建设;

与此同时安徽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制定的《安徽省煤 化工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 (2007年11月)也明确阜阳煤化工产业将主要位于颍 上县,将颍上循环经济园区打造成一个煤化工基地. 颍上县人民政府于2006年12月委托石油和化学工业规划院编制完成 《阜阳颍 上循环经济园区总体规划》,颍上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5月以颍政秘[2008]36号文《关于阜阳颍上循环经济园总体规划的批复》 (见附件二) 同意该规划的实施;

2008年2月颍上县人民政府委托安徽省城乡规划设计院、石油和化工规划院和东 华工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编制完成《阜阳颍上循环经济园区一期控制性详细规 划》,颍上县人民政府于2008年5月以颍政秘[2008]37号文《关于阜阳颍上循环 经济园一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批复》(见附件三)同意该规划的实施;

2008年3 月, 颍上县人民政府委托安徽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开展《阜阳颍上循环经济园区一 期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颍上县环保局于2009年7月以颍环建 [2009]49号文《关于阜阳颍上循环经济园一期控制详细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 查意见》(见附件四)原则同意循环经济园一期控制详细规划的实施. 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我省化工产业健康发展的意见》 (皖 政办[2012]57号)要求,化工项目均应进入化工集中区,县区的化工集中区由市 级人民政府批准.颍上县循环经济产业园区是阜阳市煤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 分,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圈与中部区域的结合部,面向广阔的市场,建设适当规 模的 能源―化工―材料暨生态工业化综合利用 项目, 是推进能源化工产业经济 发展的良好切入点,同时也将借助 承东启西 区域优势,发挥更大地辐射功能作 用.阜阳市人民政府于2015年3月以阜政秘[2015]36号文《阜阳市人民政府关于 设立阜阳颍上循环经济园化工集中区的批复》(见附件五),同意设立阜阳颍上 循环经济园化工集中区;

2015年5月,颍上循环经济园管委会委托安徽显闰环境 工程有限公司开展 《阜阳颍上循环经济园化工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评》的环境 影响评价工作,阜阳市环保局于2016年6月以阜环函[2016]293号文《关于阜阳颍 上循环经济园化工集中区总体发展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审查意见》 (见附件六) 原则同意循环经济园化工集中区发展规划的实施. 现行颍上循环经济园总体规划获准批复以来, 颍上县循环经济园区管委会按 照颍上县对园区总体规划的批复精神,进行全面实施,招商引资.目前已经入园 企业七家.在园区建设方面取得一定的成效. 为促进颍上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颍上循环经济园区建设的实际情 况,对颍上循环经济园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和住建部颁布的《城市规划编制办法》 等有关规定, 为了更好地完善园区的用地空间结构和产业发展布局,指导园区的 建设,落实国家、省市的城镇发展政策与上位规划要求,指导颍上循环经济园建 设有序、健康发展,保障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高.颍上循环 经济园管理委员会委托阜阳市城乡规划设计院编制了 《颍上循环经济园总体规划 (2017-2030)》,根据该规划,本次规划园区总规模18.06km2 ,本次规划区北 至阜淮铁路,南至双台路,东至S224省道,西至刘庄快速通道. 1.2 评价目的及基本原则 1.2.1 评价目的 通过评价, 提供规划决策所需的资源与环境信息,识别制约规划实施的主要 资源(如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等)和环境要素(如水环境、大气环境、土壤 环境、声环境和生态环境),确定环境目标,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预测与 评价规划实施可能对区域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 对环境和人群健康产生的长 远影响, 论证规划方案的环境合理性和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论证规划实施后环 境目标和指标的可达性,形成规划优化调整建议,提出环境保护对策、措施和跟 踪评价方案, 协调规划实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之间以及当前利益 与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为规划和环境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1.2.2 评价原则 (1)全程互动.评价应在规划纲要编制阶段(或规划启动阶段)介入,并 与规划方案的研究和规划的编制、修改、完善全过程互动. (2)一致性.评价的重点内容和专题设置应与规划对环境影响的性质、程 度和范围相一致,应与规划涉及领域和区域的环境管理要求相适应. (3)整体性.评价应统筹考虑各种资源与环境要素及其相互关系,重点分 析规划实施对生态系统产生的整体影响和综合效应. (4)层次性.评价的内容与深度应充分考虑规划的属性和层级,并依据不 同属性、 不同层级规划的决策需求,提出相应的宏观决策建议以及具体的环境管 理要求. (5)科学性.评价选择的基础资料和数据应真实、有代表性,选择的评价 方法应简单、适用,评价的结论应科学、可信. 1.3 编制依据 1.3.1 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文件 (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15年1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6年9月1日);

(3)《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08年1月1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2017年6月7日);

(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2016年1月1日);

(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1997年3月1日);

(7)《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2016年11月7日);

(8)《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2004年8月28日);

(9)《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2011年3月1日);

(10) 《国务院关于印发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3]37号, 2013年9月10日);

(11) 《国务院关于印发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 (国发[2016]31号, 2016年5月28日);

(12)《国务院关于印发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通知》(国发[2015]17号, 2015年4月2日);

(1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682号,2017年10月1 日);

(14)《规划环境影响评价条例》(国务院令第559号,2009年10月1日);

(15)《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及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指 导目录(2011年本》有关条款的决定 (国家发改委2013年第21号令,2013年5 月1日);

(16)《关于进一步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防范环境风险的通知》(环发 [2012]77号,2012年7月3日);

(17)《关于切实加强风险防范严格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环发 [2012]98号,2012年8月7日);

(18)《关于加强环境保护重点工作的意见》(国发[2011]35号文,20........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