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紫甘兰 2019-10-26
B4 B4 井冈山 2019年5月31日 星期五 JIANGXI DAILY WENHUA GANPO 主编 柳易江 美编 杨数B4 B4

10 征文770

0 看得见的光亮 徐春林 徐春林 时光荏苒, 岁月如梭.

驻足回 眸, 江报牵着我, 已走过

22 个寒 暑, 江报也即将喜迎70华诞. 这些年来, 江报如一位智者, 大爱情怀、 细腻温度、 默默援手, 引 领我走过漫漫人生征途, 风景依旧 这边独好. 毛主席亲笔题写的 江西日 报 四个字, 总有一种豪迈与大 气.自记事起, 每每国营垦殖场知 青们诵读 《江西日报》 上的文章, 总 让懵懂年少的我无比神往.爱好 文学的种子就这样悄然种下了. 及至从师范院校中文系毕业走上 农村教育三尺讲台, 练笔就成了我 业余生活的最大爱好.能在 《江西 日报》 上发表文章, 那是我梦寐以 求的啊! 机缘总是巧合.1997年7月, 我放下粉笔走上了基层新闻报道 的主战场.从此, 我与 《江西日报》 有了更加密切的接触.每年的新 闻报道员培训班, 每逢江报记者下 基层采访, 每次去江报学习办事, 我都如饥似渴, 迫不及待地汲取营 养充实自己.那些年, 总感觉有一 双无形的手在牵引着我, 那是江报 人的大爱, 是严谨务实、 求精无私 的精神在感染我、 鞭策我, 让我受 益终生. 印象最深的是, 我初入新闻 门, 恰逢党的十五大胜利召开, 我 采写了新闻特写 《花亭绽新花》 , 要写出花亭农垦人的闯劲和拼 劲, 让它们鲜活起来 下去跑, 写 出活跃跃的场景! 江报编辑老师 们不吝赐教, 谆谆教导.

20 年前, 我采写了纪实作品 《盛开的蒲公英》 , 并不抱什么希望 地投稿后, 忐忑中居然得到了责任 编辑的反复指导, 编辑老师提示 我: 蒲公英乐园就是农村儿童的 青少年宫! 带着鼓励和点拨, 我双 休日吃住在村里, 陪孩子们做游 戏, 与家长们拉家常, 同乐园里的 老师探讨―― 如何让农村的孩子 也能像城里孩子一样, 有自己的成 长乐园? 一稿、 二稿、 三稿……编 辑老师始终耐心修改、 不断启发, 甚至帮我字斟句酌, 反复推敲.文 章在 《井冈山》 副刊发表后, 吸引了 许多外地市的同志来弋阳学习交 流. 后来, 《盛开的蒲公英》 不但荣 获征文三等奖, 我还被特邀到江西 日报社参加了颁奖活动.当时的 那份感激与感动之情, 我至今都难 以忘怀. 江报和江报人给了我新闻启 蒙, 更启迪了我的人生之路.从素 昧平生, 到良师益友.在宣传部门 工作了

16 年后, 我又调任多个部 门, 但不论在哪个岗位, 我案头摆 放的首选仍然是 《江西日报》 , 那熟 悉的面孔, 那淡淡的墨香, 让我如 唔亲人, 如伴友朋.每每出差到省 城, 我都会挤出时间去江报大楼, 拜访新老朋友. 月华来了, 我要抽 空陪一下! 江报领导的暖心话, 让 我如沐春风. 这些年来, 作为普通的基层通 讯员, 我有幸见证了江报的发展与 辉煌, 江报社址也从豫章路1号大 院、 阳明路的新闻大楼, 跨入了现 代化的红谷滩江报传媒大厦.近年, 《江西日报》 还跻身 中国百强 报刊 之列…… 感谢与江西日报携手的时光, 感恩江西日报的援手相牵. 感恩江报援手牵 吴月华 吴月华 阳光的油彩把吉祥的日子涂亮, 时间老人把幸福的时光铭刻在人们的心上. 5月20日, 习近平总书记深入赣州市的企业、 农村、 革命纪念馆, 就经济社会发展进行考察调研, 实地了 解革命老区脱贫攻坚和推动中部地区崛起工作进展情况.谨以诗记之―― 春风不忘( 三章) 钟东林 钟东林 粽子的味道 曾雅娴 曾雅娴 豫章 随笔 全国报纸副刊最佳专栏 端午还没到, 母亲就打电话告诉 我她已经准备好了粽叶, 泡好了糯米, 问我今年要吃什么口味的粽子. 我说咸的甜的我都要, 反正你只 管扎好, 我多多益善吃不厌.母亲在 电话那头笑了.我自然知道, 从放下 电话的那一刻起, 她就会开始忙碌, 把 剁好的肉馅、 煮熟的红豆和枣泥捏一 团, 再塞进糯米的肚子里.我知道她 现在最大的快乐, 是还被儿女们需要 着, 然后, 期待着端午的假日我们能早 早地回去吃团圆饭, 吃粽子, 还有各种 她精心准备的小点心.当看到我们狼 吞虎咽的样子, 她心里满满的, 我心里 也满满的, 无比踏实. 人在节日和特定的时间面前, 就 容易睹物思情.遇上特殊日, 看见旧 时物, 就好像变回了少年.是的, 我想 起了奶奶, 我记忆里第一只粽子的味 道来自我的奶奶, 那是不可磨灭的亲 情的味道. 就好像提到端午即使有再多的标 签, 可若论起开到这个节日骨髓里的 花朵, 还是属于那个楚人屈原一个人 的纪念日.这也是属于我奶奶的纪念 日. 奶奶在世时, 每年的农历五月菖 蒲青绿、 粽叶飘香的时候, 我们都要回 老家看奶奶. 奶奶家并不远,从南昌开车两个 小时就能到.从拥挤的小城经过, 再 行驶两三里山路, 就可以看到远处是 广阔的田野, 清瘦的河水里, 有几只肥 鸭拍打着翅膀, 欢快地嬉戏着.近处 是黛灰的青瓦, 一座座旧式平房在眼 前出现, 走到那棵粗大的枣树下, 上几 级台阶, 便到了奶奶家. 两鬓斑白一脸慈祥的奶奶, 在时 光里依旧清癯健朗.虽然奶奶家所住 的那片旧楼院早已拆迁改建, 但我想 起的依然是长满爬墙虎的矮墙, 是种 植许多花草的院子, 是手脚麻利的奶 奶站在院子里盼着我们回来.厨房的 案板上是几盆泡好的糯米, 调好的各 种豆子、 枣泥、 鲜肉的粽子馅, 以及浸 润好的新鲜粽叶.奶奶右手一边用调 羹往粽叶里塞糯米和馅料, 一边用左 手配合牙齿拉线牢牢地扎紧粽子的 口, 再把包好的粽子九个一串放进热 锅里. 其实, 最让人回味的是粽子没出 锅时从灶间飘出来的那特殊的香味. 乡下老灶膛里的木柴烧得红红火火, 噼里啪啦.锅里的水也烧开了, 咕噜 咕噜地直响.粽叶和糯米被煮得交合 在一起的味道, 便从锅盖的缝隙里冒 出来.沁人心脾的粽叶香和糯米香, 无边无际直往鼻子里钻, 惹得肚子里 的馋虫蠢蠢欲动, 恨不得立刻就吃上 那滚烫的粽子. 但糯米难煮, 再加上奶奶要顾及 每个小孩都要吃个尽兴, 每次都是煮 满满的一大锅, 没一两个小时粽子肯 定是出不了锅的.于是, 那香味好像 是在与我们作对, 弥散在整个村子的 上空, 任凭跑到哪里也逃不过它的纠 缠. 那时候没有冰箱, 奶奶存储粽子 的方法很有趣, 用一个大大的青瓷盆 子, 把粽子一个一个地摆放在里边, 然 后从自家水井里打桶井水, 把粽子完 完全全地泡在水里, 定期换一下水, 能 存放好长时间.想吃的时候, 就从水 里捞出几个, 放在锅里蒸热, 那诱人的 粽叶清香和糯米的嚼劲依然很是新 鲜. 当然, 吃不够还要兜着走, 每每临 别, 奶奶都要塞给我一堆好吃的, 咸蛋、 粽子一大袋, 足够满足我贪婪的胃口. 奶奶离开人世前的那个端午, 还 蹒跚着脚步做了一锅的粽子给我们 吃, 然后在那个挂着青绿菖蒲的老屋, 说, 看见她母亲在家里裹粽子, 绣着 花, 等她回去吃……她灵巧的手将粽 叶清洗, 将糯米包裹, 将棉线在一个个 粽子上来来回回滚动, 打出结实又漂 亮的蝴蝶结. 我母亲从前也不会包粽子, 但是 为了这份其乐融融的家的味道, 便努 力学会了奶奶的绝活. 所以, 今年端午去母亲家, 我已想 好了第一句话: 妈, 今年我也要学会 包粽子! 让稀土成为真正的 稀 土 苍山如海, 蓝天朗朗, 一架银燕飞过三山五岳, 飞过黄河长江, 从首都北京直达赣州黄金机场. 习总书记情牵老区, 心系百姓, 又一次来到了赣南老区的红土地上. 顾不上千万里飞行的劳顿, 驱车直奔江西金力永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 工厂. 云淡风轻, 绿树行行, 鲜花在习习和风中绽放. 总书记走进企业展厅, 认真听取企业生产经营和赣州稀土产业发展情况, 详细了解我国稀土资源的分布、 开发与应用状况. 大家兴奋地围在总书记身旁, 灿烂幸福的笑容写在每个人脸上, 对企业加大科研投入、 致力科技创新、 注重生态修复…… 总书记一边看一边听一边问一边想, 频频点头, 热情赞扬. 总书记语重心长地说: 技术创新是企业的命根子. 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技术, 才能生产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产品, 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要紧紧扭住技术创新这个战略基点, 掌握更多关键核心技术, 抢占行业 发展制高点. 青山作证, 春风不忘! 我们将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 任凭风浪起, 做好我们自己的事情! 把一个个坎都迈过去, 将陷阱、 围追堵截、 封锁线通通抛在身后! 彩练当空舞, 关山阵阵苍. 这里孕育梦想和希望, 这片波澜壮阔的土地将要迎来新时代的壮丽辉煌! 长征起点再出发 漫漫红土地, 和风习习, 悠悠于都河, 浪静波平, 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碑如同高扬的风帆正待启航. 5月20日下午, 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长征出发的地方, 追寻红色的记忆, 倾听历史的回响. 总书记向纪念碑敬献花篮, 深情鞠躬, 花篮缎带上写着 长征精神永放光芒 . 这是对革命先烈的深情致敬, 也是走好新长征路的郑重宣示. 于都河水静静流淌, 总书记凭栏眺望, 苏区群众无私奉献支援革命, 红军将士坚定信念, 血洒疆场;

苏区军民用鲜血和生命铸就永不褪色的红色信仰. 这种深情化作共产党人的红色基因, 一代代传承弘扬. 总书记走进中央红军长征出发纪念馆. 一张张历史图片、 一件件文献实物, 诉说着中央红军长征前后那段历史的悲壮. 长征是一次开创新局的伟大远征.长征的胜利, 是方向和道路的胜利! 总书记握着红军后代、 烈士家属的手动情地说: 中国共产党要不忘初心, 全中国人民要不忘初心, 不忘我们的革命宗旨、 革命理想, 不忘我们的革命前辈、 革命先烈, 不要忘了我们的父老乡亲们. 喜讯传开, 闻讯而来的群众欣喜若狂! 总书记您好! 人们脱口而出, 老区人民欢迎您! 字字发自心房. 现在是新的长征, 我们要重新再出发! 总书记铿锵有力的话语, 激起现场阵阵热烈的掌声和欢呼. 让历史告诉未来, 让巍峨的纪念碑见证这时光. 新长征, 从这里再次起步, 长征精神代代传, 我们已接过红色接力棒. 我们集合, 我们出发! 出发!不忘初心, 在红色家谱上书写新的诗行, 出发!牢记使命, 继往开来谱写中国梦的华彩篇章! 好日子还在后头 鲜花知道太阳的热情, 土地知道春雨的滋润. 红土地上正翻种着时代的新绿, 这是一个向贫穷宣战的时代, 这是一个奋斗就能得到幸福的时代. 让老区人民早日过上幸福生活! 这是一个庄严承诺, 一种饮水思源的深情. 贫困地区脱贫攻坚、 革命老区的全面小康, 始终让总书记挂肚牵肠. 总书记来到于都梓山富硒蔬菜产业园, 一顶顶大棚像现代化的车间, 瓜果蔬菜缤纷绽放, 物联网监控、 水肥一体化等高科技种植技术让人眼前一亮. 产业园以 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和贫困户 的发展模式, 带动了当地村民脱贫致富行进在小康路上. 几位正在劳作的村民, 围拢过来, 走到总书记身旁. 一位村民告诉总书记, 这几年发展蔬菜产业, 老百姓的钱袋子都鼓起来了. 她掰着指头算起账: 一年下来有两三万哩! 乡亲们纷纷说: 感谢党的好政策, 让我们过上了幸福生活! 总书记握着乡亲们的手说: 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就是为人民谋幸福、 为民族谋复兴, 党中央想的就是千方百计让老百姓都能过上好日子. 芝麻开花节节高, 今后的日子会更美好. 生态美与百姓富共生共长, 希望田野奏响脱贫致富的乐章. 离开产业园, 总书记来到梓山镇潭头村, 实地考察革命老区脱贫攻坚、 乡村振兴发展情况. 村间小路绿树成行, 清渠净水汇入方方池塘, 有着700多年历史的村落焕发出青春的容光, 红军烈士后代、 退伍军人孙观发高兴地把总书记请到家里. 总书记从前厅走到后院, 从卧室走到厨房, 看到厨房里有米有油, 卫生间干净亮堂, 连声夸奖. 接着, 总书记同干部、 群众拉起了家常. 大家你一言我一语, 争相汇报脱贫情况: 感谢总书记, 感谢党中央, 现在老百姓过上了好日子. 总书记指着孙观发的一对孙儿孙女, 笑着说, 到他们这一代长大的时候, 就是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候. 只要跟着共产党走,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一定能实现, 好日子还在后头呢! 当总书记走出小院, 聚在村口的乡亲们已卷起欢腾的热浪, 人人脸上喜笑颜开, 个个眼里蓄足了阳光. 总书记笑语盈盈向大家致意, 人群中 总书记, 你好 的问候一浪高过一浪. 总书记登上汽车还推开车窗, 频频招手, 车队缓缓离开, 潭头村却依然是欢乐的海洋. 苏区振兴, 方兴未艾, 全面小康, 正在路上. 赣南苏区振兴发展的每一步都凝聚着党中央国务院的大爱厚望, 赣南人民铭记于心永志不忘. 日月经天, 江河行地, 时代已把这一幕幕镜头珍藏, 让我们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 感恩奋进, 初心不忘, 牢记使命, 奋发图强, 立下愚公志, 打好攻坚战, 一个不掉队, 全面奔小康! 第2104期

邮箱: [email protected]

电话: 0791-86849102 五月的风停靠绿荫的月台 一座车站的美就是一片旷野 有泼洒不尽的油彩, 穿戴暮春的 草裙, 车厢上有插画, 孩子们 的荆条小篮上缀着野花 用积木和糖纸做成的小火车 它喷出的烟雾在树林里的一座 贮木场, 锯末飞溅的雨季 跃过一丛酢浆草的粉色天空 旅途就是草叶上滚动的小水珠 绿色摇曳的溪流, 小火车舒展腰身 通过水鸟的欢唱和蜂群的营地 它是插满羽毛, 甜蜜蜜的小火车 而列队的野鸭子, 也是溪流上的 小火车,它们的童年就是跟在妈妈身后 做一节永不掉队的小车厢 运动会 它是认真勤快的乌龟, 在树下睡着了 它是一只淘气的兔子, 也假装睡着了 呼噜声很响, 寓言此起彼伏 往看台下扔一堆嘘声和胡萝卜缨子 观众们都喜爱这样, 麻雀开着会 悬念聚拢成一个塑胶的回形针 乌鸦先生停不下来, 它的解说词碎了 一地, 蛙鼓的声浪跳出了田径场 发令枪击中一颗缓慢降落的松子 在这首诗的环形跑道上, 乌龟和兔子 像两个贪玩的小伙伴, 它们的想法 总会有360度的大转弯 诗报告森林小火车(外一首) 朱小勇 朱小勇 在我的成长生涯里, 《江西日 报》 就像是一座灯塔, 散发着微微 的光芒, 照耀在我前行的路上. 第一次阅读 《江西日报》 时, 我 还是个少年.在那个寂静无声、 月 光溶溶的夜晚.父亲从外面回来, 把一叠厚厚的报纸放在布满油渍 的灶台上, 我小心翼翼地拿起来, 贪婪地闻着油墨的香味. 在上世纪

90 年代的乡村, 《江 西日报》 恰似含苞欲放的花朵, 猛 然绽放在我的生命深处.一种感 情, 就像是有着太阳的夜晚, 就这 样注入了我的体内, 在她的烘托下 开始有了自己的露水. 在往后的日子里, 《江西日报》 如春风化雨, 悄然地孕育着我慢慢 长大. 我在曲折的小径上跌跌撞撞, 疲倦时拿起 《江西日报》 来读, 那种 感觉就像是黑夜里的灯火. 《江西 日报》 让我越来越喜欢, 她让我越 来越澄澈.日复一日, 年复一年, 十年, 二十年, 细细揣摩, 始终如 一. 我对 《江西日报》 的热情, 源于 对 井冈山 的敬畏, 以及 井冈山 上的潺潺流水.每次翻开报纸, 总 能让我精神焕发, 荡气回肠. 我的文学梦想就是从那个时 候开始的, 从此,........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