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 2019-10-29 |
62580821 博客 BLOG 主编: 张思玮 编辑: 王剑 校对: 王心怡 E-mail押zhoumoban@stimes.
cn
2 网罗天下 观点 双一流 笼罩下的人文社科 俞立平 在 双一流 高校建设背景之下, 中文人文 社科核心期刊论文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其中当然包括人文社科期刊. 在笔者看来, 有以 下几个现象. 一是高校领导、 科研管理人员、 教授们在一 起交流,经常谈到的话题是你们学校或学院去 年发表的 SCI、 SSCI 论文是多少? 在国际顶级期 刊上发表的 SCI、 SSCI 论文多少? 二是科技评价关注的问题不是你做了什 么, 而是你发表了多少 SCI、 SSCI 论文?提到某 位大咖学者, 越来越较少听到他的学术贡献, 而 是发了多少 SCI、 SSCI 论文, 最重要的学术贡献 反而得不到应有的重视. 三是许多之前的
985
211 高校, 越来越重视 SSCI、 SCI 论文的发表, 根据不同单位的奖励政策, 笔者发现有些单位一篇普通 SSCI 论文的奖励竟 然是 CSSCI 论文的
10 倍, 有的可能还要更高. 四是去年教育部出台了一个申报博士点、 硕士点学术期刊目录,笔者认为是兼顾国际化 和国内期刊的有益尝试,结果因为压力太大而 被废止, 甚是可惜. 倒不是因为这个目录有多合 理, 只要坚持, 慢慢地进行优化, 总归是合理的. 这事虽然夭折了, 但要给教育部大大点个赞! 那么, 在 双一流 建设中如何评价人文社 科学科?从学科国际化的特点角度, 笔者认为, 人文社科学科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类. 第一类是完全可以进行国际接轨的学科, 比如理论经济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等. 该类学科 不多, 可以用 SCI、 SSCI 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来衡 量是否是国际一流. 第二类是兼顾国际接轨和中国发展特色的 学科. 如工商管理、 应用经济、 农林经济管理、 公 共管理等等.该类学科数量不少,可以兼顾 SCI、 SSCI 以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来进行评价. 第三类是中国特色学科,如中国史、政治 学、 社会学、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中国语言文学等 等, 这类学科数量也较多, 必须以中文核心期刊 论文为主来进行评价. 综上, 只有少数学科才能以 SCI、 SSCI 论文 来进行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评价,更多的学科 必须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主或兼顾中文核心 期刊论文来进行评价.所以, 国内高校将 SCI、 SSCI 片面化扩大化是值得商榷的. 以中文核心期刊论文为主来进行评价能否体 现国际一流呢?应该承认, 我国中文核心期刊论文 水平与国际水平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 学术水平、 办刊质量还有待提高, 但是只要导向合理, 水平还 是会不断提高的, 而且与国际差距会越来越小. 从学者的角度,坚持国际通用的学术规范 和标准进行研究, 作出很好的研究, 不管论文是 用英文还是中文写作, 都应该是一流的成果. 所以,用高水平中文核心期刊论文来评价世界一 流学科是可行的. 在网上看到一篇国内知名科学家的文章, 他说, 我们的大学在科研上的导向,就是指挥 师生在西方杂志出版文章.我们的科研成果写 成英文, 发表在西方杂志, 而我们的工程师反而 无法学习我们的最新成果,因为这些西方杂志 订阅费用十分昂贵, 国内少有企业订阅;
而且大 部分工程师很难看懂英文文章. 人文社科学术研究也是一样,其目的不仅 仅是为了学术而学术,而是推动文化建设与社 会进步, 以及底层的某种坚守. 与自然科学不同 的是, 人文社科论文如果是用中文写作, 能够大 致看懂的公众会更多一些.如果更多的论文用 英文写作, 其国内影响力会降低, 论文的社会价 值相对会小一些. 另外, 即使是一些国际化水平很强的学科, 如果有更多论文能以中文发表,也能更好地发 挥不同人文社科的交叉影响, 提高学术价值. 从中文学术期刊的角度,应该努力遵循学 术规范, 提高办刊水平.从学术评价角度, 笔者 认为, 南京大学 CSSCI 的滚动机制很好, 多少 对中文核心期刊有个激励和约束. 从高校角度,应该进行人文社科核心期刊 与SCI、 SSCI 的绩效考核, 缩小目前人文社科核 心期刊论文与 SCI、 SSCI 论文考核的差距. 个人 认为, 少数优秀期刊可以等同 SCI、 SSCI 一区论 文对待,而各二级学科的顶级核心期刊可以等 同SCI、 SSCI 二区、 三区论文对待, 其他 CSSCI 可以等同 SCI、 SSCI 四区论文对待? 从教育部角度,应该出台一个中文核心期 刊的考核机制,比如将来考核人文社科世界一 流学科就按照这个规则办理,自然会对高校产 生重大影响. 最后要强调的是,笔者并不是说不重视 SCI、 SSCI 论文,在我国教育国际化的大背景 下, 人文社科发表更多、 更好的 SCI、 SSCI 论文, 也是彰显我国人文社科国际影响,向世界传播 中华文化的有力举措. (http: //blog.sciencenet.cn/u/yuliping) 熬夜会致癌吗姻菠萝读博士期间花了很长时间思考为什么读博 士, 现在想来, 这个问题就像诸多无解问题一样, 不同的人会有完全相反的答案.自己是否要走这 么一条路, 完全在于建立一个自洽的思想体系. 为什么念博士 这个问题可以拆分为几个 逐层递进的小问题: 什么是博士学位? 念博士的 预期收益是什么?念博士的支出或者机会成本 是什么? 我个人的感受是, 如果重新选一次, 我可能 不会选择读博士, 但心里会有很多小遗憾, 比如 没有趁年轻出国看看,没有接受世界名校教育, 在谈到学术牛人的时候会非常羡慕等等. 我读的专业是比较基础的物理化学, 就业范 围主要在学术界, 工业界机会少而且受地域限制 比较大.本科毕业的同学多转了行, 比如咨询、 口译、 金融等, 他们早早积累了物质财富, 过上了比 较舒适的生活.与没有读博士的同学相比, 我真 正安定下来迟了好几年. 不过, 趁年轻时, 有在常青藤学校学习的机 会更是难得. 首先是遇到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和一群世界 上最聪明的人一起工作, 系统地了解某个学科的 发展.这种经历在我博士毕业后一直是宝贵的精 神养料和免疫剂, 让我遇事从容淡定.比如看到 某某牛人在某某行业挥斥方遒一览众山小, 我会 将他和学术界的一些泰斗比较, 思考他为什么会 这么成功, 可能有哪些其他人不具备的条件以及 哪些随机因素, 这种成功需要怎么转型才能持续 等等, 而不仅仅是羡慕叹惋, 感叹自己永远达不 到那样的高度. 第二点最重要, 是学会了独立思考.几年以 后我可能完全忘掉物理化学的细节, 但是独立思 考将决定我以后人生的大方向. 读博士以前的大环境一直比较单一,做个好 学生就可以过得比较舒服.大学时周围的整体环 境是鼓励出国,一般理科专业的有一半成绩最好 的会出国, 剩下的一部分保研或者考研, 成绩差的 同学才会去工作.其实这三条路基本是一致的. 如果大学毕业时去就业市场看看, 了解一下 行业、 行情, 念博士的时候也不会盲目了.我在博 士和博士后期间带过几个研究生, 发现大部分是 来自中国及印度的学生, 都很听话, 只会做别人 预定好的事情, 不会自己思考, 创新能力差. 读博士则很重视原创性, 别人做过的东西你 是不能做的. 我在博士期间, 大部分时间都是在 殚精竭虑地思考 how can I make a difference? 长 期下来,这种思考习惯已经转化成为了一种思 维方式. 这种思维方式也一直在影响我之后的工作 生活, 比如说, 我一直思考, 同样是做科研, 除了发 文章,我还能用什么其他不一样的方式证明自 己?同样是做技术, 在女性遭受各方面歧视的大 环境下如何保持自己的不可替代性? 第三点是多了改变和解决困难的勇气. 读博 士的整个过程实际上是与自己斗争的过程, 与自 己人性中的懒惰斗争. 懒于思考, 懒于行动, 是读博士的大忌.多少 个夜晚, 顶着不成功则成仁的风险煎熬做实验修 改论文;
多少次, 顶着被批判得尸骨无存的风险 作学术报告.这样的遭遇多了, 就练就出一副 铜 皮铁骨 了. 再遇到什么事情时, 会想想自己熬了多少个 夜晚终于把那么难的课题做出来了, 写了几万字 的笔记和几百页的学术论文, 学术成果被同行引 用几百上千次,目前的这点小困难根本不算什 么.这种感觉就好像是一个登山运动员, 爬过了 很高的山峰以后, 再来看眼前的小山坡, 虽然没 有爬过,但是有了方法论和战胜它们的勇气, 就 不会轻易被吓倒和打倒. 当然, 这三点不读博士也能从实际生活中学 得到. 所以, 我的建议是, 如果你还没有想好要不 要读博士,可以先去工作一段时间了解社会, 然 后再决定读不读;
如果你正在读博士, 但还是想 不明白继续读下去对你个人有什么用处, 你可以 选择放弃或者坚持, 但两种选择需要同样大的勇 气和决心, 如果你有了这样的勇气和决心, 相信 你无论做什么都不会混得太差. 人生的机会不只有一个, 只要你有善于发现 机会的眼睛和抓住机会的能力. (http: //blog.sciencenet.cn/u/zhaoxiaq) 为什么读博士 姻钱朝霞 (本版主持: 温新红)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绝对没有想到, 自己随手写下的两张便条,竟然能在以色列 耶路撒冷以总成交价高达180 万美元(约
1195 万元人民币) 拍卖.两张便条是他
1922 年在日本作巡回演讲时写下的. 爱因斯坦下榻的是东京帝国酒店, 一天, 一位年轻服务员给这位物理学家送了封信. 当爱因斯坦想给男生小费时, 摸摸口袋, 突然 发现自己身无分文. 情急之下, 他随手给那位 男生写了两张便条, 并 忽悠 道: 或许将来 这些便条会变得比一般小费值钱得多. 一张便条写在印有 帝国酒店 台头的信 纸上,爱因斯坦用德语写道: 宁静而平淡的 生活比焦躁不安地追逐成功更令人幸福. 另 一张便条写在一张普通白纸上,写了句众所 周知的名言: 有志者, 事竟成. 第一张便条在拍卖前的预估价仅为5000~8000 美元,而在一场激烈的竞拍后价 格火箭般飙升, 最终成交价达
156 万美元, 创 下了以色列文件拍卖的新纪录.第二张便条 的成交价为
24 万美元. 由此, 似乎可得出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 幸福远比成功值钱. 爱因斯坦谈幸福的便条卖出
156 万美元 的天价,而谈成功的便条只卖出
24 万美元, 可谓是天壤之别. 对吾等为人师者的启发是, 教人怎么生活远比教人如何成功重要,而事 实证明也更受欢迎. 据说, 爱因斯坦写那便条时, 刚知道自己 获得诺贝尔奖消息不久.相信如果不是在那 个时间点上, 他不会发出, 也发不出那样的肺 腑之言.那个最终成功竞拍到幸福便条的家 伙, 应该很快就会有与爱因斯坦一样的感受. 不过, 有一个疑问, 爱因斯坦为什么要给 那个男孩写两张便条,也就是在写了张幸福 便条后又补了张成功 白条 ? 或者说, 既然追 逐成功不一定令人幸福,爱因斯坦为什么还 追加一张只说成功的 白条 呢? 我个人揣测,爱因斯坦给男服务员写两 张便条,应该不是为了让男生将来拿便条多 换点钱. 便条是否值钱, 不是由便条多少决定 的, 更何况, 再怎么有名的人, 便条写多了, 肯 定掉价. 爱因斯坦的本意或许是,不希望幸福便 条的意思被人误解. 有人认为, 第一张便条写 的是爱因斯坦当时的心境.成功人士对这样 的心境可能有共鸣, 对尚未成功又渴望成功 的人看来, 这样的心境难免有 站着说话 之嫌. 笔者虽住在岳麓山脚下,但一年难得爬 一回. 重阳节那天加入到登高行列, 远远地听 到爱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