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9-07-07 |
2、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 儿童人格的发展必须经历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其中前五个阶段属于儿童成长和接受教育的时期.? 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 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 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 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岁) 其他三个阶段分别为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
3、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①家庭教养模式;
②学校教育;
③同辈群体
(二)自我意识的发展?
1、定义: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的意识.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在人格的形成和发展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
2、组成: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
3、发展阶段:? ①生理自我(1岁末开始,3岁左右基本成熟) 自我意识最原始的形态 ②社会自我(3岁以后至少年期成熟)? ③心理自我(在青春期开始发展和形成)?
第四节 个别差异与因材施教??
一、学生的认知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认知过程:指学生借以获得信息、做出计划和解决问题的心理过程;
体现为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个别差异?
(一)认知方式差异:?
1、定义: 又称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和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2、认知差异表现:? ①场独立与场依存(提出者:威特金)场独立性的人对事物的知觉和判断不易受外来因素的影响和干扰,常根据自己的内部参照,独立进行分析判断;
场依存性的人较多地依赖外在参照知觉事物,或者难以摆脱环境因素的影响和干扰. ②沉思型与冲动型;
学生对问题解答的速度和准确性方面的差异.所谓沉思型是指对问题的解答速度较慢但错误较少的类型;
所谓冲动型是指对问题解答速度较快但错误较多的一种类型 ③辐合型与发散型:提出者:吉尔福德(美国)
(二)智力差异?
1、智力反映了一个人的聪明程度,而且这种聪明程度可以通过智力测验所测定的分数(智商IQ)来衡量;
IQ=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2、智商呈常态分布,即:全人口中,智力超常和智力低下者均为少数,多数人的智力处于中等水平.?
3、智力量表: 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 (简称S-B量表). 该量表最初由法国人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后来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做了多次修订. 韦克斯勒量表(离差智商) ,包括学龄前智力量表(WPPIS)、儿童智力量表(WlSC)和成人智力量表(WAIS).
4、差异表现:?智力是个体先天禀赋和后天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体智力的发展存在明显的差异,包括个体差异和群体差异.
(三)认知差异的教育含义(如何因材施教) 认知方式没有优劣好坏之分,只是表现为学生对信息加工方式的某种偏爱,主要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智力是影响学习的一个重要因素.
1、应该创设适应学生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
2、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
3、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二、学生的性格差异及其教育含义?
1、定义:性格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的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