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QQ215851406 2019-07-16
各位同仁们,愿我们在国培学习中,一起努力,一起学习,共同进步!俗话说: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我们只有不驰于空想、不鹜于虚声,坚忍不拔,持之以恒,才能最终有所成效,有所收获,最终才能过关. 愿各位同仁以此策励自己吧. 祝各位同仁们在培训过程中都能顺利过关,并取得优异的成绩! 到2018年2月20号止,除两位老师外,其余老师全部合格. 教学设计 学科生物 年级七年级 教学形式 讲授与实验 教师谢晖 单位歙县二中 课题名称 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第一课时) 学情分析 学生在小学阶段对消化系统已经有了一些认识,但知识比较零散,加上学生来源广泛,参差不齐.所有这些欠缺,都有待于我们在教学活动中采取相应的措施,做好铺垫,化解难点. 教材分析 本课题选自北师大版七年级(下)生物学

第八章的

第二节,是在 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 和学习了 各种营养成分的作用 的基础上学习本节内容的.本节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是食物在人体的哪里发生变化;

第二部分是食物怎样发生变化;

第三部分是食物是如何发生变化的.这些内容不仅是

第八章的重点,也是整本书的重点内容之一,为学习后面 人体内的物质运输 和 健康地生活 等章节打下了基础.鉴于对教材的上述理解,根据生物新课标的要求,我对教材进行了如下整合:本节分配课时为三个课时,第一课时学习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第二课时学习食物为什么要消化?第三课时学习食物的消化和吸收的过程.在这里主要说明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 帮助学生建构消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知识结构. 2.能力: 通过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实验观察、模型制作,培养学生表达、交流、观察、动手等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验团体合作的成功与喜悦.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的结构基础. 教学难点:学生对小肠的结构特点缺乏感性认识,较难概括. 教学策略: 采用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的教学模式.运用的教学策略是:学生制作模型、角色扮演、讨论交流、实验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调节教师的教学行为. 教学过程与方法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 学生表演小品 3.新课学习 4.实验:观察猪小肠 5.知识应用 6. 知识拓展 出示学生比较熟悉的图片和一段富有启发性的文字 食物究竟在人体的什么地方发生变化呢? 作为导言. 让学生表演小品 根据小品内容提出几个问题,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相互讨论、相互学习 讨论后,让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察猪小肠.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小肠更细微的结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 指导学生制作模型 教师提问 你知道哪些消化系统的疾病? 学生思考 角色扮演:学生分别扮演口腔、胃、小肠、大肠、肝脏等器官 学生讨论、交流 学生用手摸、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肠模型并展示交流. 让学生说出自己所知道的消化系统的疾病. 如此情境的创设,一方面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探究的愿望;

另一方面也为学习者指明方向,引导学生带着欲望进入学习任务,从而使学生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 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生思维的闸门一旦被打开,他们探究问题的热情就会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这时,学生众说纷纭,有的说在胃,有的说在肠,有的说在消化系统……谁是谁非?教师不作判断 在学生讨论、交流时,教师则是多看、多听、多感受而少说话,并及时对结果进行归纳、总结和提高,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充分发挥了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组织者和帮助者的作用. 学生带着问题做实验:观察猪小肠,学生用手摸、用眼看、用放大镜观察,然后猜测结构与功能的关系,这是学习的感性认识阶段.接着教师通过课件让学生进一步观察小肠更细微的结构.最后,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理顺知识,这是学习的理性认识阶段. 学生们以小组为单位,制作小肠模型并展示交流.这样,学生不仅对知识的了解更深刻,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得到提高,还有技能与情感态度也得到发展;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