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2019-07-06

126 # 定性研究, 而忽略或轻视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各种逻辑关系研究.其实, 有些事情的发生有着很复杂 的原因, 历史是合力的结果, 所谓合力, 就是指的这个.比如研究伪政权官吏, 如果按照过去人们习 惯了的伦理道德标准, 战争中确实出现过很多汉奸.但是, 充当日伪官吏的原因是极为复杂的, 如 果不去做具体的分析, 就很难解释为什么中国是二战中投敌者最多的国家.我提出这个问题绝非 是给汉奸翻案, 而想要从历史上找到加强民族凝聚力的经验. 第三是资料问题.任何科学研究都离不开资料, 历史研究更是如此.从现在出版的著述来看, 关于沦陷区的历史资料已经被大量发掘和运用, 这些史料包括档案、 口碑、 报刊, 其中也有大量的日 文资料.这是我们取得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但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很显然的是, 现有的资料已 经不能满足研究的需要了.对于史料, 无论是中文的、 日文的、 大陆的、 台湾的, 甚至是其他国家的, 都需要我们去花大力气发掘和利用. 王续添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 ): 民族主义、 现代化 (社会转型 ) 理论与沦陷区史研 究? ?? 沦陷区史研究的方法论思考 在抗日战争史研究中, 沦陷区史是一块特殊的领域, 如何认识和研究沦陷区史, 不同的学者从 不同的认知立场和视角, 作出了不同的理解和诠释, 形成了不同的话语和认识, 这些话语和认识相 互交织、 交错, 对认知和研究这块特殊的历史有益也有碍, 以下略从方法论视角来梳理、 辨识这些理 论和话语, 提一点沦陷区史研究方法的思考. 剑桥大学的近代史教授伊凡斯在 !何谓历史学? ?一文中说: 历史学除了追求真相之外, 还有 第二项基本特质, 即它不只要重建、 描绘过去, 还要理解、 诠释过去. 解释与诠释在历史学里居于 中心地位 .解释与诠释就需要理论及其话语, 在沦陷区史认知和研究的理论及其话语中, 除历史 学自身的理论方法外, 认知和研究者自觉和不自觉地运用的社会科学理论抑或意识形态及其话语, 大体有 4种: 一为中国传统的大一统观或正统观话语, 伪伪%%等称谓即属此种, 即所谓 汉贼不两立 ;

二为民族主义话语, 沦陷区 的称谓应属此种;

三为现代化理论或社会转型 理论, 传统、 现代 、社会转型 等为核心解释概念;

四为殖民主义理论, 以种族主义和社会达尔文 主义为支撑, 主要体现在日本右翼学者为日本在中国殖民统治辩解和美化的一些话语.这 4种理 论或意识形态及其话语相应地形成了认知和诠释沦陷区史的 4种 史观 , 第一种是中国传统史 观, 其余三种都属近现代史观, 且都是西方的.但从对沦陷区史研究上, 这 4种 史观 又存在复杂 的关系和关联.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是相互对立的和否定的, 民族主义和大一统观、 现代化理论有 关联, 现代化理论和殖民主义理论在解释沦陷区史上也有关联.在当下中国大陆的沦陷区史研究 中, 现代化理论最受追捧, 似乎是中性的, 但实际也有它自身的局限, 它可为民族主义和殖民主义所 共用. 实际上, 民族主义和现代化理论在沦陷区史认知和诠释上具有互补性, 二者的结合或许 会更有益于沦陷区史的研究.民族主义在沦陷区史研究中的地位和作用主要体现在: 它所解 决的是沦陷区史的基本定位, 即谁的历史的问题, 换言之即沦陷区的历史主体和主题的问题. 毛泽东在 1939年所写的 !研究沦陷区 ?一文, 开篇即谓: 中国沦陷区问题, 是日本帝国主义 的生死问题. 沦陷区是中国的和中华民族的, 现代历史的主体是民族, 现代历史的主题则是 民族的活动与变迁.沦陷区史的特殊性和复杂性需要明确这一点.正如美国学者杜赞奇所 指出: 历史研究的主题可以不断翻新, 如王权、 国家、 阶级、 个人、 身份认同群体等, 但其心照 不宣的参照系总是民族.我们从来不怀疑我们所学的历史就是中国、 印度、 日本或法国的历 史.民族就是以这样的方式暗示专业与通俗的历史: 它才是历史的支配主体.民族参照空间 #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