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yn灬不离不弃灬 | 2019-07-06 |
128 # !抗日战争研究 ?2010年第 1期 暴行, 给中国人的道德层面及情感深处造成了最深重的伤害.时隔
60 余年, 人们仍然难以排 除此是彼非的民族情绪、 去客观冷静地思考这段历史, 中日两国关系及内政也时受其影响. 此外, 这段历史仍因日本难以彻底反思、 中国经济崛起对日本的压力等背景, 以及中国人牢记 历史教训的思维而难以沉淀, 也是中日两国 共同历史观 难以形成的关键所在.然而, 强调 求真品性的历史学, 不能只满足于现实政治特别是民众情感的需求, 而应站在超越道德情感 与现实政治、 反对一切战争、 维护民族生存权及人权的高度, 通过细化基础上的定性研究, 澄 清有关抗日战争史及沦陷区史研究中的传说、 误区、 不实之词, 尽可能还原历史本相, 促使人 们在客观的基础上理性反思这场影响深远的战争.细化研究以扎实的史料、 无可辩驳的证据 为根本, 是科学定性所不可缺少的基础所在, 它可以给狭隘民族主义情绪降温, 更可以强有力 地回击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的论调. 陆发春 (安徽大学历史系 )论抗战时期对沦陷区的历史认知 沦陷区作为一个历史社会形态, 主要指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到 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期间, 日 本帝国主义对中国殖民占领和半殖民地统治地区.为什么要这样界定沦陷区? 个人认为学界因受 战争回忆录、 抗战著述、 各种教科书、 辞典及意识形态化的社会宣传等影响, 关于沦陷区的概念一直 模糊不清.大众对沦陷区的认知, 既指日军占领区, 也指伪占区;
这些称谓与游击区、 根据地、 国统 区等相伴而生. 尊重历史事实, 重温抗战时期对沦陷区的历史认知, 可能对我们今天理解性地研究沦陷区, 更 有参考价值. 第一, 抗战期间出于对敌斗争的需要, 国共双方对沦陷区的研究曾经积累了大量的历史 资料和研究成果.例如,
1939 年国统区安徽省政府举办青年培训班, 培训到沦陷区对敌工作 的青年骨干.在发放给他们的培训班讲义 !沦陷区域之政治纲要 ?、 !沦陷区内的政治工作 ? 中, 首先告诉学员们什么是沦陷区, 因为只有学员对沦陷区有充分的认识, 才能更好地对敌斗 争.笔者发现讲义中清楚地提出对沦陷区的认识要与对抗日战争的性质理解相联系, 即抗日战争是民族革命战争, 因为日本是帝国主义对弱小民族的侵略战争, 在中国则是为求国家 民族之独立与生存的反侵略的革命斗争 .这种民族革命斗争的特性是 全民性 和 长期 性 .在 对沦陷区域的认识 章节中, 概括了侵华日军实行军事、 政治、 经济、 社会政策的特 点, 具体剖析了日军在沦陷区殖民统治的 野蛮残害 、 以华制华 、 怀柔愚华 、 欺骗榨 取 、麻醉毒化 五大表征.中国共产党人在抗战初期即注意到要加强对沦陷区的认识和研 究. 1939年, 在华中、 华南大片国土沦陷后, 延安专门成立了 时事问题研究会 , 沦陷区问题 是该会重点探讨的中国抗战四大问题之一.该会在出版的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 ?一书中, 分为敌人在沦陷区的经济侵略、 敌人在沦陷区的政治进攻、 敌人在沦陷区的暴行三编, 共计 20章.该书剖析了侵华日军在中国东北、 华北、 华中、 华南沦陷区的经济和政治统治方式, 揭 露了日军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