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阿拉蕾 | 2019-11-05 |
1 贰 测验内容.2 参 试题举例.4 附录一 九五课纲测验内容命题原则高中国文教师座谈会相关问题说明.....
16 附录二 学测国文与指考国文的区隔.18 学科能力测验考试说明 国文考科
1 学科能力测验 国文考科考试说明 学科能力测验(简称「学测」)是定位在大学校系初步筛选学生的门槛.以现行的「甄 选入学制」 为例,大学校系可以依其性质、需要,先订定一个学科能力测验成绩标准(门槛), 只有达到此一标准并且在一定人数倍率以内的考生,才可以参加该系第二阶段的指定项目 甄试,进而择优录取.另外,在「考试入学分发制」中,某些大学校系亦会以学科能力测 验成绩作为筛选标准,只有达到此一标准的考生,才能进一步以指定科目考试成绩参加该 系的分发.简单来说,大学校系不是以考生学科能力测验成绩的高低,作为其是否能进入 该系就读的唯一依,因此考科设计以检测高中学生应具备的基本知能为主.其中,国文 考科著重测验高中学生的基本语文能力、基本文学知识、基本文化知识及基本语文表达能 力. 本说明旨在提供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简称「学测国文」)之命题理念、原则与规, 期能使大学各校系、高中教师、应考学生充分了解,有所依循、参考.兹依测验目标、测 验内容、试题举例等项分述如下: 壹、测验目标 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系以教育部所公布 「普通高级中学课程暂行纲要」 (本文简称 「九 五课纲」 )高
一、高二国文必修课程为依,侧重评量考生经由学校教育、生活经验等陶养、 涵融后所具备之语文学习知识与能力.测验目标包括检测高中学生四方面的基本能力:
(一) 语文理解与应用能力、
(二)文学知识与鉴赏能力、
(三)文化知识与体悟能力、
(四)语文表达 与应用能力.各项目标的子目如下:
一、测验学生的语文理解与应用能力 A1.字形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A2.字音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A3.字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A4.词语、成语意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A5.词性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A6.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A7.文法结构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A8.阅读与理解作品的能力 学科能力测验考试说明 国文考科
2
二、测验学生的文学知识与鉴赏能力 B1.重要文学流派的常识 B2.重要文学体裁的特质 B3.重要作家的地位与成就 B4.重要作品的内涵与价值 B5.重要作品的鉴赏与评析
三、测验学生的文化知识与体悟能力 C1.重要学术思想的形成、内涵、特质及影响 C2.重要国学及文化常识
四、测验学生的语文表达与应用能力 D1.遣词造句能力 D2.篇章组织能力 D3.构思选材能力 D4.场合应对能力 贰、测验内容 学科能力测验国文考科的测验内容,系以教育部所公布之九五课纲高
一、高二国文必 修课程为测验围.由於学科能力测验著重考核高中生之学科基本知能,并结合生活或整 合不同学习领域,评量理解与应用等能力,故测验内容以课程纲要为基础,除适当反映教 材内容,亦兼及日常语文资讯与学生之生活与学习经验.学测国文(含指考国文)测验内容 命题原则如下:
一、文言文与语体文之命题方向与取材比例原则 1. 命题应兼顾语文、文学、文化之不同层次.文言文试题应重视内容之理解,语体文 试题则应兼顾语文能力之测验. 2. 命题应参酌九五课纲之基本精神,文言文与语体文之试题取材比例应大致相当,其 差距以不超过 5%为原则. 3. 学测、指考定位不同,在试题难易程度上应有所区隔. 【说明】 1. 文言文与语体文命题取材比例之计算,仅限选择题及非选择题中非作文之题型,不 包含作文. 2. 学测之命题取材围,以至高二下为原则;
指考之命题取材围,以至高三下为原 则.其文言文与语体文之取材比例,由命题委员依本原则第一项第二条之说明斟酌 处理. 学科能力测验考试说明 国文考科
3 3. 学测主要评量考生之学科基本能力,难度应为「中偏易」 ;
指考主要检测考生是否 具备校系指定之学科进阶能力,难度应为「中偏难」 .命题时应有所区隔. 4. 试题之难易程度,不全系於文言文与语体文之差异,尚涉及命题之取材、方式与技 巧等因素,命题委员可斟酌处理.
二、教材选文之命题取材比例原则 1. 教材选文,按选录版本之多寡,分A、B、C 三类.四至五家版本之共同选文为 A 类,二至三家版本之共同选文为 B 类,仅一家版本之选文为 C 类.C 类试题之总占 分比例,以不高於教材选文试题之 10%为原则;
B 类试题之总占分比例,以不高於 教材选文试题之 40%为原则;
A 类试题不受上述比例之限制. 2. 学测之命题取材,以各版本教材一至四册为依;
指考之命题取材,以各版本教材 一至六册为依. 【说明】 1. 学测与指考,旨在评量高中学生的语文、文学、文化之知识与能力.为考核学生之 学习效果,命题委员应在试题上适当反映教材内容. 2. 教材选文分 A、B、C 三类,并订定命题取材比例上限,以符合公平原则. 3. A、B、C 三类选文之订定原则,以应届考生所习之历年教材版本及选文情形为依. 各版本之延伸教材与教科书内之附录等,不列入统计. 4. 学测之测验围,为兼顾各版本篇次先后之个别歧异,故上述之分类方式,统计至 第四册止.
三、教材选文以外试题之命题原则 1. 与九年一贯教材相关之语文、文学、文化之知识与能力,应视为高中学生之基础能 力,命题时可依此能力而加强其广度或深度. 2. 教材选文以外之试题,以学测或指考时高中学生应具之基本能力为考试围. 【说明】 教育具有延续性及一贯性,九年一贯教材为学生研习高中教材之基础,而学测与 指考评量高中学科知能,应承袭九年一贯教材之内容与精神,并根目凭盼蹇胃 之修订理念,深化其内容,拓展其视野.学测、指考均可综合学生以往学习成果,作 全面性考核,以切实评量高中学生应有的语文、文学、文化之知识与能力,命题时应 避免过於细琐之记忆性试题. 学科能力测验考试说明 国文考科
4 参、试题举例
一、测验学生的语文理解与应用能力 A1.字形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 例题1】 下列文句中,有关「生」与「身」二字的使用,完全正确的选项是: (A)小林的父母在那场空难中幸运身还,遭遇了终生难忘的经历 (B)在二次大战中,不少犹太人为了人身安全,不得不隐瞒自己的生世 (C)虽然出身不佳,他仍努力向上,终於获得许多人毕生难求的工作机会 (D)老李误信算命而自怨身不逢时,久久抑郁难平,竟因此轻生,令人惋惜 参考答案:C 说明: 本题为
95 年学测第
1 题,旨在测验学生能否正确使用「生」 、 「身」二字.本题 选择声音接近、意义容易混淆的「生」 、 「身」二字,透过四个选项,呈现不同的应用 情形,学生需配合文意,以判断用字是否恰当.除此之外,常见的字形测验题型,尚有:错别字辨识、空格填字、由注音判断字形……等. A2.字音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 例题2】 下列各组「」内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选项是: (A)「狙」击/崩「殂」 (B)结「痂」/「袈」裟(C)标「签」/一语成「谶」 (D)「溽」暑/深耕易「耨」 参考答案:B 说明: 本题为
94 年学测第
1 题,旨在测验学生对日常用语字音的辨识能力.命题者所 选取的字,皆属日常用语中的形声字.形声字的声符与该字的正确读音,有的相同, 有的相近,也有的因时代音变而与当今的读法有相当的距离.本题当可纠正学生「有 边读边,没边读中间」 、不求精确的弊病.除此之外,常见的字音测验题型,尚有: 直接判断字词读音、分析「合音连读」语音现象、多音字读音辨识、谐音词辨识、同 音字辨识……等. 学科能力测验考试说明 国文考科
5 A3.字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 例题3】 下列文句「」内字义相同的选项是: (A)世衰道微,邪说暴行有「作」 (《孟子?滕文公下》)/圣人「作」而万物睹(《易经?乾卦文言传》) (B)朝「济」而夕设版焉(〈烛之武退秦师〉)/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易经?系辞上传》) (C)仰瞩俯映,「弥」习弥佳(《水经?江水注》)/离宫别馆,「弥」山跨谷(司马 相如〈上林赋〉) (D)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论语?公冶长》)/「赋」性愚直,好谈古今得 失(苏辙〈为兄轼下狱上书〉) 参考答案:A 说明: 同一个字,随其出现的语境不同,常常可有不同的诠释.本题为
90 年学测第
3 题,即在素材上提供完整的语境,以测试学生能否依舷挛囊,正确地判读「」内 的字义,同时评量学生的记忆、理解及应用能力.除了辨识一字多义的情形外,常见 的字义测验题型,尚有:直接判断字义、部首与字义关系辨识、古今字义差异辨识…… 等. A4.词语、成语意义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 例题4】 下列文句「」中的词语,与今日口语惯用的词义相同的选项是: (A)「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岑参〈逢入京使〉) (B)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刘禹锡〈乌衣巷〉) (C)臣闻改前辙者则车不倾,革往弊者则政「不爽」(《晋书?忠义传?嵇绍》) (D)宿昔不梳头,丝发被两肩.婉伸郎膝上,何处不「可怜」(南朝〈子夜歌〉) 参考答案:B 说明: 本题为
93 年学测第
2 题,测验学生对词语意义的掌握能力.由於许多今日口语 中的词汇来自古代的诗词文章,而其意义,有延续不变者,亦有产生变化而不尽相同 者.本题即从比较古今词语异同,测验学生是否了解词语的承袭与变化关系.除此之 外,本测验目标常见的试题题型,尚有:成语意义判读、成语填空、成语误用辨识、 词语意义辨识、量词使用……等. 学科能力测验考试说明 国文考科
6 A5.词性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 例题5】 《史记?魏公子列传》:「魏王见公子,相与泣,而以上将军印授公子,公子遂将. 魏安厘王三十年,公子使使遍告诸侯.诸侯闻公子将,各遣将将兵救魏.」 上引文字中的五个「将」字,作动词用的有: (A)二个 (B)三个 (C)四个 (D)五个 参考答案:B 说明: 本题为
92 年学测第
3 题,属於语文能力中的词性测验,以一段《史记?魏公子 列传》文中的五个「将」字,测试学生辨识汉语词类的能力. 「将」字有作动词解, 有作名词解.学生应掌握上下文意,予以辨析.除此之外,常见的词性测验题型,尚有:时间副词辨识、程度副词辨识、代名词辨识、词性活用等……. A6.修辞的辨识与应用能力 【 例题6】 (甲) 蒋碧月身上那袭红旗袍如同一团火焰,一下子明晃晃的到了程参谋的身上,程 参谋衣领上那几枚金梅花,便像火星子般,跳跃了起来 (乙) 窦夫人回转身,便向著露台走了上来,钱夫人看见她身上那块白披肩,在月光下, 像朵云似的著她.一阵风掠过去,周遭的椰树都沙沙的鸣了起来,把窦夫人 身上那块大披肩吹得姗姗扬起 (丙) 一条宽敞的石级引上了楼前一个弧形的大露台,露台的石栏边沿上却整整齐齐的 置了十来盆一排齐胸的桂木,钱夫人一踏上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