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苹果的酸 | 2019-11-22 |
如黄台村、 黄台板桥, 胶 济线附近的黄台站、 黄台南路, 东郊的黄台电 厂等. 这些地名的来源都与黄河南岸的黄台 山有关. 位于历山北路北首的黄台山海拔只有60 余米, 尽管不高, 名气也不大, 却有着悠久的 历史, 曾经是 齐烟九点 中的北部众山峰之 一. 民国十五年(1926年)出版的 《续修历城县 志》 曾这样介绍黄台山: 左挹鹊山, 右揖华不 注. 稻田畦菽圃, 回环映带, 十余里不绝. 林壑 深美, 最为胜处. 清代诗人董芸曾作 《黄台》 一诗: 鹊华影里掩柴门, 门外溪流碧玉痕. 记 得黄台山下过, 澹烟疏雨稻花村. 几十年来, 因附近的黄河险工需要大量石料, 黄台山石 材基本被开采殆尽. 近年来, 在山上建起了两 座学校, 从外面很难看到山体模样. 只有进入 校园里面, 才能一睹黄台山的真面目. 1974年, 在黄台山东麓曾发现一座汉代石 墓, 石室四壁镌刻着饮宴、 狩猎、 庖厨等场景, 内 容丰富, 线条优美, 形象生动. 尤其是其中的 《七 盘舞》 画像石, 对于研究汉代风俗文化, 具有较 高的文物价值, 现收藏于南山的四门塔景区. 明洪武年间, 在黄台山南麓逐渐形成两 个村落, 分别是魏家庄和黄台山庄. 上世纪50 年代, 两个自然村合并为黄台村. 1951年, 济南 市行政区划调整, 分设市区和郊区. 其中最东 部的郊一区, 驻地在小清河南岸的黄台板桥, 1955年9月, 改为黄台区. 当时的黄台区辖区 为: 北至黄河, 南至菜市庄, 西至津浦铁路, 东 到市区与历城县边界. 黄台区下辖杨庄乡、 黄 桥乡、 太平乡、 黄台板桥乡和菜市乡五个乡. 次年济南市合并小乡为大乡, 黄台区的五个 乡合并到北园乡, 即后来的北园镇. 现在这一 带有很多带 黄台 字样的地名, 应该与这一 段历史有关. 至今, 数百里之外的青岛市北区 还有黄台路. 由于濒临黄河, 土地贫瘠, 历史上 黄台 地多碱白 . 改革开放之前, 黄台村民过着较 为贫困的生活. 改革开放以来, 黄台村艰苦创 业, 大力发展村办企业, 先后建成了化工厂、 汽车修理厂等, 集体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 在上世纪80年代, 已成为远近闻名的富裕村, 是当时全省首批收入过亿元的村庄之一, 先 后被命名为 市级文明村 和 省级文明村 . 1987年, 全国第一家农民开办的啤酒厂―― ― 黄 台啤酒厂建成投产, 其生产的 飘雪 啤酒曾 畅销一时, 在省城长期与趵突泉、 北冰洋啤酒 三分天下. 2002年, 随着北园镇撤镇设办, 黄台 村也改为黄台社区. 如今, 颇有名气的黄台家 居市场、 黄台茶叶市场和黄台大酒店仍是黄 台社区的明星企业. 位于小清河南岸黄台板桥以东的黄台 港, 形成于清光绪年间, 港口直达寿光羊角 沟, 是小清河东行的第一港, 一直是小清河上 吞吐量最大的港口. 1906年, 长4.5公里、 连接港 口和黄台车站的铁路支线建成, 黄台港成为 铁路和水运联运的枢纽, 以承担原盐运输为 主. 1997年, 小清河因流量锐减而停航, 黄台港 的繁荣也戛然而止. 在前几年的小清河改造 工程中, 修建了黄台盐仓码头遗址. 一段布满 石子的铁轨, 两面刻有浮雕的墙壁, 岸边新建 的观光廊亭上, 南北各有一匾额, 一为 盐库 盈辉 , 一为 谷仓漾玉 , 抱柱联为 一朝号子 换笛鸣, 千载盐船庆画舟 , 让人怀念起昔日 港口漕运的繁忙盛景. 而位于胶济铁路上的黄台站, 始建于1904 年, 至今已有110多年的历史. 最早称东关车 站, 因所在地为黄台, 改称为黄台站. 该站站 房为德式建筑, 中间的办公楼为两层, 两侧的 售票厅和候车厅均为一层, 硕大的老虎窗格外 醒目, 具有鲜明的德国建筑风格. 1983年, 时任 铁道部长陈璞如曾亲赴黄台站, 调研铁路行风 路风建设. 后来, 黄台站不再办理客运业务, 只 承接货运编组业务. 上世纪50年代颇有影响的 电影 《大浪淘沙》 和上世纪90年代的电视剧 《东 方商人》 都曾将黄台站作为拍摄外景地. 现在 的黄台站和潍坊的坊子站、 青岛的大港站, 成 为近400公里胶济线上仅存的3个保存完好的 老车站, 2006年被授予山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东郊的黄台电厂, 也是因地名而得 名. 电厂始建于大跃进时期的1958年, 是我省 第一座高温高压火力发电站, 60年来为省城居 民的生产生活做出了巨大贡献. 近年来, 企业 投入巨额资金进行节能减排改造, 现已成为 全省最大的绿色清洁热源企业. 寒冬来临之 际, 黄台电厂为省城采暖提供着近三分之一 的热力资源. 朵朵伞花降泉城晚来天欲雪煞袷郴鸸镆晃砍羌钦葬坊鸸淮, 既是食品又是炊具 名称, 还是饮食方法, 可谓多义词 了. 我国的火锅历史悠久, 《中国烹 饪》 1984年11期所载董治的 《火锅古 今谈》 一文中说: 不久前, 于内蒙古 昭乌达蒙敖汉旗出土壁画墓中的壁 画, 据考证, 为辽代初期的涮肉火 锅. 壁画中三个契丹人于穹庐之中, 围着火锅, 席地而坐, 有的用毛利箸 在锅中涮食羊肉. 火锅的前面放着 一张方桌, 上面陈放着盛配料的两 个盘子, 还有两盏酒杯, 桌的右侧备 有大酒瓶, 左侧用特制的铁筒, 盛以 满满的羊肉块, 形象逼真, 栩栩如 生, 是极为珍贵的历史佐证, 为研究 火锅的起源, 提供了可靠的形象依 据. 至北宋, 汴京开封的酒馆, 冬天 已有火锅应市. 在火锅的历史演变 中, 对火锅最为精彩的描述, 当数南 宋淳v年间(1241年―1252年)福建泉 州人林洪 《山家清供》 中提及的 涮 兔肉 : 向游武夷六曲, 访止止师, 遇雪天, 得一兔, 无庖人可制. 师云: 山间只用薄批, 酒酱椒料沃之, 以风 炉安座上, 用水少半铫. 候汤响一杯 后, 各分一筋, 令自荚入汤、 摆熟, 啖之, 及随宜各以汁供. 林洪照做, 将 热汤中的肉片反复拨动, 而肉片色 泽宛如云霞, 便将此佳肴取名为 拨 霞供 , 并作诗云: 浪涌晴江雪, 风 翻照晚霞. 到了清代, 火锅涮肉已经成为 宫廷的冬令佳肴. 清末民初, 在全国 已形成了几十种不同的火锅, 而且 各具特色. 清末刘鹗的 《老残游记》 第六回 讲到申东造请老残: 那人道: 敝上 说: 店里饭不中吃. 我们那里有人送 的两只山鸡, 已经都炖出来了, 又片 了些羊肉片子, 说请铁老爷务必上 去吃火锅子呢. 又 家人端上山鸡 片, 果然有红有白, 煞是好看. 烫着 吃, 味更香美 . 可见那时涮锅在济南已很盛行 了. 如今的济南人提起吃火锅, 一 般指的是涮锅, 主要是涮羊肉, 旧时 是回民饭店的经营特色. 旧时的涮锅子不同于此: 锅子 是铜制品, 圆形的中间带炉子, 外边 是深形的锅, 顶端带盖. 燃料是在烟 囱上方投下去的木炭, 烟囱较粗、 高 (开锅快, 使用简便), 实际上就是一 种烧心炉. 用时先将清水烧开, 放入锅内 并加少许桂皮和八角、 葱段、 姜片, 然后将木炭烧旺, 烧开. 将羊肉(或 鸡肉、 猪里脊肉)切成极薄的片, 用 绍酒、 味精、 酱油稍腌, 投入汤内涮 熟后蘸调料. 调料包括: 辣椒油、 豆 腐乳汁、 麻酱、 卤虾油、 韭花酱、 绍酒、 盐等. 著名作家林斤澜在其 《豆腐》 中写道: 这种蘸着吃, 是个好方 法, 可以满足各种口味, 酸、 甜、 麻、 辣、 咸, 还有葱、 姜、 蒜、 香菜…… 现 在把各种调料混合在一起, 不管你 想吃哪种、 不想吃哪种, 就只有混合 在一起的调料了, 实在是有些强迫 的感觉, 少了点个性化. 用饭时将配料(白菜心、 菠菜 心、 粉条)下入一汤锅内, 投入煮透, 加入调料(青蒜末、 香菜末、 胡椒粉、 葱姜丝、 榨菜末或韭菜末)作饭菜 用. 锅内可以甩上鸡蛋花, 把煮熟的 面条倒入. 最为高档的涮锅是菊花火锅. 菊花火锅顾名思义必须要有菊花, 因而多在秋末冬初菊花盛开的季节 食用, 一般使用的是白菊花. 菊花火 锅使用的火锅构造大致可分为三部 分. 第一部分是炉盘, 上面有一固定 铜碗, 用于盛装作燃料的高度的白 酒(绝非酒精). 第二部分是炉圈. 第 三部分是铜锅带盖. 用时先将烧酒 点燃, 把盛高汤的铜锅放上即可使 用. 遗憾的是如今已吃不到菊花火 锅了. 火锅还有另一种吃法是将多种 原料(有荤有素)整齐摆放在锅中, 再 加上调料、 水, 加热煮沸后食用的. 如什锦火锅, 此锅也是铜料品 状, 和涮锅基本相同, 烟囱比涮锅稍 细、 高. 先加入焯过的白菜心、 面筋 泡, 再将主料―― ― 滑好的虾仁、 发好 的海参或滑好的鸡片, 发好的蹄筋、 熟火腿、 鱼肚以及滑好的鱼肚、 干贝、 冬笋片等在锅内摆成一圈, 然后 把菜心二劈四开, 摆在主料上;
再将 高汤放入少许酱油煮开, 倒入锅内. 然后把烧旺的木炭从烟囱上方投 进, 烧开, 即可食用. 为防止锅内汤 汁蒸发变少, 还要外带锅子汤(即加 味精、 酱油、 细盐、 南酒的高汤), 以便 随时添加. 其实这类火锅还有很多品种, 如素什锦火锅、 三鲜火锅、 奶汤火 锅、 鲤鱼火锅、 杂荤火锅、 冻豆腐火 锅、 丸子火锅等等. 上世纪80年代末, 济南市场上 又有了铜制的火锅出售. 那时我住 在大杂院, 北屋邻居家哥儿俩买了 一口火锅, 周日一早就忙活着在院 子里点火锅. 可是点了一个多小时, 还没点着. 这时才想起问我: 大哥, 我怎么点不着啊? 我一看, 好家伙, 一大摞报纸已经烧成灰了. 原来他 们把木炭放进火锅烟筒里, 然后在 下面点报纸引燃木炭, 这哪行啊! 我 把几块木炭放在蜂窝煤炉子里点着 后, 再放在火锅烟筒里, 就好了. 哥 儿俩笑着说: 真是处处皆学问啊! 味道泉城今年是我国开展群众性跳伞 运动六十周年. 1954年, 在保加利亚 举行了国际跳伞比赛, 我国当时没 有专业跳伞运动队, 就从空军挑选 伞兵组成代表队参赛. 随后, 以伞 兵跳伞队为骨干, 从北京、 天津首 批选拔了五十余名中学生组成专 业运动队进行训练, 1958年正式命 名为八一跳伞大队, 同年移交给国 家体委. 以此为开端, 跳伞―― ― 这 项被称作 勇敢者的运动 的国防 体育运动, 在全国很多城市陆续开 展起来. 从1955年北京兴建我国第 一座跳伞塔开始, 全国先后建成了 十几座跳伞塔. 在1959年第一届全 国运动会上, 伞塔跳伞和飞机跳伞 都被列为比赛项目. 济南跳伞塔是在1956年建成 的. 因为跳伞是个新鲜事, 人们仰望 着那高耸入云的塔尖(上世纪七十年 代前, 济南最高的楼房市委大楼才 不过七层高, 而跳伞塔有六十多米 高), 看着朵朵白色伞花从天而降, 无 不感到新奇、 向往. 由此, 连同塔所 在的大院, 都一起被叫做跳伞塔. 其实, 那个大院子里是济南市 国防体育运动俱乐部的所在, 包含 了五个小俱乐部, 门口共挂了六块 牌子.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