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王子梦丶 2019-11-24
鲁迅同时代人研究 鲁迅研究月刊

2005 年第

6 期 周作人与日本文学翻译 刘军周作人在

1963 年赠钟叔和名为 文字 的条幅 中 ,说自己 半生写文字 ,记数近千万 ,强半灾梨枣 , 重叠堆几案 …… ①而在他 半生 写的 近千万 文 字中 ,文学翻译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可以说周作人是 集创作与翻译于一身的文学大家.

在周作人的

30 余种译著中 ,日本文学的数量就占了五分之三.这 些文学作品包括 《古事记》 、 《平家物语》 (前七卷) 、 《徒然草》 、 《枕草子》 、 《日本狂言选》 、 《现代日本小说 集》 、 《日本俗歌六十首》 、 《浮世澡堂》 《浮世理发店》 、 《如梦记》 等 ,多为日本文学史上的名著.特别是日 本古典文学的翻译 ,直至今日 ,也难有与其比肩者. 另外 ,他还对文学翻译的理论作了卓有成效的探索 , 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的翻译理论.本文欲就周作人的 翻译理论及他的日本文学翻译作一番大略的梳理.

一、 周作人的翻译理论 周作人在 《谈翻译》 ②一文中 , 劈头便写道 : 有 好些事情 ,经过了多少年的努力以后 ,并未能做出什 么成绩 ,可是有了许多经验 ,能够知道其中的甘苦黑 白 ,这也是可珍重的一件事.即如翻译就是一例. 我从清光绪甲辰即一九零四年起 ,在南京的学堂就 开始弄笔 ,至今已有四十个年头了 (1904 ― 1944) ,零 整译品无甚足道 ,但是凭了这些经验 ,即使是失败的 经验 ,也有了经验之谈 …… 并未做出什么成绩 当 然是过谦之词 , 有了许多经验 倒是事实.周作人 在这里所说的 在南京的学堂就开始弄笔 是指

1904 年下半年 因得到一本伦敦纽恩斯 (Newnes) 公司发 行的英文插画本 《天方夜谭》 ,很喜欢 ,便首先翻译了 其中 《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 ,改为 《侠女奴》 . ③自此,周作人开始了自己充满 甘苦 的翻译生涯 ,至1966 年5月31 日 翻译 《平家物语》 第七卷脱稿 ④ 止 ,时间跨度长达半个多世纪. 周作人 直译 理论的提出 ,有其深刻的时代背 景 ,他是在继承中国第一代翻译家已积累的经验并 进行必要扬弃的基础上 ,为适应新时代及文学革命 的要求所作出的选择.周作人在 《新青年》 上发表他 的

第一篇口语体的译文 《古诗今译》 时 ,写过一段经 过鲁迅修改的译者 小识 ,这可以视为周氏兄弟 直译 理论的一个总纲 : 什法师说 ,翻译如嚼饭哺人 , 原是不差.真要译的好 ,只有不译.若译他时 ,总有 两件缺点 ;

但我说 , …… 这却正是翻译的要素.一,不及原本 ,因为已经译成中国语.如果还要同原文 一样好 ,除非请谛阿克利多斯学了中国语 ,自己来 作.二 ,不象汉文 …… 有声调好读的文章 ,因为原是 外国著作.如果同汉文一般样式 ,那就是随意乱改 胡涂文 ,算不了真翻译. ⑤1918 年答某君的通信里 , 也有一节 : 我以为此后译本 , ……应当竭力保存原 作的风气习惯语言条理 ,最好是逐字译 ,不得已也应 逐句译 ,宁可 '

中不像中 ,西不像西'

,不必改头换 面.…… 但我毫无才力 ,所以成绩不良 ,至于方法 , 却是最为适当. ⑥这宣言显然是针对林纾的 胡译 、 曲译 .周作人在另一篇文章中对于林译这样 批评道 : 把外国异教的著作 ,都变成斑马文章 ,孔孟 道德 ,不过是 抱定老本领旧思想 而已 ,而周氏兄 弟强调 不象汉文 ,即是试图通过翻译 ,输入与中国 传统异质的新的思维方式与新的语法、 词汇 ,以弥补 中国思维、 语言不精密的不足.周氏兄弟著名的 直译 法即是在这样的指导思想下产生的.正是为了 充分发挥翻译的输入与改造功能 ,周氏兄弟明确地 主张译本 当竭力保存原作的风气习惯语言条理 ;

最 好是逐字译 ,不得已也应逐句译 ,宁可 '

中不像中 ,西 不像西'

,不必改头换面 .由此可见 ,直译的本质就 是要忠于原文 ,尽可能 保留它原有的色彩 ,保存原 文的风格.为此 ,周作人的译文后总有非常详细的

8 7 注解或 译者附记 ,而在 译者附记 中 ,除了有关译 文的背景介绍之外 ,常夹杂许多关于翻译理论的论 述.在 《陀螺》 序文中 ,他再次谈到了自己的 直译 理论. 我的翻译向来用直译法 ,所以译文实在很不 漂亮 , …… 虽然我自由书写的散文本来也就不漂亮 , 我现在还是相信直译法 ,因为我觉得没有更好的办 法.但是直译也有条件 ,便是必须达意 ,尽汉语的能 力所能及的范围内 ,保存原文的风格 ,表现原语的意 思 ,换一句话就是信与达 . ⑦所谓 中不像中 ,西不 像西 ,正是两种语言文字及其代表的两种文化在相 互吸收、 渗透、 变革过程中必有的语言现象与文化现 象.这种 中不象中 ,西不象西 的语言 ,五四时期曾 经把它叫作 欧化的白话文 ;

所谓 欧化 ,就是指语 言的现代化.后来 ,周作人及其同代人 ,在理论上也 进一步达到了这样的结论 : 现代国语须是和古今中 外的分子融和而成的一种中国语 ,为此 ,必须在 通 用的普通话 上, 采纳古语 , 采纳方言 , 采纳新 名词及语法的严密化 .应该说 ,正是在 采纳新名 词及语法的严密化 这点上 ,周氏兄弟所竭力提倡的 直译 的翻译主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解放后 ,周 作人在总结自己的经验时 ,再次肯定了这一点 : 我 的翻译是向来主张直译式的 ,便是多保留它原有的 色彩 ,我不主张把一句话译的四平八稳的 ,个个字说 的十分明白 ,我把留下来一二分不明白的东西 ,来加 注解说明它 ,这样便可将色彩多保住一点. ⑧ 对于严复信达雅的翻译三字经 ,周作人提出了 质疑 ,认为不能一概而论.他说 : 自从严九道 (严复) 发表宣言以来 ,信达雅三者为译书不刊的典籍 , 至今悬之国门 ,无人能损益一字 ,其权威是已经确定 的了.但仔细加以分析 ,达雅重在本国文方面 ,信则 是与外国文有密切关系的.必须先将原来的文字把 握住了 ,再找适合的本国话来传达出来 ,正当的翻译 的分数似应这样的打法 ,即是信五分 ,达三分 ,雅二 分.假如真是为书翻译 ,则信最为重要 …… ⑨对于 严复关于翻译 信达雅 的 典则 ,周作人采取既批 判又吸收的原则.如果译文偏离了原文本的意思 , 信由译者不着边际地随意发挥 ,胡乱翻译 ,即便是如 何的 雅 ,也不能视为好的译文.所以他特别强调 信 的重要. 信 就是要忠实于原文 ,就是要把一 种语言的真实的含意 ,用另一种语言准确地表达出 来.译文应该是可信的.在谈到翻译具体如何操作 时 ,周作人这样写道 : 简单的办法是将原文看过一 遍 ,记清内中的意思 ,随将原本搁起 ,拆碎其意思 ,另 找相当的汉文一一配合 ,原文一字可以写作六七字 , 原文半句也无妨变成一二字 ,上下前后随意安置 ,总 之只要凑得象妥帖的汉文 ,便都无妨碍 ,惟一的条件 是一整句还他一整句 ,意思完全 ,不减少也不加多 , 那就行了. ⑩周作人这里仍然强调 信 的重要 ,即 意思完全 ,至于语序倒是可以较随意地安排.而 且字数也不必要一一对应.对于译文文体 ,他说 : 不能纯用八大家 ,最好是利用骈散夹杂的文体 ,伸 缩比较自由 ,不至于为格调所拘牵 ,非增减字句不能 成章 ,而且这种文体看上去也有色泽 ,因近雅而似达 所以易于讨好. λ ? 这里说的 骈散夹杂的文体 即文 白相间的文体 ,是上文所述的 采纳古语 , 采纳方 言 与 采纳新名词及语法 的结合.周作人说用这 种文体要比白话文容易的多.他称这为 翻译的成 功的捷径 .不过他又说这种文体 于译者有利 ,称 曰为自己翻译 .如果是要为读者考虑 ,加之 译者 喜欢这本原书 ,心想介绍给大家看看 ,那就 只好用 白话文译去 .这是有关翻译文体的问题.另外 ,对 于外国文的选择 ,他主张最好是原书原文 , 除特别 的例外 ,不从第二国语重译为是 .不难看出 ,虽然 经过了消化的第二国语相比原文容易理解 ,但周作 人还是强调要保持原文的纯洁性 ,以减少不必要的 误读 误译 . 解放后 ,周作人继续自己对于翻译理论的探讨 , 他相继写了多篇关于翻译的理论文章 ,如1950 年的 《谈翻译》 和 《重译书》 ,1951 年相继写了 《重译书与重 出........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