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颜大大i2 2019-11-25
内部交流 研究与参考 锐实力 问题来龙去脉及其应对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 SHANGHAI INSTITUTE OFAMERICAN STUDIES 2018年第8期(总第81期) ―

1 ― 锐实力 问题来龙去脉及其应对 刘国柱 上海市美国问题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自2017 年底,欧美智库、学界、媒体和政界以 锐实力 (Sharp Power)概念为基本框架,对包括中国、俄罗斯在内的国家发起了舆 论战,对这些国家特别是中国近年来为提升国际形象和国际影响力 所做的各种努力加以指责.

尽管这个概念有不同的变种,如在全国 民主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Democracy,简称NED)内部, 它还有另外一个名称 实力 3.0 版 (Power 3.0) ;

美国国会行政 当局中国委员会(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将其称为中国 长臂 (Long Arm) .但对中国所谓 锐实力 做法 的指责是完全一致的. 一. 锐实力 概念提出的背景 锐实力 概念的提出美国对华大战略调整的大背景、 以及美国长 期以来对中国意识形态斗争小背景的产物. 首先, 在美国战略界及建制派看来, 随着中国的崛起以及中国在 国际政治舞台上作为, 中美关系的发展已经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需 要重新思考美国的对华大战略和中美关系.尽管美国智库界及政界对 未来美国对华大战略及美中关系走向并未形成一致的看法, 但总体趋 于悲观.平衡、 甚至遏制中国影响力的呼声日渐抬头, 反应在美国对 ―

2 ― 华政策上, 就是逐渐将中国定位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手. 美国著名中国问题专家、 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中国 研究中心主任戴维 ・ 蓝普顿 (David M. Lampton) 首先提出了中美关系 的临界点说.在2015 年5月6日由上海社会科学院和卡特中心共同 主办的世界中国学论坛首届美国分论坛上, 普顿蓝对中美关系做出悲 观预期, 认为 打破平衡的临界点越来越近 .蓝普顿认为, 美国和中 国需要类似 第四个联合公报 这样的文件来规划未来的中美关系.

2015 年3月, 美国前副国家安全顾问、 小布什政府驻印度大使罗 伯特 ・ 布莱克威尔 (Robert D. Blackwill) 和小布什政府国家安全委员 会成员阿什利 ・ 特利斯 (Ashley J. Tellis) 发布了 《修正美国对华大战 略》的报告,他们认为,美国与中国接触的政策是在加强这个美国竞 争对手的实力.在布莱克威尔和泰利斯看来, 中国已经采取了一项宏 伟的战略,这是为了加强国家对中国社会的控制,超越国界,安抚周 边国家, 巩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地位, 取代美国成为亚洲最重要的 大国.因而他们呼吁: 对中国采取一项新的大战略,以平衡中国实 力的崛起, 而不是继续协助其崛起. 尽管两位作者承认, 这一新政策 不能建立在遏制的基石上 ;

但他们确实主张 对现行政策进行重大 改变, 以限制中国的经济和军事扩张对美国在亚洲和全球的利益构成 的危险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不再强调支持与合作,而更多地强调 压力和竞争, 甚至认为, 激烈的美中战略竞争成为了新常态.

1 与美国智库界呼吁相对应的是, 奥巴马政府 《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 中对美中关系的定位也在发生微妙变化.在2015 年奥巴马政府公布 的 《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终, 一改第一任期时的 继续寻求与中国建立 积极合作的全面关系 , 并希望中国在推进全球经济复苏、 应对气候变

1 Robert D. Blackwill and Ashley J. Tellis, Revising U.S. Grand Strategy Toward China, Council on Foreign Relations, March 2015, pp. vii-viii. ―

3 ― 化、 防止大规模杀伤性武器、 维护地区和平等问题上, 担当起负责任 的领导角色 的诉求.转而强调,美国对中国大军事现代化 保持警 觉, 并拒绝通过恐吓解决领土争端 ;

同时, 美国将 从强势地位管控 竞争, 同时坚持要求中国, 在从海上安全到贸易和人权等问题上, 遵守 国际规则和规范. ;

美国还将在网络安全方面采取必要的行动, 以保 护我们的企业、 捍卫我们的网络, 防止无论是民营部门还是中国政府, 为商业利益窃取商业机密的行为.

1 在外交实践中, 美国在亚太地区持 续推动 亚太再平衡战略 , 可以说, 美国对华大战略中 遏制 因素加 大, 始自奥巴马政府的亚太再平衡战略. 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 更是将中国列为美国的战略竞争对 手, 甚至取代恐怖主义, 与俄罗斯一起并列为美国国家安全的首要威 胁.特朗普政府的国家安全战略判断,从战略层面来看, 强权竞争 这个本已被历史淘汰的现象再度回归.中国和俄罗斯在尝试重新奠 定他们对地区和全球的影响力.今天, 他们正在部署的军事存在将在 危难之时将美国阻挡在外, 美国在非战争时代, 在关键通商地区自由 航行的能力也将受到挑战.总而言之,他们正挑战我们的地缘政治 优势, 并试图将国际秩序向对他们有利的方向扭转.

2 特朗普政府的 《国家安全战略》报告,反应的是包括美国国会在内的建制派的战略 判断.在特朗普 《国家安全战略》 报告公布之前, 即2017 年11 月30 日,与国会关系密切的华府智库 战略暨预算评估中心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Budgetary Assessments,简称CSBA)总裁托马斯・麦肯(Thomas G. Mahnken) , 在参议院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关于未来

1 奥巴马政府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涉华部分引文,见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May, 2010, p.43;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February, 2015, 引言 第2页;

p.24

2 White House, National Security Strategy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December, 2017, p.27. ―

4 ― 国防战略的听证会上,在谈到美国所面临的威胁时做了这样的陈述: 我们今天再次处于大国竞争的时期,大国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大. 这是我们所面临的最重大威胁.

1 很明显, 在特朗普时期, 美国对华 大战略中, 遏制 的成分在快速上升中.而 锐实力 概念的提出, 就是这样大环境的产物. 其次, 改革开放

30 多年来, 中国逐渐融入国际社会, 但中国并未 按照欧美国家期待的方向发展, 更没有出现欧美国家期待的变化、 尤 其是国内政治变化.这在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政界、 智库界和学术界已 经形成较为广泛的共识.认为美国长期奉行的对华政策已经失败, 这 样的现实需要美国擦亮眼睛, 重新审视美国的对华政策.并建立一个 更强大的, 更持续的对华战略.在2017 年11 月1日华府智库布鲁金 斯学会 (Brookings Institute) 举办的一个政策研讨会上, 参加讨论的瑞 安・哈斯 (Ryan Hass) 分析说: 美国国内普遍认为, 过去

30 多年来我们 所奉行的战略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中国的崛起并没有按照我们的战 略来进行改革.参加讨论的另一位学者米拉 ・ 拉普 ・ 胡珀 (Mira Rapp- Hooper) 也认为, 过去美国的决策者所持的立场, 及中国将随着其崛起 而改革自己, 但这种观点正在消退.美国曾经恳请中国成为负责任的 利益相关者, 因为我们认为, 随着国际秩序的上升, 中国的变化要大于 中国改变秩序的程度.但显然, 北京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走向自 由化.乔纳森 ・ 斯特罗姆塞斯 (Jonathan Stromseth) 提出, 有必要对北 京采取更强硬的态度―例如, 加强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和外交地位, 然 后与朋友和盟友一道, 鼓励中国在地区问题上采取更建设性的立场.2

1 Thomas G. Mahnken, STATEMENT BEFORE THE SENATE ARMED SERVICES COMMITTEE ON RECOMMENDATIONS FOR A FUTURE NATIONAL DEFENSE STRATEGY, November 30, 2017, p.2.

2 AVOIDING WAR :CONTAINMENT, COMPETITION, AND COOPERATION IN US-CHINA RELATIONS, Brookings Institute, November 1, 2017, pp.4-5. ―

5 ― 类似的看法显然已经成为美国建制派的主流, 奥巴马政府时期负 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前助理国务卿科特 ・ 坎贝尔 (Kurt Campbell) 和曾经担任美国前副总统拜登副国家安全顾问的厄利 ・ 拉特纳 (Ely Ratner) 在今年 3―4 月出版的外交事务杂志上, 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详 细的分析.他们认为, 美国一直期望能够决定中国的进程, 但是总是 过高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坎贝尔和拉特纳说, 无论美国祭出 大棒 还是 胡萝卜 , 都没有像预期地那样改变中国.外交和经济接触并没有 带来中国政治和经济上的开放;

美国的军事力量和区域制衡也没有能 够阻止中国试图改变美国领导的体系的核心努力;

自由的国际体系并 没有像预期的那样可以诱惑或是制约中国.中国在追求自己的发展道 路, 而这个进程中, 美国的一系列期待落空.两位作者因此得出结论, 华盛顿现在面临着现代史上最有力和最可怕的竞争者.要接受这样 的挑战, 华盛顿首先要放弃对中国一厢情愿的期待, 接受以前对华战 略失败的事实.第二, 美国需要专注自己以及亚太盟友的发展.他们 认为, 川普政府新的国家安全战略对美国以往的战略进行了拷问, 把 中国定义为 战略竞争者 , 是朝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1 在这个问题 上, 美国国会也在极力呼吁行政当局改变对华政策.在国会行政当局 中国委员会的听证会上, 委员会共同主席克里斯托弗 ・ 史密斯扬言: 在2016 年问题是, 美国外交政策已不再符合中国现实.在过去的二十年 里, 美国的政策是基于这样一种信念: 中国日益繁荣将带来政治改革 和法治.我们专注于将中国融入国际体系, 而忽视了中国在共产党领 导下将遵循自己的规则的明确证据.中国并没有像预期的那样成为国 际体系中 负责任的利益相关者 .恰恰相反, 尽管几十年来中国经济 取得了显著增长, 但中国领导人对 西方影响 越来越不屑一顾, 对自

1 Kurt M. Campbell and Ely Ratner, The China Reckoning : How Beijing Defied American Expectations, https: //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united-states/2018-02-13/ china-reckoning ―

6 ― 由社会和民主资本主义都怀有敌意.通过贸易、 投资和人与人之间的 交流进行接触的战略并没有带来一个更加自由的中国, 而是对中国被 压抑的人权律师、 宗教和少数民族群体、 记者和民间社会领导人保持 冷酷的安慰.1 弥漫于美国政界及智库界的 美国对华政策失败论 , 正在积极推 动美国对华政策的转向, 特别是在各个领域竞争甚至对立的方向发展. 第三, 中国通过不断的改革和开放政策, 逐渐摸索出一条符合中 国国情、 而且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道路, 即在欧美国家之外, 形成了 中国模式 .在欧美国家的政治学者看来, 中国制造分为两种: 一种 是中国制造的产品 (Made in China) , 这不值得害怕;

另一种是中国给 世界提供的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模式, 这才是值得欧美国家忧心的. 自冷战时期开始, 美国的政治家就异常关注外部世界的发展模式 问题.在他们看来, 世界上的大多数国家 在其发展中到底走民主道 路, 还是走共产主义道路或是别的极权主义的道路, 可能会决定我们 星球上的文明进程 .2 改革开放以来, 中国在经济发展、 国家治理等 领域走出了一条不同于欧美国家的发展道路,初步实现了国家富强、 并朝着民族复兴的目标稳步前进. 北京共识 中国经验 中国模式 已经成为国际政治学界出现频率相当高的名词.很多发展中国家都表 达了希望在不同领域借鉴中国的发展经验的诉求.美国著名政治学 者、 历史终结论 的提出者、 斯坦福大学高级研究员、 民主、 发展和法 治中心主任弗朗西斯 ・ 福山 (Francis Fukuyama) 撰文表示: 随着

2016 年的到来, 随之而来的是一次历史性的东西方发展模式之争―即在

1 Christopher H. Smith, Dissidents Who Have Suffered for Human Rights in China : A Look Back and A Look Forward, Congressional-Executive Commission on China, December 7, 2016, pp.1-2.

2 J ・ 斯帕尼尔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外交政策》 ,段若石译,商务印书馆,

1992 年版,第147-148 页. ―

7 ― 中国和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之间, 两种不同的经济增长策略中哪个 更加适用于新兴国家的较量.尽管这种竞争很少出现........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