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645135144 2019-07-30
东莞市能源发展 十三五 规划

第一章 发展现状与环境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以加快能源结构调整和加强节 能减排为主线,积极转变能源发展方式,完成能源发展 十 二五 规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有力地支撑了东莞经济的平 稳发展.

(一)能源消费稳定增长

2015 年,东莞市能源消费总量 2808.69 万吨标准煤,约 占当年全省能源消费总量的 9%, 在全省排名第四. 十二五 期间以能源消费年均 0.33%的增长,支持了地区生产总值年 均7.9%的增长.2015 年,东莞全社会用电量为 666.84 亿千 瓦时,占2015 年全省用电量的 12.56%, 十二五 期间年均 增长约 3.48%.

2015 年,东莞市天然气、石油、煤炭的消费量分别为 11.98 亿立方米、235.62 万吨、1803.74 万吨,天然气下降 16.2%,石油增长 2.9%,煤炭下降 6.1%.

(二)能源供应能力持续增强 截至

2015 年,东莞境内在运行的主要发电企业

19 间, 总装机容量

764 万千瓦,其中包括建成投产中电新能源

2 台9F 燃气热电联产机组;

企业自备电厂

32 家, 总装机容量

170 万千瓦,自发自用基本不上网.电网新建

500 千伏变电站

1 座,扩建

500 千伏变电站

1 座,主变容量

1500 兆伏安;

新建220 千伏变电站

2 座、扩建

2 座,新增主变容量

2070 兆 伏安.东莞电网

500 千伏主变容量

1850 万千伏安. 截至

2015 年,东莞市建成天然气门站

4 座,从广东大 鹏LNG 工程管道、西气东输二线受气,规划设计接收能力 达85.6 万立方/小时;

建成 LNG 储配站

5 座, 储气能力达

1141 吨;

敷设高中压天然气管道

1670 公里;

天然气汽车加气站

37 座. 另外九丰建成 LNG 码头,

2 座8万立方米储罐和 LNG 槽车装载系统. 目前东莞境内敷设成品油输油管线

246 公里, 截至

2015 年,东莞有成品油批发仓储企业

24 家,成品油仓储库容达 136.204 万立方米(不含企业自备油库和小炼油厂油库) ,陆 上在营加油站

310 座,液化石油气供应企业

24 家,液化石 油气储存站

1 座,液化石油气储配站

23 座,瓶装液化石油 气供应站

447 个,总罐容

16 万立方米. 东莞的煤炭供应保障主要依靠市场机制,截止至

2015 年,东莞拥有煤炭码头

15 个,煤炭吞吐量

5500 万吨;

东莞 市煤炭经营企业达

45 家,拥有煤场

10 多万平方米.

(三)能源结构优化调整加快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能源结构进一步优化.2015 年 东莞市能源消费结构:煤炭 45.75%,石油 11.97%,天然气 5.56%,电力 36.72%.煤炭消费量在能源消费总量的比例从

2010 年的 51.74%调整为

2015 年的 45.75%, 下降

6 个百分点;

油品消费量从

2010 年的 13.39%调整为

2015 年的 11.97%;

天然气消费量的比例从

2010 年的 4.6%调整为

2015 年的 5.66%;

一次电力(含外来电)消费量的比例从

2010 年的 29.05%调整为

2015 年的 36.72%,上升近

8 个百分点.清洁 能源、非化石能源比例从

2010 年的 18.89%、13.42%提高到

2015 年的 22.17%、16.61%.

2015 年, 东莞市电力装机中煤电、 气电及其他一次电 (包 含太阳能、生物质能等,下同)的装机容量比例分别为 62.18%、35.04%和2.79%,相对

2010 年煤电装机有所下降, 气电及其他一次电有所上升.在用电结构中气电及外来电等 清洁能源发电机组供电量占用电量比例提升至 60%.而原来 占主导地位的煤电、油电等非清洁能源供电量比例下降至 40%. 十二五 时期,东莞新能源(生物质能、太阳能等) 的开发利用逐步发展.截至

2015 年,全市共有垃圾发电厂

7 座,总发电量

8 亿千瓦时.安装使用太阳能集热器约

50 万 平方米、空气热泵约 21.77 万千瓦;

建成屋顶太阳能光伏面 积19 万平方米,装机 19.34 兆瓦,其中大型屋顶太阳能集中 式光伏建筑项目

3 个,总装机容量 3.9 兆瓦.

(四)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明显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进一步完善全市建设节约型社 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政策框架,先后出台一系列节能政策.制 定镇街及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工作方案,量化节能目标和 各项节能措施,将节能考核工作程序化、制度化,初步建立 节能减排责任体系;

大力推进地方电厂实施冷热电联供等能 源梯级高效利用工程;

实施电机能效提升及注塑机伺服节能 改造;

全面推动高污染禁燃区锅炉整治,全面推动 两高一 低 行业引导退出,全面完成示范企业节能减排改造,节能 效果显著. 沙角各电厂加强节能技术改造和管理,供电煤耗下降了 2.66%,减少煤炭消耗 17.6 万吨标准煤/年和污染物的排放. 完成电机能效提升

207 万千瓦,注塑机节能改造

9423 标准 台,在提前

6 个月完成省下达的

155 万千瓦任务的基础上, 提前

3 个月完成市确定的

180 万千瓦任务.共完成四批

403 个电机能效提升和注塑机伺服节能改造项目财政补贴资金 发放.拉动投资额 6.5 亿元,实现减少用电 8.82 亿千瓦时, 相当于节约能源 29.4 万吨标准煤. 推动水乡地区一批 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值 的污染 企业全面整治、搬迁与淘汰退出工作,市财政共投入 17.1 亿 元补偿资金, 关闭退出了

53 家造纸企业, 年总设计产能 523.7 万吨,关停

74 台锅炉合共

1169 蒸吨/小时,年减少煤耗量约 145.5 万吨标煤. 同时,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全面推动高污染禁燃区锅 炉整治.淘汰关停

491 台燃煤小锅炉,涉及食品、印染、建 筑材料等

20 个行业,合计 776.5 蒸吨/小时,年减少消耗约

26 万吨标准煤.东莞市单位生产总值能耗累计下降 25.23%, 超额完成广东省下达的节能约束性指标任务. 十二五 期间,东莞市进一步加强环保措施的实施. 严控燃煤、燃油工业锅炉、窑炉的污染物排;

全面完成燃煤 机组的脱硫脱硝工程建设;

全面提高机动车用油标准,大力 推动天然气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的应用.东莞市 煤炭消费总量开始下降,能源消费污染物排放显著减少,

2015 年空气达标天数

307 天.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次能源资源贫乏,煤、油、气均需 由外调进,能源对外依存度极高,能源供应安全风险高.城 市能源基础设施有待完善,个别地区电网保障不足,部分地 区天然气管网尚未覆盖,供热管道建设滞后.煤炭消费总量 和比例偏高,公用燃煤电厂建成 20-30 年,设备容量小, 发电煤耗高,企业自备燃煤电厂多,技术指标低,污染排放 多,粗放性能源消费与生态环境不协调.能源储备应急体系 不健全,天然气储备应急供应能力欠缺.能源统计监管能力 有待提高,能源主管部门较难及时全面掌握全市能源供需数 据,影响了能源管理的精准化与监测的信息化发展.

第二节 发展环境 当前,世界能源资源和供需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能源低 碳、清洁转型趋势日益明显,气候变化对能源发展约束刚性 越来越强,新一轮能源技术革命提速.国内和省内能源消费 增长放缓,能源绿色低碳化发展步伐加快,能源使用的环保 约束日益增强,能源和煤炭总量控制力度加大,能源体制改 革深化,能源国际合作全方位拓展.在国内外能源发展的大 环境下,东莞市在节能减排、结构优化、煤炭减量等方面仍 存在能源的发展瓶颈和短板,要实现能源的转型升级,发展 的有利条件和不利因素并存.

(一)有利条件 1.能源供需环境相对宽松.煤、油等常规能源资源探 明可采储量稳步增长,非常规油气、核电和可再生能源开发 利用规模逐步加大,能源生产供应能力持续增强;

全球能源 需求增速大幅放缓,能源市场总体上供过于求,能源价格处 于下行通道,能源发展迎来重要窗口期,有利于东莞市增加 能源供给、 加快能源结构优化调整, 保障能源供应安全可靠. 2.能源战略引领转型升级.国家明确提出能源发展的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 战略思想,标志我国进入能源生产 和消费革命的新时代,有利于抓住机遇进一步发展绿色低碳 能源,开创节约高效用能新局面,带动能源产业转型升级, 构建有效竞争的能源市场,打破能源发展的体制机制瓶颈, 降低能源利用成本,拓展能源供应渠道和合作空间,保障能 源供应安全. 3.能源变革带来创新空间.世界各国纷纷围绕绿色低 碳新能源、 节能环保、 智慧能源体系加快能源技术创新步伐. 能源系统的组织方式从集中式、大规模的工业化开发利用和 远距离输送转变为分布式、小规模的开发利用和就地平衡消 纳.能源互联网推动能源向多能技术组合、信息化,跨地域、 行业和时间联通,以大数据为重要支撑的供给与需求在不同 时间和空间上的精准匹配将成为未来能源发展的重要特征. 紧随绿色、高效、智能的能源变革,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对 化石能源和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依赖,推动传统能源产业向 以清洁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整,为能 源发展提供广阔空间. 4.经济社会优化升级成为内源动力.东莞市位于珠三 角核心区,是国家级的优化开发区域,经济社会优化发展的 需求为能源发展提供了源动力. 十三五 期间,随着东莞 市全面深化改革,大力推进信息技术革命和创新体系建设, 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经济发展动力从要素驱动向 创新驱动转换,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向质量效率 型集约增长转换,有利于形成新的需求,促进能源发展模式 的同步转型;

随着积极参与 一带一路 建设、融入珠三角 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有利于加强国际和省内外合 作,促进能源多元化发展,保障能源供应;

随着现代生态都 市建设的进一步实施,有利于在绿色低碳发展理念下,加快 能源清洁高效发展,实现节能减排目标.

(二)制约因素 1.能源发展约束因素增多.宏观能源管理正逐渐向精 细化、定量化方向发展,相关部门由上而下同时实施的能源 消费总量和强度 双控 、珠三角煤炭减量方案和大气污染 防治计划等约束性措施,通过对能源需求、利用过程和终端 排放等全方位控制,倒逼能源供给源头的绿色低碳化转型升 级.能源项目建设涉及的土地补偿、拆迁安置和社会稳定等 问题,也已经成为约束能源利用和经济发展的突出因素. 2.能源结构调整任务艰巨.为实现大气污染防治目标 和应对气候变化、推动能源的绿色低碳化发展,东莞市必须 扩大利用天然气和推广应用其他清洁能源.但东莞市的风 电、太阳能和生物质能等资源与发展空间有限,而且风电、 太阳能和天然气等........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