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ZCYTheFirst 2019-12-02
? 粮农组织

2012 国际植物检疫措施标准 ISPM 第32 号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2009 年)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国际植保公约秘书处 ISPM

32 出台背景说明 这部分不属于本标准的正式内容 出版物仅指该语言版本.

出台背景的完整说明参见本标准的英文版. 本标准于

2009 年3月经植物检疫措施委员会批准 国际植检措施标准第

32 号.2009.《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罗马,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粮农组织. 中文翻译由中国 NPPO 审校于

2009 年6月本标准由秘书处重订格式于

2012 年8月出台背景:最后更新于

2012 年8月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ISPM

32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SPM 32-3 目录 批准 32-5 引言 32-5 范围 32-5 参考文献 32-5 定义 32-5 要求概要 32-5 背景 32-6 要求 32-7 1.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要素 32-7 1.1 出口前加工的方法和程度 32-7 1.2 商品的原定用途 32-8 2. 商品类别 32-8 附件1:商品商业加工后不再可能被检疫性有害生物侵染的加工方法 32-10 附件2:商品商业加工后仍可能被有害生物侵染的加工方法 32-12 附录1: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流程描绘图.32-13 附录2:划归类别1中的商品范例 32-14 ISPM

32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ISPM 32-4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ISPM

32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SPM 32-5 批准 本标准于

2009 年3月经植物检疫措施委员会批准. 引言 范围 该标准为进口植物保护机构提供了指导意见,指导他们在考虑进口要求时,如何根据商品 有害生物风险对其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应当有助于判断是否需要进一步对有害生物风险进行分 析,或是否需要植物检疫证书. 商品分类的第一阶段是基于商品是否经过加工;

以及如果(商品)确实是经过了加工,则 基于出口前商品所承受的加工方法和程度.商品分类的第二阶段基于进口后商品的原定用途. 污染性有害生物和仓储性有害生物可能污染加工后的商品,本标准没有将它们纳入考虑范 畴. 参考文献 IPPC.

1997 年.《国际植物保护公约》新修订文本.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 ISPM 5.《植物检疫术语表》.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 ISPM 11.

2004 年.《检疫性有害生物风险分析,包括环境风险和活体转基因生物分析》.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 ISPM 12.

2001 年.《植物检疫证书准则》.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经修订,现有 版本为 ISPM 第12 号:2011 年] ISPM 15.

2002 年. 《国际贸易中木质包装材料的管理》.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经 修订,现有版本为 ISPM 第15 号:2009 年] ISPM 16.

2002 年.《限定非检疫有害生物:概念及应用》.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 ISPM 20.

2004 年.《输入植物检疫管理系统准则》.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 ISPM 21.

2004 年.《非检疫性限定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 ISPM 23.

2005 年.《检验准则》.罗马,粮农组织,国际植保公约. 定义 本标准中使用的植物检疫术语的定义可参见 ISPM 第5号(《植物检疫术语表》) 要求概要 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对商品分类的概念考虑商品是否经过加工,如果是,则需考虑其加工的 方法和程度,以及该商品的拟定用途以及因此而引入和传播限定性有害生物的可能性. 这样做可以使特定的商品与有害生物风险相联系,从而可进行分类.这种分类的目的是为 进口国提供标准,以便更好地确定识别引进限定性有害生物途径-引起的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的 必要性,并有助于有关可能需要建立进口要求的决策过程. ISPM

32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ISPM 32-6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根据有害生物风险水平确定了

4 个类别(2 种是加工商品的,2 种是未加工商品的).提供 了加工方法及其相关的商品清单. 背景 由于对国际贸易中流通的一些商品应用加工方法的结果,消除了引进限定性有害生物的可 能性,因此对这些商品不应采取限定措施(即不需要采取检疫措施和植物检疫证书).其它在 加工后可能仍存在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可能需要采取适当的植物检疫措施. 一些商品的原定用途(例如:种植用)与该商品的其它用途(例如:加工用)相比,引入 有害生物的概率要高很多(进一步的情况可见

2004 年ISPM 第11 号第2节2.1.5) 首先根据有害生物风险对商品进行分类的概念考虑了商品是否为加工产品,如果是,则需 考虑其加工方法和程度的影响.其次,考虑了该商品的原定用途及因此而成为引入限定性有害 生物途径的可能性. 本标准的目的是,根据商品的有害生物风险对商品进行分类,为进口国植物保护机构提供 标准,以便更准确地确定对引进限定性有害生物途径进行风险分析的必要性,促进决策过程.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第VI.1b 款声明: 缔约方对检疫性有害生物和非检疫性限定有害 生物采取检疫措施,前提是这些措施仅限于对于保护植物健康和/或保护(商品)原定用途是必 要的…… .本标准基于一个商品的原定用途和其加工的方法和程度的概念,在下面所列举的 其它 ISPMs 中也涉及到这一概念. 加工方法和程度: ― ISPM 第12 号(2001 年) 第1.1 节声明: 进口国应该只对限定性商品要求植物检疫认证. … ― 对于某些特定的植物加工产品,当其本身的或加工后的性质具有引入限定性有害生 物的可能性时(如木料,棉花),也可采用植物检疫认证.对于那些经加工后不具有引 入限定性有害生物潜力的植物产品,或不需要植物检疫措施的物品,进口国不应要求检疫 认证. ― ISPM 第15 号(2002 年)第2节声明: 整体以木料为基础制造的木质包装材料如采用了 胶粘、加热和压缩或共同采用其中两种以上方法制造的多层板、颗粒板、线性绞合板和镶 嵌胶合板,应该考虑到它们经过了充分的加工,从而去除了原木所带有的风险.这些材料 在使用过程中不太可能受原木有害生物的侵染,因此不应该因这些有害生物而被限定. ― ISPM 第23 号(2005 年)第2.3.2 节声明: 为确认是否遵守了某些植物检疫的情况,可 以采用检验措施. 这些检验案例包括检验商品的加工程度. 原定用途: ― ISPM 第11 号(2004 年)第2.2.1.5 和2.2.3 节.当分析有害生物转移到一个适宜的寄主 及其定植后进行扩散的潜力时,考虑的因素之一是商品的原定用途. ― ISPM 第12 号(2001 年)第2.1 节.可根据植物检疫证书上所显示的不同原定最终用途, 采用不同的检疫要求. ― ISPM 第16 号(2002 年)第4.2 节.经济上不可接受的影响风险因有害生物、商品及其原 定用途不同而异. ― ISPM 第21 号(2004 年)其中广泛地使用了原定用途的概念.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ISPM

32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SPM 32-7 加工方法和程度以及原定用途: ― ISPM 第20 号(2004 年), 第5.1.4 节指出, 针对特定的有害生物或针对一特定转播途径 (例如:商品)的所有有害生物可以开展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某一种商品可以根据其加工程度 和/或其原定用途来分类. ― ISPM 第23 号(2005 年),第1.5 节.在植物检疫措施中决定(是否)采用检验的因子之一 是商品的种类和原定用途. 要求 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在颁布任何植物检疫法规时采用这些类别, 都应该重点考虑技术合理性、 有害生物风险分析、进行管理的风险、最低影响、协调一致和主权原则. 当需要确定对一种商品的进口要求时,进口国可根据其有害生物风险对商品进行分类.这种分 类可用来区分需要进一步分析的商品种类和没有引进并传播限定有害生物可能性的商品.为了 对商品进行分类,应该考虑下面的因素: ― 加工方法和程度 ― 商品的原定用途 在对加工方法和程度进行评估,同时考虑原定用途的基础上,进口国的植物保护机构可就 商品的进口要求作出决定. 本标准没有考虑因进口后原定用途改变而导致变化的情况(例如,供加工的谷物用作播种 的种子). 1.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要素 为了确定某个商品的相关有害生物风险,应该先考虑该商品所经过的加工方法和程度.仅 加工的方法和程度就可以显著改变商品的性质,使之不再能受到有害生物的侵染.进口国的国 家植物保护机构不应要求这类商品附带植物检疫证书1 . 但是,如果一种商品经过加工后仍然具有受到限定性有害生物侵染的可能性,那么随后就 应该考虑其原定用途. 1.1 出口前加工的方法和程度 本标准所涉过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植物检疫目的之外的其它目的而改造的某个商品,但是 加工可能对相应的有害生物也有作用,并因此而影响了该商品受到检疫性有害生物侵染的可能 性. 为了对特定商品进行分类,进口国的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可要求出口国的国家植物保护机构 提供有关所用加工方法的信息.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了解可能影响该商品物理或化学特性的 加工程度(例如:温度和热处理的时间长度). 根据加工的方法和程度,可将商品大概地分为以下三种类型: ― 加工的程度使商品不可能再受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侵染. ― 加工的程度使商品仍然有可能受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侵染.

1 本标准所概述的有害生物风险分类程序没有考虑商品加工后出现的如ISPM第5号(《植物检疫术语表》,2008年)所定义的污染 性有害生物或其他有害生物(例如:储藏期有害生物)侵染的情况.但是,重要的是要注意到以下情况:本标准所描绘的加 工方法在大多数情况下使商品在加工过程中能够去除有害生物,但是这种商品可能随后被(其它有害生物)污染或侵染.在 检验过程中可以检测出常见的污染性有害生物. ISPM

32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ISPM 32-8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 没有经过加工. 如果对加工的方法和程度的评估得出某个商品已不再可能被检疫性有害生物侵染的结论, 就没有必要再考虑其原定用途,并且该商品不应该被限定.但是,如果对加工的方法和程度的 评估得出某个商品仍然可能受检疫性有害生物侵染的结论,那么随后就应该考虑其原定用途. 对于未经加工的商品,必须时刻考虑它们的原定用途. 1.2 商品的原定用途 原定用途的定义是指所申报的进口、生产或使用植物、植物产品或其它物品的目的(ISPM第5 号).某个商品的原定用途可能是用于: ― 种植 ― 消费和其它用途(例如,手工艺品、装饰品、切花) ― 加工 原定用途可能会影响某个商品的有害生物风险,因为一些原定用途可能造成限定有害生物 的定殖或传播.商品的某些原定用途(例如:种植)比其它用途(例如加工)导致限定性有害 生物定殖的可能性更高.这样导致对某个商品可按照其原定用途(例如:播种用的大豆和人类 消费用的大豆粮食)采取不同的植物检疫措施.采用的任何植物检疫措施都应该与出现的植物 检疫风险相匹配. 2. 商品类别 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可以根据某个商品是否为加工产品,其加工方法和程度及适当时其原定 用途来对其分类. 下面叙述了每种 商品类别及其需要采取的植物检疫措施的指导意见. 附件

1 的流程图描绘了该国际植物检疫标准所概括的分析过程. 类别 1.商品加工的程度使商品不再可能受到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侵染.因此,不需要采取植物检 疫措施,这种商品无须就该商品加工前可能携带的有害生物进行植物检疫认证.附件

1 列举了 加工和加工后满足类别

1 要求的商品案例.此外,附录

2 对符合类别

1 标准的商品提供了若干 说明性范例. 类别 2.经过加工的这类商品仍可能具有受到某些检疫性有害生物的侵染.其原定用途可能是, 例如消费或用于进一步的加工.进口国的国家植物保护机构可以决定是否需要开展有害生物风 险分析.附件

2 列举了加工和加工后满足类别

2 要求的商品案例. 虽然类别

2 的商品经过了加工,加工方法可能没有去除所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假如已确定 加工的方法和程度没有去除检疫性有害生物的风险,然后可考虑该商品的原定用途来评估其定 植和传播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通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来判别. 为有助于商品的分类,出口国应根据要求提供详细的加工方法和程度的信息(如温度、时间、颗粒大小)以帮助进口国确定商品的类别. 在对商品的加工方法和程度的影响进行评估后确定加工后的商品不具有有害生物风险的情 况下,那么就不应该对该商品采取植物检疫措施,这种商品应该重新分为类别 1. 类别 3.没有经过加工处理的, 并且其原定用途并非用于繁殖, 而是例如用于消费或加工的商品, 必须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以确定与该途径相关的有害生物风险. 该类别中的商品例子包括消费用的某些新鲜水果和蔬菜以及切花. 基于有害生物风险的商品分类 ISPM

32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ISPM 32-9 因为类别

2 和3的商品均具有引进和传播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可能性,可能需要根据有害生 物风险分析的结果确定植物检疫措施.通过有害生物风险分析确定的植物检疫措施可根据商品 的原定用途(例如:消费或加工)不同而不同. 类别 4.未经过加工和原定用途为种植的商品.必须进行有害生物风险分析以确定与该途径相关 的有害生物风险. 该类别商品的例子包括繁殖材料(例如:插条、种子、马铃薯种薯、离体培养的植物、植 物微繁殖材料和其它用于种植的植物). 由于有害生物类别

4 的商品是未经过加工的,并且它们的原定用途是用于繁殖和种植,其 引进和传播限定性有害生物的可能性比其它原定用途的要高. ISPM

32 附件 1:商品商业加工后不再可能被检疫性有害生物侵染的加工方法 ISPM 32-10 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本附件是本标准事先确定的一个部分 附件 1:商品商业加工后不再可能被检疫性有害生物侵染的加工方法 商业加工 描叙加工的 商品例子 附加信息 碳化 通过缺氧燃烧将有机体降解至木炭 木炭 烹制(蒸煮、加热、微波辐射, 包括将大米煮成 半熟) 主要为改变原料的........

下载(注:源文件不在本站服务器,都将跳转到源网站下载)
备用下载
发帖评论
相关话题
发布一个新话题